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1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一至而社稷丘墟,《扶餘氏》不祀忽諸。嗚呼悲哉!

龍朔元年百濟國福信等反迎立故王子扶餘豐為王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百濟本傳》,璋從子福信 嘗將兵,乃與浮屠道琛據周留城反,迎故王子扶餘 豐於倭,立為王。西部皆應,引兵圍仁願。龍朔元年,仁 軌發新羅兵往救,道琛立二壁熊津江,仁軌與新羅 兵夾擊之,奔入壁,爭梁墮溺者萬人。新羅兵還,道琛 保任孝城,自稱領軍將軍,福信稱霜岑將軍。告仁軌 曰:「聞唐與《新羅》約,破百濟,無老孺,皆殺之,畀以國。我 與受死,不若戰。」仁軌遣使齎書答說。道琛倨甚,館使 者于外,嫚報曰:「使人官小,我國大將禮,不當見,徒遣 之。」仁軌以眾少,乃休軍養威,請合新羅圖之。福信俄 殺道琛,并其兵豐不能制。

龍朔二年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 以伐百濟。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龍朔三年九月。孫仁師及《百濟》戰于白江。敗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百濟本傳》。二年。仁願等 破之。熊津拔支羅城。夜薄真峴。比明入之。斬首八百 級。新羅餉道乃開。仁願請濟師。詔右威衛將軍孫仁 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發齊兵七千。往福信顓國。謀 殺豐。豐率親信斬福信。與高麗倭連和。仁願已得齊 兵。士氣振,乃與《新羅》王《金法敏》率步騎,而遣劉《仁軌》 率舟師,自《熊津》江偕進,趨周留城。《豐》眾屯白江口,四 遇皆克,火四百艘,豐走不知所在。偽王子扶餘《忠勝》 《忠志》帥殘眾及《倭》人請命,諸城皆復。仁願勒軍還,留 仁軌代守。帝以《扶餘隆》為《熊津》都督,俾歸國,平《新羅》 故憾,招還遺人。

按《朝鮮史略》,「故百濟宗室福信等起兵,迎立義慈之 子豐。」嘗質倭國為王,據周留城。唐留鎮將軍劉仁願、郎將 劉仁軌與新羅將金欽伐之,豐奔高句麗,達率黑齒 常之詣仁軌降。常之,百濟西部人,驍毅有謀略,嘯合 逋亡,據任存城,復《百濟》亡國餘城,至是乃降。入唐,累 從征伐,積功為燕然道大總管。後周興等誣告與趙 懷節叛,詔繫獄死,帝詔留仁軌鎮守,以義慈之子在 京師者隆為《熊津》都督,遣還本國。隆畏《新羅》,不敢入 舊國,寄治《高句麗》云。

麟德二年百濟與新羅盟于熊津城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百濟本傳》:二年,與新羅 王會熊津城,刑白馬以盟。仁軌為盟辭曰:「往百濟先 王,罔顧逆順,不敦鄰,不睦親,與高麗、倭共侵削新羅, 破邑屠城。天子憐百姓無辜,命行人修好。先王負險 恃遐,侮慢弗恭,皇赫斯怒,是伐是夷。但興亡繼絕,王 者通制,故立前太子隆為熊津都督,守其祭祀,附仗 新羅,長為與國,結好除怨,恭天子命,永為藩服。」右威 衛將軍、魯城縣公仁願親臨厥盟,「有二其德,興兵動 眾,明神監之,百殃是降,子孫不育。社稷無守,世世毋 敢犯。」乃作金書鐵契,藏《新羅》廟中。仁願等還隆,畏眾 攜散,亦歸京師。

儀鳳 年進熊津都督隆為帶方郡王遣歸藩國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百濟本傳》,「儀鳳時,進帶 方郡王,遣歸藩。是時新羅彊隆不敢入舊國,寄治高 麗,死,武后又以其孫敬襲王,而其地已為新羅、渤海 靺鞨所分,百濟遂絕。」

後唐

廢帝清泰三年春正月乙未百濟遣使者來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云云。

世祖至元四年春正月己巳百濟國遣使臣梁浩來朝賜以錦繡有差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沃沮部彙考

後漢

世祖建武 年罷東部都尉封東沃沮為侯

按《後漢書》本紀不載。 按《沃沮傳》,「東沃沮在高句麗 蓋馬大山之東,東濱大海,北與挹婁、夫餘,南與濊貊 接。其地東西夾,南北長,可折方千里。土肥美,背山向 海,宜五穀,善田種,有邑落長帥。人性質直彊勇,便持 矛步戰,言語、飲食、居處衣服有似句麗。其葬作大木 槨,長十餘丈,開一頭為戶,新死者先假埋之,令皮肉 盡」,乃取骨置槨中,家人皆共一槨,刻木如主。魏志作生隨 死者為數焉。武帝滅朝鮮,以沃沮地為元菟郡。後為 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麗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 浪東部都尉。至光武罷都尉官,後皆以封其渠帥為 沃沮侯。其土迫小,介於大國之間,遂臣屬句麗。句麗 復置其中大人,遂為使者,以相監領,責其租稅,貂、布、 魚、鹽、海中食物,發美女為婢妾焉。又有北沃沮,一名 「置溝婁」,去南沃沮八百餘里。其俗皆與南同界,南接 挹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