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7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立,厥狀類人,高各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傳言,昔充 縣尉與零陽尉共論封境,因相傷害,化而為石,東標 零陽,西碣充縣。廢省臨澧,即其地。縣臨封縣之故治, 臨側澧水即為縣名。晉太康四年置。澧水又東,茹水 注之。水出龍茹山,水色清澈,漏石分沙。莊辛說楚襄 王,所謂「飲茹溪之流」者也。茹水東流澧水。東流下當有入字 又東過零陽縣之北。澧水東與溫泉水會,水發北 山石穴中,長三十丈,冬夏沸湧,常若湯焉。溫水南流, 注于澧水。澧水又東合零溪,水源南出零陽之山,歷 溪北注澧水。澧水又東,九渡水注之。水南出九渡山, 山下有溪,又以九渡為名,山獸咸飲此水,而逕越他 津皆不飲之。九渡水北逕仙人樓下,傍有石,形極方 峭,世名之為「仙樓水。」自下歷溪,曲折逶迤傾注,行者 間關,每所褰泝,山水之號,蓋亦因事生焉。九渡水又 北流,注于澧水。澧水又東,婁水入焉。水源出巴東界, 東逕天門郡婁中縣北,又東逕零陽縣,注于澧水。澧 水又東逕零陽縣南,蘊郡零溪以著稱矣。澧水又逕 澧陽縣,右會渫。渫水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南,晉太 康中置。渫水又左合黃水,黃水出零陽縣西,北連巫 山,溪出雄黃,頗有神異採,常以冬月祭祀。鑿石深數 丈,方得佳黃,故溪水取名焉。黃水北流,注于渫水。渫 水又東注澧水,謂之渫口。澧水又東逕澧陽縣南,南 臨澧水。晉太康四年,立天門郡治也。吳永安六年,武 陵郡有嵩梁山,高峰孤竦,素壁千尋,望之苕「亭,有似 香爐。」其山洞開,元朗如門,高三百丈,廣二百丈,孫休 以為「嘉祥。」分武陵置天門郡。澧水又東歷層步山,高 秀特出,山下有峭澗,泉流所發,南流注于澧水。 又東過作唐縣北。作唐縣。後漢分孱陵縣置。澧水 入縣,左合涔水,水出西北天門郡界,南流逕涔評屯, 屯堨涔水,溉田數千頃。又東南流,注于澧水。澧水又 東,澹水出焉。澧水又南逕故郡城東,東轉逕作唐縣 南。澧水又東逕安南縣南,晉太康元年,分孱陵立,澹 水注之。水上承澧水于作唐縣東,逕其縣北,又東注 于澧,謂之澹口。王仲宣《贈孫文始詩》曰:「悠悠澹澧」者 也。澧水又東,與赤沙湖水會,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 謂之決口。疑作湖口澧水又東南注于沅水,曰澧口,蓋其 枝瀆耳。《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于江。澧水流注于 洞庭湖,俗謂之曰「澧江口」也。

按:《岳陽風土記、水經》云:「澧水上承孱陵縣澹水。」王仲 宣曰:「悠悠澹澧口,下會赤沙湖,東南注于沅水,謂之 澧口。」《離騷》曰:「沅有芷兮澧有蘭。」注云:「洞庭謂之澧口 江。」據此,澧水會于沅,然後入湖也。今澧、沅雖相通,然 澧水注于洞庭,謂之澧口;沅水注于洞庭,謂之鼎江 口。豈歲月之久,遂變遷至此耶?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澧水在澧州澧陽縣,出慈 利縣,歷山東至辰州沅陵縣入沅,注于洞庭。」《水經》云: 「出武陵充縣,西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江。」《禹貢》:「又東 至于澧。」《楚辭》澧浦。薛氏曰:「出澧州石門縣之涔水,至 安鄉縣入洞庭湖。」

按《方輿勝覽》。湖北路澧州。澧水在澧陽縣南六十步。 按《續文獻通考湖廣岳州府》。「澧水出慈利縣西歷山。 流至石門縣。會渫水。又流至澧州。合涔澹二水。入于 洞庭。」

按《湖廣通志》岳州府,「三江在府城下,岷江為西,澧江 為中,湘江為南,皆會于此,清濁中分,又名三江口。」 澧水在澧州,源出武陵充縣。

按《岳州府志》:慈利縣大庸所西南極陲有葛山。《山海 經》曰:「葛山之首無草木,澧水出焉。」又縣西二百一十 里有歷山,亦澧水所出也。

澧水既發源縣西,歷山東流至武水口,左得溫湯水, 右得大庸水、仙人溪水,又東得焦溪水,左得圍布水、 團岩水,下流觀嘉渚,與漊水合。

漊水,發源歸州界,東經漊中縣,南流至定平索口,合 索溪守野潭洄入市,東流通四十八澗為一。南流至 飯甑山,觀嘉渚,會澧水。

觀嘉渚,在縣西三里,漊、澧合流之所。

雙溪在縣西二里,有芙蓉洲,漊澧流至陵花渡合。《邑 勝覽》

石門縣《澧水》經流至三江口,會渫水合流至縣為「零 陽河。」

渫水在縣西北七十里。源出巴東,流經縣界鯉魚山, 合陽泉、雄黃諸水,流經縣西四十里,入于澧水。 澧州澧水,在州南三里,源出武陵充縣西歷山,東流 至石門縣,與渫水合流,達澧城下,會涔、澹二水入洞 庭。《水經》云:「澧水東過充縣南,又東過零陽縣北,又東 過唐縣北,又東過長沙下雋縣西北,東入于江。」考下 雋即今巴陵、臨湘縣之間。

蘭江在州南二里,產蘭。《楚詞》「捐予珮兮澧浦。」又稱珮 浦。又云「沅有芷兮澧有蘭。」

涔水在州北七十里。源出龍潭洞,會澧水入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