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 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 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

周顧視車轍,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 升斗之水活我哉?」

《淮南子》:「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為餌,投 之於江,浮之於海,萬物紛紛,孰非其有。」

身處江海之上,而神遊魏闕之下。

《賁》星墜而渤海決。

庶女叫天,雷電下擊,景公臺隕,支體傷折,海水大出, 水出於山,入於海。

「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 止休。

海水雖大,不受胔芥。

田中之潦,流入於海。附耳之言,聞於千里。

「流潦注海」,雖不能益,猶愈於已。

《神異經》:「大荒之東極至鬼府山臂,沃椒山腳,巨洋海 中昇載海日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 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 矣。」按《元中記》云:「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惡燋焉,水灌 而不已。」惡燋,山名,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海水灌之即 消,即沃椒也。

《十洲記》:「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餘圍,兩榦 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

《關令內傳》,天有五億五萬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 之,各以四海為脈。

《鹽鐵論》大夫曰:「五行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 大夫曰:「《傳》曰:『河海潤千里,盛德及四海,況之妻子乎』?」 文學曰:「行遠者假於車,濟江海者因於舟。」

《賢良》曰:「土積而成山阜,水積而成江海,行積而成君 子。」

《文學》曰:「齊有泰山巨海,而負於田常,非地利不固,無 術以守之也。」

《說苑》:「遊江海者托於船。」

《甯戚對齊桓公》曰:「明王聖主之治,若夫江海無不受, 故能長為百川之主;明王聖君無不容,故能安樂而 長久。」

《法言》:「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於山。」 《後漢書。東夷傳》:「東沃沮在高句驪蓋馬大山之東,東 濱大海,北與挹婁、夫餘,南與濊貊接。」

濊東窮大海,西至《樂浪》,海出斑魚,使來皆獻之。 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

《西域傳》:「安息西界極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 多海西珍奇異物焉。」

《說文》:「海,天池也。」

《博物志》:「南越負海之邦,交趾之土,謂之南裔。」

漢北廣遠,中國人尟有至北海者。漢使驃騎將軍霍 去病北伐單于,至瀚海而還,有北海明矣。

漢使張騫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濱有小崑崙,高萬 仞,方八百里。東海廣漫,未聞有渡者。

南海有鱷魚,狀似鼉,斬其頭而乾之,去齒而更生,如 此者三乃止。

東海中有「牛體魚,其形狀如牛,剝其皮懸之,潮水至 則毛起,潮水去則毛伏。」

《東海蛟錯》魚生子,子驚還入母腸,尋復出。

東海有物,狀如凝血,縱廣數尺,方員,名曰「鮓魚。」無頭 目處所,內無藏,眾蝦附之,隨其東西,人煮食之。 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稔熟,名曰 「自然穀」,或曰「禹餘糧。」

滄海之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銀為宮闕,仙 人所集。

《抱朴子》:「並乎滄海者,必仰辰極以得返。」

運行潦而勿輟,必混流乎滄海矣。

「《大廈既燔》,而運水於滄海」,此無及也。

焦喉之渴切身,而遙指滄海於萬里之外。

見滄海如盤盂。

俗士多云:「今海不及古海之廣。」

汎滄海者,豈暇逍遙於潢洿。

滅熒燭者,不煩滄海。

《浮溟海》者,識池沼之褊。

「《修步武》之池」,而引沉鱗於江海。

《滄海》揚萬里之濤,不能斂山峰之塵。

《滄海滉瀁》,不以含垢累其無涯之廣。

虞喜《志林》:「東海之魚墜一鱗,崑崙之木落一葉」,聖人 皆能知之也。

《廣州記》:「海中有文魮,鳥頭尾鳴,似磬而生。玉 海中多朱鱉,狀如肺,有四眼六腳而吐珠。」

平定縣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為之開。 海中有大珠,「明月珠、水精珠。」

《三齊略記》:海上蜃氣時結樓臺,名「海市。」

郭氏《中元記》:「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