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7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華陽國志》:「章帝元和二年,蜀郡王阜為益州郡太守, 治化尤异,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於 是始興文學,漸遷其俗。」

《雲南府志》:「唐僧覺印,昆明縣人,號脫空,戒律精嚴。母 亡廬墓,刺血寫經,學道于五臺。飛錫滇池,結茅以居, 名曰樂道。晚歸五臺,沐焚而逝。」

《元史張立道傳》:「立道字顯卿,其先陳留人,後徙大名。 至元十年三月,領大司農事。中書以立道熟於雲南, 奏授大理等處巡行勸農使,佩金符。其地有昆明池, 介碧雞、金馬之間,環五百餘里,夏潦暴至,必冒城郭。 立道求泉源所自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洩其水,得 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

《雲南府志》:元驢兒達德為雲南行省右丞。初,達里麻 既敗,梁王聞之,與其母嘉僖、妻忽的斤等百餘人,乘 舟趨昆明池,謂驢兒等曰:「我宗室,無降理。」仰藥死。妻 子皆死之。驢兒達德既進毒於王,亦皆自殺,妻子從 死者二百餘人。

《南昌郡乘》:「陳安字靜簡,新建人。正統進士。授大理右 寺副,遷陜西參議,改雲南。滇池暴漲,禾盡沒,軍民大 窘,乃勸勵土官斟酌帑藏以賑給之。」

《雲南通志》:嘉靖二十七年,昆陽訓導任鉞家有蠶生 子,布成「不仁水火,拜告天地」八字。次夜又布成「一州 之大,可不慎之」八字字樣清明。是年滇池水溢,蕩柝 州民。

方良曙江南歙縣人,萬曆初任左布政使。仁明慈恕, 應務如流。濬滇池以溉民田。初至庫貯空虛,暨數歲 富埒諸省。

昆明池部雜錄

《雲南府志》:「放光寺一名晏公廟,一名雄川閣,臨於滇 池上。」

白髮魚:舊傳見滇池中。戴髮無鱗,狀肖婦人,白而肥。

昆明池部外編

《雲南府志》:「元大德間,昆明池有蛟,化美少年,淫婦女, 居民苦之。有趙伽羅,世精阿叱力教,尤通梵經。鄉老 請治之,伽羅遣黑貌胡奴擒至,以水噀之,立見蛟形, 因斬蛟。人問胡奴為誰,曰:『大黑天神也』。後不知所往。」

西洱海部彙考

《水經》
之葉榆河

西洱海即古葉榆水也。一名「西洱河」,一名「昆瀰池」,在 今雲南境內。其源有二:一發自大理府鄧川州浪穹 縣之罷谷山下,一發自鶴慶府城西南一百里之山 神哨。二水會于浪穹縣南之蒲陀江。南流至大理府 城東,受十八溪水,遶府城西南,逕點蒼山後,入蒙化 府界,會漾濞江合流入於南海。

按:《水經》,淹水「又東過姑復縣南,東入于若水。」益州葉 榆河出其縣北界,屈從縣東北流。縣,故滇池葉榆 之國也。漢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開之,以為益州郡。 郡有葉榆縣,縣西北十里有弔烏山,眾鳥千百為群 共會。嗚呼啁唽!每歲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則止。一歲 六至,雉雀來弔,夜然火而取之。其無嗉不食,似特悲 者,以為義則不取也。俗言鳳凰死於此山,故眾鳥來 弔,因名。弔烏。縣之東有葉榆澤,葉榆水所鍾而為此 川藪也。

過不韋縣。縣故九隆哀牢之國也。有牢山。其先有 婦人,名莎臺。後漢書作沙壹居於牢山,捕魚水中,觸沉木,若 有感,因懷孕,產十子。後沉木化為龍出水,九子驚走, 一子不能去,背龍而坐,龍因拕之。後漢書作舐之其母鳥語 謂背為九,謂坐為隆,因名為九隆。及長,諸兄遂相共 推九隆為王。後牢山下有一夫一婦,生十女,九隆皆 以為妻,遂因孳育,皆畫身像龍文,衣皆著尾。九隆死, 世世不與中國通。漢建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革船, 南下水,攻漢《鹿崩》民。《鹿崩民》弱小,將為所擒。於是天 大震雷疾雨,南風漂起,水為逆流,波湧二百餘里,革 船沉沒,溺死數千人。後數年,復遣六王將萬許人攻 鹿崩,鹿崩王與戰,殺六王哀牢耆老共埋之。其夜,虎 掘而食之,明旦但見骸骨,驚怖引去,乃懼,謂其耆老 小王曰:「哀牢犯徼,自古有之。今此攻鹿崩,輒被天誅, 中國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祐之明也!」即遣使道一作詣 越嶲奏獻,求乞內附,長保塞徼。漢明帝永平十二年, 置為《永平郡》。永平當作永昌郡治不韋縣。蓋秦始皇徙呂不 韋子孫於此,故以「不韋」名縣。北去葉榆六百餘里。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