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126

此页尚未校对

《山東通志》:「齊郡歷山上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其峰 再匝。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挽鎖斷, 飛來于此。」

莘縣有甘泉邑,父老相傳,昔有領命取東海水引藥 以療疾者,限期甚急。道經本縣,夜宿城東邸店,愁懼 不已。夢寐間,有人告以「此處有甘泉,其源通于海,可 取之以復命。」明旦果尋至井,嘗其水味,甘美殊常,遂 取之以歸,後疾果愈。

《廣東通志》:「冠頭嶺,相傳交趾黎王葬于此,其國人每 歲望海一祭。」

落筆峒石峰獨聳,高數十丈,中有石硐,俗傳有僧于 此坐化。又有井,深不可測,昔人刻木為志,沈井中,後 于大海中得之云。

《廬山通志》金像文殊一事。按《志盤東林傳》有云:「後商 人于海東獲一圓光,持以就像,若彌縫然。」此非陶侃 獲像事,乃高悝獲像事也。考釋道宣《列塔像神瑞跡》 云:「揚州長干寺育王像者,東晉咸和中,丹陽尹高悝 見張侯浦有光,使人尋之,得一金像,無光,遂載像至 長干巷口。牛不復行,因縱之,乃徑趣長干寺。後數年, 東海人于海獲銅趺像浮水上,因送像所,果同。後四 十年,南海獲銅光于海下,送像所又宛然符合。自晉、 宋、齊、梁、陳七代,無不入內供養。」今在京師大興善寺 摹寫,殷矣。真身在廬山峰頂寺。據此,則東海獲圓光, 非遠公所迎之像矣。宣又曰:「江州文殊師利瑞像者, 晉名臣陶侃,見于南海,送于寒溪,遷」荊州,船即沒。遠 法師迎入廬山,一無所礙。今在東林重閣上。及考《法 苑珠林》《金湯編》所載陶侃瑞像,亦無獲鏡光事,惟高 悝長干瑞像有之。則志盤誤以兩事為一事耳。

海部外編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 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御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東海。

《述異記》:「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 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 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 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 雀。

《拾遺記》:「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處璇宮而夜織,或 乘桴木而晝遊,經歷窮桑滄茫之浦,時有神童,容貌 絕俗,稱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際,與皇娥 讌戲,奏㛹娟之樂,遊漾忘歸。窮桑者,西海之濱有孤 桑之樹,直上千尋,葉紅椹紫,萬歲一實,食之後天而 老。帝子與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為表,結薰茅為旌」, 刻玉為鳩,置于表端。言鳩知四時之候,故《春秋傳》曰 「司至」是也。

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 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 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 「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 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傳其神 偉也。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 色若火,晝則通曨不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灌蕩, 其光不滅,是謂陰火。當堯世,其光爛起,化為赤雲,丹 輝炳映,百川恬澈。遊海者銘曰「沉燃」,以應火德之運 也。

虞舜在位,有大頻之國,其民來朝,乃問其災祥之數。 對曰:「昔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渤潏高隱于日,中有 巨魚大蛟,莫測其形也。吐氣則八極皆闇,振鬐則五 岳簸盪。當唐堯時,懷山為害,大蛟縈天,縈天則三河 俱溢,海瀆同流。三河者,天河、地河、中河是也。」

《三齊略記》: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 皇求為相見,神云:「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乃 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 狀,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 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

始皇祭青城山,築石城,入海三十里,射魚,水變色如 血者數里,於今猶爾。

《酉陽雜俎》:王子年《拾遺記》:「漢武時,因墀國使南方,有 解形之民,能先使頭飛南海,左手飛東海,右手飛西 海。至暮,頭還肩上,兩手遇疾風,飄於海水外。」

《搜神記》:漢下邳周式嘗至東海,道逢一吏,持一卷書 求寄載,行十餘里,謂式曰:「吾暫有所過,留書寄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