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7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淦江在縣東十五里。水出興安縣界,東流合灕江。 路江在縣西北七里,發源自猺峒,東流至縣北,分為 南陂,遶城至北門外合灕江。

驛水,在縣西二十里。東南流入灕江。

白石水在縣西六十里。發源于義寧丁嶺,下會眾水 南流至永福,東流合灕江。

丁秉水在縣東三十九里。源出群山下,南流合灕江。 南溪在白龍峒前,東流入灕江。

馬溪,在縣東四十里。流出群山,東流合灕江。

臨溪在城東南五十里,源出群山下,南流合灕江。 青楓潭在城南一里,灕水之最深者。

彈丸山,在城東二里,隔灕江。山有巖,出乳石,圓如彈 丸。酈道元《水經》云:「彈丸山大泉,奔流衝激,注于灕江。」 即此。

離山:在府城東南三里。灕水之陽。

象鼻山在訾家洲之西,突起水濱,形狀類象,故名。下 有水月洞,其半枕灕江。

龍隱巖在府城東二十里,灕江分遶其下。

按《陽朔縣志》:「甘巖在縣北七十里,屹立灕江之旁。」 興平水在縣北三十里,源出寶子山,南流與灕江合, 北流為零陵水,出道州

按《義寧縣志》,「義江在縣北七十里,發源丁嶺山下,順 流蘇橋分為二,一入永福江,一歷銅鼓墟入渠,過涼 風驛東流,並合相思水入灕江。」

按《永寧州志》:「大長江在州北五十里,源出都狼山,至 永福入于灕江。」

黃源水在州之故古田縣,西流經臨桂、永福二縣界, 入灕江。

按《全州志》:「湘、灕二水,源出興安縣海陽山,北流至靈 渠始分為二,合羅、灌三江,經此下洞庭會荊江入于 海。」

按《平樂府志》:「灕江在府城南,源出興安縣海陽山,東 南流經靈川、臨桂、陽朔至縣,合樂、荔二水下蒼梧,至 廣州府入于海。」戈船將軍下灕水,即此。

西山在府城西,灕、樂二水合流之處。

樂川水在府城西。源出道州,西入灕江。

平樂溪在府城東二里。東流至昭潭合灕江。

荔水,源出修仁,過荔浦,至郡入灕江。

湖塘江在府城西七里荔江口,合修、荔諸水入于灕。 滑石灘在府城北十里灕江,下界陽朔。

府江,即灕江。曰「府江」者,別于左右二江也。水路五百 餘里,兩崖皆山,為灘三百六十。洛江、大桐、小桐、歸化、 思勤江、馬江,皆府江旁水,入于灕。

按《富川縣志》:「秀溪離縣城七十里,發源于石姑,合永 之沐水、昭之灕水,下蒼梧而入海。」

碧溪在縣南五里。源出沙平,西流合灕江。

按《昭平縣志》:「明源江在縣西,出于金田,至練灘入灕 江。」

歸化江在縣北,流入灕江。

按《梧州府志》蒼梧縣桂江,即灕江也,在府城西,源出 桂林府興安縣,下流至廣東界。

按《廣東通志》:「廣州府南海縣西江,其水來自粵西之 鬱水,源出牂牁夜郎,東流至鬱林與溫水合,又東逕 蒼梧,與灕水合,俱入于海。」

灕江部藝文一

《湘灕二水說        》宋·柳開

湘、灕二水,始一水也,出於海陽山,山在桂州興安縣 東南九十里,西北至縣東五里,嶺上始分南北為二 水,北為湘水,南為灕水。求其二水之名,於書記皆無 所說。淳化元年,開自全州移知桂州,乘船泝湘水而 抵嶺,下沿灕水。逮於桂州,問其嶺之名,即分水嶺也。 分水是湘、灕水也,二水異流也,謂其同出海陽,至此 嶺分南北而相離也。二水之名,疑昔人因其水分相 離,而乃命之曰「湘水」也、灕水也。其北水所謂「湘」,南水 所謂「灕」,將有以上下先後而乃名之也。水因屬北方, 北方為水之主也,以其北流者歸主也,乃尊之以「湘」 字,加其名為上焉。又疑以為北者入於華,南者入於 夷,華貴於夷也,故以「湘」字為先焉。既二水以二字分 名之,即北者為先名湘也,即灕者必其南流者也,所 以灕江是分水之南名也,因其水之分名為湘、灕也, 乃字傍從水為湘為灕也。凡為字皆命名者也,名者 強稱物也,古之以萬物錯雜,懼難別識也,乃以名各 記之矣。即物之名,有類有假,有義有因焉。斯二水之 名,以其水分相離為名,是取類也,是所假也,是從義 也,是有因也。今書「灕江」為「離」字,疑其不當為此「離」字 也,當以字傍加「水」作此「灕」字也。又字書古無此「灕」字, 酌其理增,而合水為字焉。亦猶古之他字,皆以義以 理,撰物者以成事也,非與天地同生於自然耳,亦皆 由于人者也,于今悉為世所用矣。以斯而言之,即古 之所為者未必即為是,今之所作者未必即為不是。 即凡事亦無古無今,惟其為當者是也。則湘、灕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