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洪山在州城南七十里,高聳亞於洪山。上有天池, 闊二三畝,四時不涸,天欲雨則吐霧。西有仙崎,三石 浮於江中,相傳葛洪燕群仙於此。
漁洋垾山在州城南四十五里第四十二都大海之 濱。其山勢如同蜂腰,積石磊磊,大凡浮海者往來皆 由于此。
嶼:在州城之西南五十五里第四十五都。其嶼突 出海中,形勢奇特。潮退沙徑可行泥濘中,長可一里 許。
白瓢山在州城南七十里第四十八都,石白如瓢,臥 大海中,山脊與寧德界。
筆架山在州城南七十五里第五十二都。三峰如筆 架浮海上。
南北港:在州城南百里第五十三都。三面皆海,惟一 隅地接大金山。
萊臺龍潭在五十二都閭峽前海中,為龍所居,味獨 淡,舟過多危。歲早禱雨輒應。
曲井在西新城中。相傳此井竅通於海。
阜崎雙井在四十都。其地濱海,賴以汲。 福安縣海在縣南,自黃崎鎮南出為大海。
六印江在三十二都。海中小嶼凡六,故名。
《寧德縣》,出北門東北行十里,海上有瑞峰,秀拔萬仞, 與白鶴相對。
二都海中有二山:曰「真龜」,曰「秦澳。」
按《臺灣府志》:本郡四面環海,惟雞籠東南一帶,舟行 約三更水程則不可前過。此下溜乃眾水朝東之處, 一下溜則不可復返,故宜慎之。
浪嶠南嶼去沙馬溪頭一潮水,遠視微茫,舟人罕至。 昔有紅毛合慣熟長年,駕舟至彼,見有番人,赤體牧 羔羊,將羊一群縛至海岸,與紅毛換布。紅毛出艇,亦 擲布於岸示之。如番來收布,紅毛方敢取羊,否則趕 回。今灣地之羔羊,是其種也。
鳳山縣:沙馬磯頭山,在郎嬌山西北,其山西臨於海。 小琉球山在鳳山西南海洋中,周圍約有三十餘里。 諸羅縣:雞籠嶼,在海洋中。
按《廣東通志》:「分水在占城之外羅海中,沙嶼隱隱如 門限,延綿橫亙,不知其幾百里,巨浪拍天,異於常海。 由馬鞍山抵舊港,東西注,為諸番之路,天地設險,域 華夷者也。由外羅歷大佛靈以至崑」《山》自朔至望, 潮東旋而西;既望至晦,即西旋而東;此又海中潮汐 之變也。惟老於操舟者乃能察而慎之。
《鐵板沙》成化二十一年乙巳,憲廟遣給事中林榮、行 人黃乾亨備冊封之禮,如占城。是役也,軍民之在行 者千人,物貨太重而火長,又昧於徑路。次交趾之占 璧囉,誤觸鐵板沙,舶壞,二使溺焉,軍民死者一十九 人。
按《廣州府志》:南海縣:「南海,在府城南一百里,浩淼無 際,東流閩浙,南通島夷。潮源於東南大洋,入於虎頭、 甲子二門,以達於斜西海。其南則入於厓山。其支分 旁流則會於府城南,其中多珠璣、玳瑁、紫貝、大黿、鱣 鮪鱘鰉。有海人焉,見之則風。有魚焉,長二丈,腹有兩 洞,皮可以飾刀劍,其名曰䱜。其中有軒轅之丘,鸞自」 歌,鳳自舞,是為天樂。其外有炎洲,洲上有獸焉,如狸, 以青鐵椎擊之輒死,張口向風而活,其名曰「風生」,可 以療暴疾。洲之下多鮫人。
浮丘山在郡城西一里。相傳為浮丘丈人得道之地, 即浮羅朱明之門戶。昔在水中,四面篙痕宛然。宋初 有陳崇藝者,年百十二歲,自言「兒時見山根艤船數 千,今去海已四里,惟餘山頂高僅數尺。」《番禺雜記》:「東 有投龍井,後為人所濁,一旦自塞。下有珊瑚井,海神 獻珊瑚於此。」
海目山:在郡城西南一百四十里。山在九江海中,兩 峰並列如目。
番禺縣堯山,一名「凌山」,在府城東北十五里海中。 彈子嶺,在府城南十八里,特生海傍,其形圓。
山門岡:在府城東北三十八里。旁曰飛雁嶺,曰雞籠 岡。其山峻嶮,中藏群峰,下枕茭塘,接洋海。
戙旗岡在府城東二十里南海神廟前。海中莫測其 高,周十餘丈。
珠石在府城南海中,以形名,屹峙洪濤中。
琵琶洲在府城東三十里海中,上有三阜,東路之舟 泊焉。又東十里海中曰浮練洲,多白沙。城南四十里 沙灣海中曰澳洲,四時多鬱蒸之氣,其傍多螺蚌。 順德縣仰船海,在城西南七十里,出三瀝沙,西通香 山。皆自北而南,注南海。
東莞縣三門海,在城西南六十里白沙巡檢司之南。 海上有三洲,潮自東南來,至此分而為三,過此而復 合。
武山:在縣城南五十里。突起海中,有武勇狀,故名。潮 汐消長,高低可辨。宋余靖嘗候潮於此。
桂角山在縣城南二百五十里,濱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