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西京雜記》:「昔人有遊東海者,既而風惡,船漂不能制, 船隨風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共侶歡 然,下石植纜,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沒,在船者斫斷 其纜,船復漂蕩。向者孤洲乃大魚,怒掉揚」鬣,吸波吐 浪而去,疾如風雲,在洲死者十餘人。

《吳志孫權傳》:「黃龍二年,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 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長老傳言,秦 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將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蓬 萊神山及仙藥,止此洲不還,世相承有數萬家,其上 人民時有至會稽貨布,會稽東縣人海行,亦有遭風 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 千人還。

《魏志邴原傳》:「原字根矩,北海朱虛人也。少與管寧俱 以操尚稱,州府辟命,皆不就。黃巾起,原將家屬入海, 住鬱洲山中。」

《管寧傳》註:「寧在遼東,積三十七年乃歸。寧之歸也,海 中遇暴風,船皆沒,唯寧乘船自若。時夜風晦冥,船人 盡惑,莫知所泊,望見有火光,輒趨之得島。島無居人, 又無火燼,行人咸異焉,以為神光之祐也。」

《異苑》:管寧字幼安,避難遼東,後還汎海遭風,船垂傾 沒。寧潛思良久,曰:「吾嘗一朝科頭,三晨晏起,今天怒 猥集,過恐在此。」

《宋書符瑞志》:「孫皓天璽元年,臨海郡吏伍曜在海水 際得石樹,高三尺餘,枝莖紫色,詰屈傾靡,有光采,《山 海經》所載碧玉樹之類也。」

《水經注》:晉滕修為刺史,其鄉人語修,「蝦鬚長一尺。」修 以為虛,責其人,乃至東海取蝦鬚,長四尺,速送示修。 修始服謝,厚為遣,即龍蝦也。

《溫州府志》:「惠帝永平元年,海溢。」

《異苑》:晉惠帝時,人有得一鳥毛,長三丈,以示張華,華 慘然嘆曰:「所謂海鳧毛也,此毛出則天下土崩矣。」果 如其言。

《蓮社高賢傳》:「尋陽陶侃刺廣州,漁人見海中有神光, 網之得金像。」《文殊誌》云:「阿育王所造。後有商人於海 東獲一圓光,持以就像,若彌縫然。」

《兗州府志》:「成帝咸康九年,東海有大石自立,旁有血 流。」

晉孫恩,字靈秀,瑯琊人。師事錢塘杜子恭。子恭有祕 術。恭死,傳恩叔父泰。泰見天下兵起,乃私集徒黨。恩 歸海上,因其騷動,攻上虞,襲會稽,八郡響應,旬日中 得眾數十萬,號「征東將軍。」朝廷遣將軍謝琰、劉牢之 討之,恩逃於海。及桓元用事,恩復寇臨海,臨海太守 辛景破之,恩浮海自沉。

《晉書謝安傳》:「安嘗與孫綽等汎海,風起浪湧,諸人並 懼,安吟嘯自若,舟人以安為悅,猶去不止。風轉急,安 徐曰:『如此將何歸邪』?舟人承言即迴,眾咸服其雅量。」 《溫州府志》:「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六月,颶風暴雨,海溢 四縣,人多溺死。」

《博物志》:「波之神曰陽侯,晉陽國侯溺水,因為大海之 神。」

《宋書符瑞志》:「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甲寅,白雀二見 渤海,獲以獻。」

廢帝永光元年正月丙午白雉見渤海青州刺史王 元謨以獻。

《南齊書高帝本紀》:「木衣卉服之長,航海來庭。」

《祥瑞志》:武帝永明三年,越州南高涼俚人海中網魚, 獲銅獸一頭,銘曰「作寶鼎,齊臣萬年,子孫承寶。」 《五行志》:永明九年,鹽官縣石浦有海魚乘潮來,水退 不得去,長三十餘丈,黑色無鱗,未死,有聲如牛,土入 呼為海燕,取其肉食之。

《三國典略》:徐之才遷豫章王綜國常侍,隨綜入北。有 人患足腫痛,諸醫莫能識,之才視之曰:「蛤精疾也。得 疾時,嘗乘船入海,垂腳入水中乎?」疾者曰:「實曾如此。」 之才為剖之,得蛤子二,大如榆莢。

《魏書靈徵志》:「世宗正始二年二月癸卯,有黑風羊角 而上,起於柔元鎮,蓋地一頃,所過拔樹。甲辰,至於營 州,東入於海。」

三月,青、徐州大雨霖,海水溢出於青州樂陵之《隰沃 縣》,流漂一百二十五人。

《梁書武帝本紀》普通元年「七月己卯,江、淮、海並溢。」 《隋書來護兒傳》:「護兒,字崇善,江都人也。除右禦衛將 軍,封榮國公,帥師渡海,至卑奢城。高麗舉國來戰,護 兒大破之,斬首千餘級。」

《江南通志》:「張孝徵,東海令,築堰捍海,民免水患。」 《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二十一年八月,泉州海溢。」 《五行志》:「高宗顯慶元年,海水溢,壞安固、永嘉二縣。 總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風雨,海溢壞永嘉、安固二縣, 溺死者九千七十人。」

上元三年八月,「青州大風海溢,漂居人五千餘家。」 《高宗本紀》:「儀鳳元年八月,青州海溢。」

《王義方傳》:「義方素善張亮,亮抵罪,故貶吉安丞。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