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1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里。 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辰韓者,古之 辰國也。馬韓在西,其民土著種植,知蠶桑,作綿布,各 有長帥,大者自名為臣智,其次為邑借,散在山海間, 無城郭,有爰襄國、牟水國、桑外國、小石索國、大石索 國」、優休牟涿國,臣濆沽國,伯濟國,速盧不斯國,日華 國,古誕者國,古離國,怒藍國,月支國,咨離牟盧國,素 謂乾國,古爰國,莫盧國,卑離國,占離卑國,臣釁國,支 侵國,狗盧國,卑彌國,監奚卑離國,古蒲國,致利鞠國, 冉路國,兒林國,駟盧國,內卑離國,感奚國,萬盧國,辟 卑離國,臼斯烏旦國,一離國,不彌國,支半國、狗素國、 捷盧國、牟盧卑離國、臣蘇塗國、莫盧國、古臘國、臨素 半國、臣雲新國、如來、卑離國、楚山塗卑離國、一難國、 狗奚國、不雲國、不斯濆邪國、爰池國、乾馬國、楚離國, 凡五十餘國,大國萬餘家,小國數千家,總十餘萬戶。 辰王治月支國,臣智或加優呼臣雲「遣支報安邪踧 支、濆臣離兒、不例、拘邪秦支廉」之號。其官有魏率、善 邑君、歸義侯、中郎將、都尉伯長侯。淮既僭號稱王,為 燕亡人衛滿所攻奪,將其左右宮人走入海,居韓地, 自號韓王,其後絕滅。今韓人猶有奉其祭祀者。漢時 屬樂浪郡,四時朝謁。桓、靈之末,韓濊彊盛,郡縣不能 制,民多流入韓國。建安中,公孫康分屯有縣,以南荒 地為帶《方郡》。遣公孫模、張敞等收集遺民,興兵伐韓, 濊舊民稍出。是後倭、韓遂屬帶方。

明帝景初 年遣使定二郡賜諸韓邑君印綬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東夷傳》:「景初中,明帝密 遣帶方太守劉昕、樂浪太守鮮于嗣越海定二郡,諸 韓國臣智加賜邑君印綬,其次與邑長。其俗好衣幘, 下戶詣郡朝謁,皆假衣幘,自服印綬,衣幘千有餘人。 部從事吳林以樂浪本統韓國,分割辰、韓八國,以與 樂浪吏譯,轉有異同。臣智激韓忿,攻帶方郡崎離營。 時」太守弓遵、樂浪太守劉茂興兵伐之,遵戰死,二郡 遂滅韓其俗少綱紀,國邑雖有主帥,邑落雜居,不能 善相制御,無跪拜之禮。居處作草屋土室,形如冢。其 戶在上,舉家共在中,無長幼男女之別。其葬有棺無 槨。不知乘牛馬,牛馬盡於送死。以瓔珠為財寶,或以 綴衣為飾,或以縣頸垂耳,不以金銀錦繡為珍。其人 性強勇,魁頭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蹻蹋。其國 中有所為及官家使築城郭。諸年少勇健者,皆鑿脊 皮,以大繩貫之,又以丈許木插之,通日嚾呼作力,不 以為痛。既以勸作,且以為健。常以五月下種,訖祭鬼 神,群聚歌舞飲酒,晝夜無休。其舞數十人,俱起相隨, 踏地低昂,手足相應節奏,有似鐸舞。十月農功畢,亦 復如之。信鬼神,國邑各立一人,主祭天神,名之「天君。」 又諸國各有別邑,名之為「蘇塗。」立大木,縣鈴鼓,事鬼 神,諸亡逃至其中,皆不還之。好作賊。其立蘇塗之義, 有似浮屠,而所行善惡有異。其北方近郡諸國,差曉 禮俗,其遠處直如囚徒,奴婢相聚,無他珍寶。禽獸草 木略與中國同。出大栗,大如梨。又出細尾雞,其尾皆 長五尺餘,其男子時時有文身。

《辰韓》在《馬韓》之東,其耆老傳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 役來適韓國,馬韓割其東界地與之,有城柵,其言語 不與馬韓同,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 相呼皆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齊之名物也。名樂浪 人為「阿殘」,東方人名我為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人。 今有名之為秦韓者,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國, 《弁辰》亦十二國,又有諸小別邑,各有渠帥,大者名臣 智,其次有儉側,次有樊濊,次有殺奚,次有《邑借》,有《已 秪》國,不斯國弁辰,彌離《彌凍》國弁辰,接塗國勤耆國 《難彌離》《彌凍》國弁辰,古資彌凍國弁辰,古淳是國冉 奚國弁辰,半路國弁《樂奴》國軍彌國弁《軍彌》國弁辰, 彌烏邪馬國如湛國弁辰,甘路國尸路國《州鮮》國《馬 延》國弁辰、《狗邪》國《弁辰》《走漕馬》國弁辰、《安邪》國《馬延》 國弁辰、《瀆盧》國、《斯盧》國、優由國《弁辰》韓,合二十四國, 大國四五千家,小國六七百家,總四五萬戶。其十二 國屬辰王,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不 得自立為王。土地肥美,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 布,乘駕牛馬。嫁娶禮俗,男女有別。以大鳥羽送死,其 意欲使死者飛揚。國出鐵,韓、濊、倭皆從取之。諸市買 皆用鐵,如中國用錢,又以供給二郡。俗喜歌舞、飲酒。 有瑟,其形似筑,彈之亦有音曲。兒生便以石壓其頭, 欲其扁。今辰韓人皆扁頭。男女近倭,亦文身,便步戰, 兵仗與馬韓同。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讓路。

《弁辰》與《辰韓》雜居,亦有城郭。衣服居處與《辰韓》同。言 語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異。施竈皆在戶西。其《瀆盧 國》與倭接界,十二國亦有王。其人形皆大,衣服潔清, 長髮,亦作廣幅細布。法俗特嚴峻。

少帝景元二年秋七月樂浪外夷韓濊貊各率其屬來朝貢

按:《魏志陳留王本紀》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