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帝大明元年冬十月甲辰以百濟王餘慶為鎮東大將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按《百濟傳》。「毗死。子慶代 立。世祖大明元年。遣使求除授。詔許之。」
按《朝鮮史略》,「百濟王毗有,在位二十九年薨,子餘慶 立,是為蓋鹵王。」〈按史略毗有在位二十九年慶立當在孝建二年今從正史故附錄於此〉 大明二年百濟王慶請除授右賢王餘紀等詔皆授 為將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百濟傳》,二年,慶遣使 上表曰:「臣國累葉,偏受殊恩,文武良輔,世蒙朝爵。行 冠軍將軍右賢王餘紀等十一人,忠勤宜在顯進,伏 願垂愍,並聽賜除。」仍以行冠軍將軍右賢王餘紀為 冠軍將軍,以行征虜將軍左賢王餘昆、行征虜將軍 餘暈並為征虜將軍;以行輔國將軍餘都餘乂並為 輔國將軍,以行龍驤將軍;沐衿餘爵並為龍驤將軍, 以行寧朔將軍;餘流糜貴並為寧朔將軍,以行建武 將軍。于西餘婁並為建武將軍。
明帝泰始三年冬十一月百濟國遣使獻方物
泰始七年冬十月戊午,《百濟國》遣使獻方物。
按:以上《宋書明帝本紀》云云。
泰豫元年百濟遣使奉表于魏請師伐高麗
按《宋書》,不載。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延興二年秋八 月,百濟國遣使奉表請師伐高麗。 按《百濟本傳》:「百 濟國,其先出自扶餘,其國北去高句麗千餘里,處小 海之南。其民土著,地多下溼,率皆山居,有五穀。其衣 服飲食與高句麗同。延興二年,其王餘慶始遣使上 表曰:『臣建國東極,豺狼隔路。雖世承靈化,莫由奉藩。 瞻望雲闕,馳情罔極,涼風微應。伏惟皇帝陛下,協和 天休,不勝係仰之情,謹遣私署冠軍將軍、駙馬都尉 弗斯侯、長史徐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 投舫波阻,搜徑元津,託命自然之運,遣進萬一之誠。 冀神祇垂感,皇靈洪覆,克達天庭,宣暢臣志,雖旦聞 夕沒,永無餘恨』。」又云:「臣與高句麗源出扶餘,先世之 時,篤崇舊款。其祖釗輕廢鄰好,親率士眾,陵踐臣境。 臣祖須整旅電邁,應機馳擊,矢石暫交,梟斬釗首。自 爾以來,莫敢南顧。自馮氏數終,餘燼奔竄,醜類漸盛, 遂見陵逼,搆怨連禍,三十餘載,財殫力竭,轉自孱踧。 若天慈曲矜,遠及無外,速遣一將,來救臣國,當奉送 鄙女,執埽後宮,并遣子弟,牧圉外廄,尺壤匹夫,不敢 自有。」又云:「今璉有罪,國自魚肉,大臣強族,戮殺無已。 罪盈惡積,民庶崩離。是滅亡之期,假手之秋也。且馮 族士馬,有鳥畜之戀,樂浪諸郡,懷首丘之心。天威一 舉,有征無戰。臣雖不敏,志效畢力,當率所統,承風響 應。」且高麗不義,逆詐非一,外慕隗囂藩卑之辭,內懷 凶禍。豕突之行,或南通劉氏,或北約蠕蠕,共相脣齒, 謀陵王略。「昔唐堯至聖,致罰丹水;孟常稱仁,不捨塗 詈。涓流之水,宜早壅塞,今若不取,將貽後悔。」去庚辰 年後,臣西界小石山,北闞海中,見屍十餘,并得衣器 鞍勒,視之非高麗之物。後聞乃是王人,來降臣國,長 蛇隔路,以沉于海,雖未委當,深懷憤恚。昔宋戮「申舟, 楚莊徒跣;鷂撮放鳩,信陵不食,克敵建名,美隆無已。 夫以區區偏鄙,猶慕萬代之信,況陛下合氣天地,勢 傾山海,豈令小豎跨塞天逵。今上所得鞍一,以為實 驗。」顯祖以其僻遠,冒險朝獻,禮遇優厚,遣使者邵安 與其使俱還。詔曰:「得表聞之,無恙,甚喜。卿在東隅,處 五服之外,不遠山海,歸誠魏闕,欣嘉至意,用戢于懷。」 朕承萬世之業,君臨四海,統御群生。今宇內清一,八 表歸義,襁負而至者,不可稱數。風俗之和,士馬之盛, 皆餘《禮》等親所聞見。卿與高麗不穆,屢致陵犯,苟能 順義,守之以仁,亦何憂于寇讎也。前所遣使,浮海以 撫荒外之國,從來積年,往而不返,存亡達否,未能審 悉。卿所送鞍,比「校舊乘,非中國之物,不可以疑似之 事,以生必然之過。經略權要,已具別旨。」又詔曰:「知高 麗阻疆,侵軼卿土,修先君之舊怨,棄息民之大德,兵 交累載,難結荒邊,使兼申胥之誠,國有楚越之急,乃 應展義扶微,乘機電舉。但以高麗稱藩先朝,供職日 久,於彼雖有自昔之釁,於國未有犯令之愆。卿使命 始通,便求致伐,尋討事會,理亦未周。」故往年遣禮等 至平壤,欲驗其由狀。然高麗奏請頻煩,辭理俱詣,行 人不能抑其請,司法無以成其責,故聽其所啟,詔禮 等還。若今復違旨,則過咎益露,後雖自陳,無所逃罪, 然後興師討之,於義為得。九夷之國,世居海外,道暢 則奉藩,惠戢則保境,故羈縻著於前「典,楛貢曠于歲 時。卿備陳強弱之形,具列往代之跡,俗殊事異,擬貺 乖衷,洪規大略,具致猶在。今中夏平一,宇內無虞,每 欲陵威東極,懸旌域表,拯荒黎于偏方,舒皇風于遠 服。身由高麗即敘,未及卜征。今若不從詔旨,則卿之 來謀,載協朕意,元戎啟行,將不云遠。便可豫率同興, 具以待事,時遣報使,速究彼情。師舉之日,卿為鄉導 之首,大捷之後,又受元功之賞,不亦善乎!所獻錦布、 海物,雖不悉達,明卿至心。今賜雜物如別。」又詔璉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