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0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之主,遷祭於其陵可也。」劉徵弼言:「太祖在曾祖行,親 未盡,故惠、定、光三宗不必遷,唯遷戴宗於此室可矣。」 周亮等言:「《前典》云:『親過高祖,則毀其廟』。由是觀之,自 禰祖曾、高而上,論親盡未盡,非以旁親論也。惠定光 在從祖行,不可比於親祖,三宗宜遷毀。」王謂「一時而 遷四神主意所未安。」乃從《徵弼》議。三年以《劉徵弼》《黃 周亮》同平章事,《崔齊顏》《崔沖》參知政事。四年門下省 乞放《東池》《白鶴》山羊等類。王從之。

寶元二年高麗修貢于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七年二月「丁 丑,高麗遣使來貢。」按《高麗傳》同。

按《朝鮮史略》,五年即宋寶元二年,契丹重熙七年,立 賤者從母法。六年,以楊帶春為安北大都護府副使。 帶春立志峻拔,多智略,習兵事,故崔沖奏若有邊虞, 非此人無可遣者,不宜出外,不允。判御史臺事李周 佐卒。周佐,東京人,登第,歷臺省,立朝四十餘年,倜儻 瓌偉,時稱得大臣體。內史令徐訥卒,諡元肅。訥,熙之 子,弼之孫,三世為宰相。初,弼祖神逸,郊居有鹿奔投, 神逸拔其箭而豢之。夢有人謝曰:「鹿,吾子也。願君不 死,當令公之子孫世為卿相」云。

慶曆四年高麗遣使如遼賀尊號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二年三月 「壬辰,高麗國以加上尊號,遣使來賀。」按《高麗傳》同 慶曆五年,高麗三遣使貢于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三年三月 「丁亥,高麗遣使來貢。六月丙午,高麗遣使來貢。十二 月己亥,高麗遣使來貢。」

慶曆六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四年三月 「辛亥,高麗遣使來貢。」

慶曆七年。高麗王欽薨。弟徽即位。遣使告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五年三月 丁酉。高麗遣使來貢。八月高麗王欽薨。遣使來告 按《朝鮮史略》。「十二年王薨。弟樂浪君即位。奉遺命。山 陵制度悉從儉約。是為文宗。」仁孝王諱徽字燭幽。顯 宗子。母元惠太后金氏元年。宋慶曆七年。以崔沖為 侍中。金令器《金元沖》為平章事;《朴有仁》《李子淵》為參 知政事。

慶曆八,平高麗,修貢于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六年十二 月「壬戌,高麗遣使來貢。」

皇祐元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七年夏四 月丙子,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三年,饗國老庶老及義夫節婦、孝子順 孫,下至鰥寡孤獨廢疾無養者,賜物有差。」

皇祐三年,高麗入貢于遼,且賀伐夏之捷。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十九年夏四 月「甲申,高麗遣使來貢。六月甲戌,高麗使至賀伐夏 捷。」

至和元年高麗入貢于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二十二年五 月「癸未,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八年定田制,凡田品不易之地為上,一 易之地為中,再易之地為下。其不易山田,一結準平 田一結。一易田準二結,再易田準二結。」

至和二年,高麗修貢於遼,請官其子。是年,遼興宗薨, 道宗立,報哀于高麗。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興宗本紀》。重熙二十三年夏 四月。高麗遣使來貢。六月高麗王徽請官其子。詔加 檢校太尉按《道宗本紀》。清寧元年八月「癸巳。遣使 報哀于高麗。九月壬午。遣使賜高麗先帝遺物。」十一 月甲子。高麗遣使來會葬。

嘉祐元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清寧二年六月「丁 卯,高麗遣使來貢。」

按《朝鮮史略》:十年即宋嘉祐元年。契丹清寧二年,創 興王寺於德水縣,移其縣於楊川。知中樞院事崔惟 善諫曰:「唐太宗不許創立寺觀,我太祖《訓要》亦曰:『嗣 王及公侯臣僚無得爭修願剎,柰何竭民財力以危 邦本耶』?」王優答之。異日入侍,王曰:「諫諍是忠從好佞。」 惟善對曰:「創垂猶易守成難。」又有御史盧成且忤旨, 王怒,命解冠。將縛之。惟善諫曰:「朝官有罪當行有 司。」王怒霽只罷其職。分遣撫問使兼侍御史《李攸績》 《金若珍》《崔尚安》《民甫》《閔昌壽》于十三道按驗諸州郡 守令勤慢清濁。作《長源亭》於西江餅嶽南西江邊有 君子御馬明堂之地。自太祖統一丙申歲至百二十 年就此創構國業延長。至是構亭。

嘉祐二年,高麗修貢於遼。

按《宋史》不載。按《遼史道宗本紀》,清寧三年十一月 庚子,高麗遣使來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