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7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浦。石舊名「黑石」,在湘江東南岸。

鋪石在湘江西近岸。

「黑石潭」,在湘江東岸。

橘洲,在縣西湘江中。

中洲、上洲,即直洲、誓洲、白小洲,俱在湘江中。

按《茶陵州志》:洣江出酃縣米泉,合雲、沔二水北流入 茶陵。《水經》:「洣泉出茶陵上鄉,過縣西,又西北過攸南, 又西北過陰山南,經西北入湘。」《漢?地理志》:「泥水行七 百里入湘。」

青溪出公一山,西流三十里達于洣水。以上諸水同。 北過攸縣,至于衡山,下浮于湘水,匯于洞庭,入于漢 水。

湘潭縣溳水,在縣城西南十五里,俗呼曰「易俗河。」源 自南嶽山,北合漣溪水,流至本縣龍口,又東流入湘 江。

按《湘鄉縣志》:「漣水源自龍山,東流一百三十里入珍 漣山下,又南流九十里會側水,又會衡嶽山水,流逕 芭蕉嶺,合泉心溪水,又西流十五里繞岐石東過石 潭,百里入湘江。」

捲簾水,漣水出龍山,在邵陽界,別為一源,瀠洄九十 餘里,至定勝江東,側水市、珠津渡,繞岐石轉至學前, 匯而為澤,無風而紋自成漣,浮動若捲簾狀。前挹縣 治,東歷拓陂、石潭市百餘里入湘江。

鳴水洞,在白鶴山下,水自山頂下潭,振聲如雷,十五 里入湘江。

芳洲在縣東。漣水流逕學前,下有沙洲鎮,水口繞于 縣治鎮湘門。

按《湘陰縣志》,「白鶴山在縣東五十里,晉陶澹學仙于 此,時有二鶴來侶,故名。山下有鴻水洞,自山頂下入 于潭,又數十里入湘江。」

汨羅江,在縣北七十里。源出豫章,流經湘陰縣,分為 二,一南流曰汨,一經古羅城曰羅,至屈潭復合,故曰 「汨羅。」西流入湘。

黃水,在縣北四十里。上承大湖,湖水西流,逕二妃廟 南入于湘江。

黃陵口,黃水又西流入于湘,謂之黃陵口。昔正子山 有異才,年二十而得惡夢,作《夢賦》,二十一溺死于湘 浦,即此川矣。

三十六灣水,在縣南,本湘江,北流至縣門逕江口,乃 分一派,東流為三十六折,一派北流由陵子口出,合 洞庭。

汶涇江在縣南三十里。江口有老龍潭,其深無際。《水 經》有云:「湘水又北枝津北,謂之門逕也。」湘水紆流西 北,東北合門水,謂之門逕口。按此或即汶涇江口也, 土俗聲相譌耳。 錫水,《水經注》曰:「湘水又北逕錫口戍東,又北左派,謂 之錫水。」

寧鄉縣乾江,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分兩支,春秋入寧 而溢,冬夏入湘而乾。

按《益陽縣志》,澬江在縣西南,源二,一出漵浦,一出新 寧,至武岡合流東下,逕寶慶府境五百里,至益陽,過 沅江入洞庭。《水經注》曰:「湘水左會小青口」,即澬水也, 又謂之益陽江。

按《安化縣志》:「溫江在縣治南十五里,源出常安,有二 窟,一清一濁,冬溫夏冷,或名為東溫西溫,厥流不遠, 會為一溪,合湑江雷鳴洞水入湘江。」

明鏡泉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水清如鏡,分流眾溪,四 巖平坦,廣五六丈,深不可測,常滿不涸。由湘鄉黃連 塘入湘江。

按《瀏陽縣志》,「渭水出大圍山,有二派,名大溪、小溪,至 二十都合流經縣前入湘。」

清渭水在縣南鄉二十七都,至縣南浦子港入湘江。 按《醴陵縣志》,「淥江水出安城鄉安陵山,西北流至漉 浦,入于湘。」

按《攸縣志》:攸水在縣城東十五里,源出安福封侯山, 西流經茶陵上鄉,合文清、文浦,至草市接安仁江,合 洣水出雷家埠入于湘水。 明月水在縣北九十里,自萍鄉發源,由淥口入于湘 水。

嚴仙水,在縣城北八十里嚴仙山。發源。出淥口,入于 湘水。

金水在縣北八十里牌子山,發源出淥口,入于湘水。 按《寧鄉縣志》,「玉潭江在縣東一里,三水合流,環縣而 東,至新康口匯入湘江。」

三亭泉在縣東北八十里,流經八十里入湘江。 按《岳州府志》,臨湘縣三湘浦在縣南四十五里城陵 磯下。《水經》城陵山有侯景港。梁天監中,僧寶誌為符 書云:「起自洳蔡,迄于三湘。後侯景起于洳水之南,而 敗于三湘之浦,一名侯景浦。以其與瀟水合曰瀟湘, 與蒸水合曰蒸湘,與沅水合曰沅湘,三湘之得名以 此。」城陵磯,在縣北十五里。湘水南來,岷江北注,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