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08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二十三潮滿卯酉而盡竭於子午,臺灣則初一、十六 潮滿已亥而盡竭於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滿寅申而 盡竭於己亥。然西北亦有不同處:從半線以下,潮水 過北,汐流過南,與澎湖同;半線以上,則潮流過南,汐 流過北矣。惟慣海者能狎知潮候,據其上流,方無虞 也。

七《崑身》外係西南大海,內係臺灣內港,在水中央採 捕之人多居之。

海翁堀線在府治西北。海洋中浮有沙線一條,線南 有一港,港口有一大澳,甚深,名為「海翁堀。」凡過洋之 船多泊此候潮汛或避颱焉。

按《福州府志》:「府城外之水,大海在其東。有江其中曰 馬頭,在城東南五十里,納西北眾流入於海。風濤洶 湧,中有巨石焉,如馬首狀,隨潮隱見,舟行必戒避之, 故名。」

閩縣浮峰山在光俗里,海潮盈則山浮。

琅琦山、青洋山:俱在海澳中。

福斗山、雙龜嶼、五虎門俱在海中。

羅星山,在馬江之中。登之百里諸山皆在其左右。蓋 省會之砥柱,以障奔流、渟匯瀠洄以入於海者也。 王埔山中有海雷石,石為海濤穿蝕成竅,風至則激 蕩有聲如雷。

壺江山:一曰「文筆山」,為動石,為五虎山,為福斗山,與 琅崎、青洋皆列於海中。

海堤在縣城東。唐太和三年,縣令李茸築。

長樂縣海濱之山,曰「御國山,曰鐘門山,曰壺井山。」迤 東曰「聖娘山,曰冠峰山,曰仙山,曰五雲山,曰藍田山, 曰斜頭山,曰牛山,曰鼓角山,曰鴻山。」其峰曰冠嶼,曰 龍翔,曰鼇頂,曰雙髻,曰魁嶺,曰文筆,曰龍角,曰鸛嶺, 曰榕嶺,曰登賢嶺,曰卓嶺,曰半嶺,曰孝義嶺。海中有 峙石,曰「王母礁。」

縣東之山,東北際海曰「广石」,有越王禁石。 小練山在縣東海中,旁有大練門、小練門,五代時盧、 林二姓居之。又東大海中有山曰「大姨山」,濱於小琉 球,舟楫罕至。每風定日未出之先,東望一山如空青, 微浮海面,即小琉球也。

連江縣海:在縣城東南。

雲居山在縣城北,巔有石塔。東北為蟠龍山,一曰荻 蘆山,下有蟠龍江。其旁曰龜魚山,又有馬鼻山、定岐 山、福斗山、玉樓山。有嶺曰「透嶺」,有嶼曰鶴嶼、後嶼有 石曰「髻美石。」又有馬鞍山、鵝鼻山,相次東際於海。又 有三德山,峙於海門。又東北大海中曰上竿塘山,有 竹扈、湖尾等六澳,下竿塘山有白沙、鏡港等七澳,居 民皆以漁為業。

永福縣海,在縣城東南。江曰鼇江,注於海;溪曰周、曰 利,坑曰行,入於鼇;江曰財,注於海。

羅源縣海,距縣治三十餘里。

簾山在縣東之濂澳,其石如簾。又有禹步石。又東濱 於海。峙海中者曰「金爐嶂。」

福清縣黃蘗山,在縣城西南。其山多蘗木。東為聞讀 山,唐水部陳燦讀書地也。又東有金山、大讓山,皆濱 於海。

海壇山為海中諸山之最大者,週七百里。一曰「東嵐 山」,有民居。

按《泉州府志》:「晉江縣寶蓋山西北曰金釵山,曰石湖 山。越海港復為三峰,曰岱嶼,曰白嶼。東出海門,舟行 二日程,曰彭湖嶼,曰鸕鶿礁。」則又郡東南水口諸山 也。

南安縣囷山山勢秀銳峭拔,其狀如囷,航海者率以 此山為標準。

同安縣文圃山,去城西六十里。南濱海,上有花圃、 金鞍、寶蓋。之外為大海,海中有嶼十數。曰丙洲嶼,在 縣南民安里十一都。曰白嶼,在縣東南十三都,周圍 四里,由縣治東南二溪夾流入海。曰寶珠嶼,在縣東 南高浦所前。曰離浦嶼,在縣禾里二十四都。曰小擔 嶼,在縣東南翔風里二十都。曰檳榔嶼,與小擔嶼相 連。曰大擔嶼,在縣東南翔風里二十都。曰嘉禾嶼,在 縣南嘉禾里二十一、二、三、四都同里。有浮沉石,潮漲 其石不沒,潮退則石沉海底。曰古浪嶼,在嘉禾里二 十四都。洪武二十年,以此嶼與大登、小登俱在海中, 徙其居民入附各里居住。曰大登嶼,在縣東南翔風 里十五都。曰小登嶼,在縣東南翔風里十六都。曰浯 洲嶼。在大海中,去縣治凡十里。曰「夾嶼」,在浯洲、小嶝 二嶼之間。曰「烈嶼」,在翔風里二十都。

惠安縣城山在縣西南二十八都,東連大海,西接長 江,延袤如城,故名。

岱嶼在縣南大海中。

大岝山:在大海中。

獺窟在縣南海中。

小岝山:在淨山東十里。邑諸山東趨於海,至此山而 止。又東則為東溟巨浸,通海外諸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