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7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苑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如烏狀,銜此草覆死人面, 當時起坐而自活也。有司奏聞,始皇遣使者齎草以 問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東海祖洲,上」 有不死之草,生瓊田中,或名為養神芝。其葉似菰,苗 叢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于是慨然言曰:「可採得否?」 乃使使者徐福發童男童女五百人,率攝樓船等入 海尋祖洲,遂不返。

《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會稽,去西岸 七十萬里。

《元洲》,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 三十六萬里。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

《長洲》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各五千里,去 岸二十五萬里。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萬里。

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岸十九萬里。 鳳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 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

《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崑崙 二十六萬里,去東岸二十四萬里。

滄海島,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萬里,海 四面繞島,各廣五千里,水皆蒼色,僊人謂之「滄海」也。 方丈洲,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方丈,方面各 五千里。

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 碧海,海廣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鹹苦,正作碧色, 甘香味美。扶桑在碧海之中,地方萬里。

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迴五千里外, 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 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

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 三萬里。

按:《後漢書郡國志》,「東海郡贛榆,本屬瑯琊,建初五年 復。」《地道記》曰:「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長 一丈八尺,廣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三字。潮水至, 加其上三丈,去則三尺見也。」

按:《說文》:「海,天池也。以納百川焉。」

按:《釋名海》:晦也。主承濊濁水,黑如晦也。

按《博物志》: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水中,蓋無幾 也。七戎六蠻、九夷八狄,形類不同,總而言之,謂之四 海,言皆近於海也。四海之外,皆復有海云。案東海之 別有渤澥,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

按《交廣二州記》:「珠崖在大海中,南極之外。」

按:張勃《吳錄》,「象林海中有小洲生柔金。自北南行三 十里,有西屬國,人自稱漢子孫,有銅柱,漢之疆場之 表。」

按郭義恭《廣志》,「蒲類海在西域東北,竇固擊伊吾,戰 於蒲類海。」

匈奴中北有伊連海。《後漢》梁諷說北單于,單于喜,即 將人眾與諷俱還,到渠海。

按《南兗州記》:「赤岸山南臨江中,濤水自海入江,衝激 六七百里,至赤岸,其勢始衰。」

按:《唐書地理志》,「海州東海郡胊山。」有「永安隄」,北接 山,環城長十里,以捍海潮。

福州,長樂郡。閩。東五里有海隄,太和三年,令李茸 築。先是,每六月,潮水鹹鹵,禾苗多死。隄成,瀦溪水殖 稻,其地三百戶皆良田。

長樂。東十里有海隄,太和七年,「令李茸築立十斗 門以禦潮,旱則瀦水,雨則洩水,遂成良田。」

按《杜陽雜編》:「南昌國有紫海,水,色如爛椹,可以染衣, 其魚龍龜鱉砂石草木,無不紫色。」

按《錄異記》:「海龍王宅在蘇州東入海五六日程,小島 之前,闊百餘里,四面海水粘濁。此水清,無風而浪高 數丈,舟船不敢輒近。每大潮水漫沒其上,不見此浪, 船則得過。夜中遠望,見此水上紅光如日,方百餘里, 上與天連。船人相傳,龍王宮在其下矣。」

按《遼史地理志》:「東京遼陽府,東至北烏魯虎克四百 里,南至海邊鐵山八百六十里,西至望平縣海口三 百六十里,北至挹婁縣范河二百七十里。東西南三 面抱海。遼河出東北山口,為范河,西南流為大口,入 於海。東梁河自東山西流與渾河合為小口,會遼河 入於海。」

盧州元德軍熊岳縣,西至海一十五里,傍海有《熊岳 山》。

顯州,奉先軍,南去海一百三十里。

按《圖書》,編《四海。攷》四海之邊中國者,在山東為東海, 在廣南為南海,人人得而見聞,不待證說矣。若夫禹 跡所及,西境流沙而極,不言西海;東北嘗至碣石,而 北海之名不著于經,則謂外薄四海,訖于四海者,如 之何而四也?漢武帝事遠有敕,使命方行四表,故西 北二海,遂有身歷而目擊之者矣,非道聽塗說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