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子與僕輸賦南畿,訴尚書蹇義,言海潮為患,十年九 荒,乞築海塘以障居民。蹇詰曰:『如此孤苦,何為不嫁』? 對曰:『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蹇愧,俯首拍案久之。」 次日遂為奏請,差薛主事至都卒成之。起自龍山,迄 於觀海,永免潮患。立碑廟祀焉。

《浙江通志》:「洪武八年七月,溫州大風雨,海溢,平陽男 女死者二千餘口,永嘉、樂清、瑞安沿江亦皆渰沒。」 《續文獻通考》:「太祖洪武十一年,蘇、松、揚、台等處俱海 溢。」

《浙江通志》:「安然,河南柘城人。洪武中,授浙江布政使, 崇禮教,黜奸頑。十一年秋,海潮囓江岸,為瀕江病。然 親率丁夫,伐石砌築,堤成,民得安居焉。其他善政多 類此。」

《台州府志》:「龐惟芳,陝西延安人。洪武十二年,蒞治于 台,為政平怒。歲額賦役及葺造海艘,咸有條理,民不 知擾。」

《廣東通志》:「林遜,潮陽人。舉洪武乙丑進士,授閩縣丞。 歲饑請賑,多所全活。入覲賜敕還請厲禁沿海捕魚, 疏上,優詔褒答焉。」

《紹興府志》:洪武二十年,信公湯和持節發杭、紹明、台、 溫五郡之民,城沿海諸鎮。時會稽王家堰夜大風雨, 水暴至,死者十四五。水上有火萬炬,咸以為鬼。詢於 習海事者,曰:「鹹水夜動則有光,蓋海水為風雨所擊, 故其光如火耳。」王子年《拾遺記》云:「東海之上有浮玉 山,山下有穴,穴中有大水蕩潏火,水滅為陰火。」正此 類也。

二十一年,蕭山大風,捍海塘壞,潮抵于市。

《雷州府志》:「陶鼎,鳳陽人。洪武二十一年任本衛右所 鎮撫,巡視陸路,兼管海道。時有倭賊數十艘揚帆海 上,將犯郡境,鼎肅隊伍備之。賊登武郎場岸,鼎馳擊 之,一鼓合戰,手刃數人,賊潰回帆而遁。」

《松江府志》:「夏原吉字維哲,湖廣湘陰人。洪武二十三 年鄉舉,授戶部主事,歷本部右侍郎,充福建採訪使。 永樂二年,蘇松大水,以戶部尚書奉命來治。原吉以 浙西諸郡,蘇松最居下流,三江故道久湮,難可驟復。 而嘉定劉家港即古婁江,徑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徑 入大江。宜浚吳淞江、安亭諸浦,引太湖水入劉家、白 茆二港,使直注江海。而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要道, 下流壅塞,傍有范家浜至南蹌浦口,可徑入海。宜浚 令深廣,上承大黃浦以達泖湖之水,此即三江入海 之故跡。」條奏以聞,上從之。

《續文獻通考》:「洪武二十三年七月,江南北海溢。」 《浙江通志》:「洪武二十三年,蕭山大風,海塘壞,潮抵於 市。」

二十六年,山陰、會稽大風,海溢,壞田廬。

《蘇州府志》:「洪武三十二年,嘉定縣老人朱六安奏海 患,敕工部遣官修築海塘,南抵嘉定縣界,北跨劉家 河,長一千八百七十丈,基廣三丈,面廣一丈。」

《萊州府志》:「王士儀,昌邑人。邑地北下,多雨則無所洩, 田禾被害甚大,儀患之。洪武間,捐財捨地挑溝洩水 北入於海,自是水不為患。」

《廣東通志》:「彭豫,吉安泰和人。洪武中,舉明經,為萬安 訓導,以言事擢香山丞。邑在海島間,地僻俗嚚,濱海 諸屯帥暴橫為民害者,豫悉遣還。倭奴出沒海上,豫 教之樹柵積石,以待討獲,其艦自是不敢近。」

《江南通志》:「成祖永樂二年,朝廷以蘇松水患為憂,命 工部尚書夏原吉疏治。尋遣僉都御史俞士吉齎《水 利集》賜原吉,使講究拯治之法以聞。既得請,遂集民 丁開浚。自崑山縣下界浦,掣吳淞江之水北達婁江。 挑嘉定縣四顧浦,南引吳淞江水,北貫吳塘,亦由婁 江入海。浚常熟白茆塘,引太湖諸水入揚子江,於上」 海東北浚范家浜,接黃浦通流入海。 《浙江通志》。永樂六年。海寧縣海決。

《杭州府志》:「永樂六年,海決陷沒赭山巡檢司。」

《雷州府志》:「永樂七年,颶風大作,時颶挾鹹潮汎濫至 城,海堤潰,民溺死者甚眾。知府王敬捐俸恤之。」 《杭州府志》:「永樂九年,海復決,流民六千七百餘戶,淪 田幾二千頃。」

十一年夏五月,大風潮,仁和縣十九都、二十都沒于 海。

《浙江通志》:「永樂十八年,夏秋霖雨風潮,壞仁和、海寧 二縣長安等壩,海塘一千五百餘丈,俱沒于海。 二十年,象山海溢。」

《松江府志》:「葉宗行,華亭人。永樂中,東吳大水,松江尢 甚,蓋黃浦壅塞,水無所歸。宗行上書請棄其故道,濬 范家浜,引浦水以歸于海,禁近海民無私作壩以遏 其流。上善其言,命從尚書夏原吉來治之,水患果息。」 《蘇州府志》:「吳惠字孟仁,吳縣人。授行人。奉使占城,涉 海七日,遇颶風幾溺。同行者倉皇,惠神色不變,為文」 祭禱,風濤頓息。

《廣州府志》:「翟溥福字本德,東莞人。永樂中進士,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