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1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八道:中曰京畿,東曰江原,本《濊貊》地;西曰黃海,古《朝 鮮》《馬韓》舊地;南曰全羅,本《卞韓》地;東南曰慶尚,乃《辰 韓》地;西南曰忠清,皆古《馬韓》域;東北曰咸鏡,本《高句 麗》地;西北曰平安,本《朝鮮》故地。分統郡、府州、縣。其《忠 清》《慶尚》《全羅》三道,地廣物眾,州縣雄巨。《咸鏡》二道境 接𩎟鞨,東西南瀕海,北鄰女直,西北抵鴨綠江。東西 二千里,南北四千里。其山川詳具於後。

大興洞, 在天磨、聖居兩山之間,樹木蓊鬱,泉石光 潔。夏則綠陰蓋地,水蓮花開,清香滿洞。秋則赤楓黃 葉倒映水底。真佳景也。

朴淵 在天磨、聖居兩山之間,狀若石甕。窺之正黑, 有盤石涌出,中心曰島巖。水赴絕壁,怒瀑下垂,可十 餘丈,宛如白虹映空,飛雪灑矼,霆奔電激,聲震天地。 《傳》云:「昔有朴進士者,吹笛淵上,龍女感之,引以為夫, 故名朴淵。」

五冠山 在京畿長湍府西三十里,山頂有五峰,團 圓如冠,故名。有高麗人事母至孝,居山下,去京三十 里,朝出暮歸,告面定省,不少衰,歎息母老,作《木雞歌》, 名曰《五冠山曲》,傳於樂譜。山下有靈通寺,洞府深邃, 山勢週遭,流水縵迴,樹木蓊鬱,其西樓勝概,為松都 第一。

俗離山 在《忠清道》《報國》縣東。九峰突起,亦名九峰 山,《新羅》時稱「俗離嶽。」躋中祀山。頂有文藏臺,疊石天 成,贔屭聳空,其高不知幾丈,其廣可坐三千人。臺上 有坎如鑊,其中有水混混,旱不縮,雨不肥,分為三派, 流注半空。一派東流,為洛東江,一派南流,為錦江;一 派西流而北為達川,入於金遷山。下有八橋九遙之 號。山之兩岸,紆餘開豁,自此至彼,望之遙遙,疑其地 盡而至,則又遙遙。如此九轉,乃抵於法住寺,故名九 遙。九遙之中,一水迴環曲轉,每曲有橋,總八,故名八 橋。第一橋曰水精橋,橋上有飛閣,人從閣中行。 冰山 在慶尚道義城縣東西四十里,大巖下有石 穴,穴口高三尺,廣四尺八寸,橫入五尺一寸,是謂風 穴。又有穴在岩底直下,廣一丈,深可量處才一丈,其 下回曲,深淺難量。立夏後冰始凝,極熱則冰堅,霾雨 則冰釋。春秋不寒不熱,冬則溫氣如春,是謂冰穴。 動石 九井峰下有三石,特立層岩之上,高可丈餘, 周可十圍,西負山顛,東臨絕壁。其重雖用千百人不 能動搖,而一人搖之,則欲墜而不墜,故亦稱「靈石。」郡 之名以此。

青鶴洞, 在智異山中。路甚隘狹,纔通一線,人乃曲 躬而行。經數里許,乃得虛曠之境。四隅皆良田沃壤, 宜播植,唯青鶴栖息其中,故以名焉,蓋古之遁世者 所居。頹垣壞塹猶在,諺傳崔致遠所遊處。

浦口山 在江原道《高城郡》東九里高城浦「有岩斗 起,層疊如階,其上可坐百餘人。岩北又有一峰皆石。 東望海中五里許,有石峰如列屏,峰下有石,龍拏虎 攫,奇怪異常。又有二石相對,如人偶語,石皆白色,輝 映碧海,望之如畫。」

三日浦: 在高城北七八里。外有重峰疊嶂合包,而 內有三十六峰,洞壑清幽,松石奇古。水中有小島,蒼 石盤陀,其上虯松鋪陰,梨花亂開。湖水明瑩可鑑,非 煙火食者所堪。

寒溪山 在江原道麟蹄縣東五十里。山上有城有 川,自城中流出,即成瀑布而下,懸流數百尺,望之如 白虹垂天。自圓通驛而東,左右皆大山,洞府深邃,谿 水縱橫,而渡者三十六。樹木如簀,上竦雲霄,旁無橫 枝,松柏尢高,不見其巔。又其南峰作絕壁,其高千仞, 奇怪莫狀,禽鳥不能飛度。其下清泉,觸岩成潭,盤石 平衍可坐。又東數里,洞口甚狹,細徑緣岩,竅穴谽谺, 峰巒峭拔,如龍拏虎攫,如累層臺者無數,其形勝甲 於嶺西。

萬瀑洞 在金剛山中,百道流泉瀉出谷中,其狀非 一,故名。谷口有峰曰五人峰,人言青鶴棲。其隈有一 泓曰「觀音潭」,潭畔崖蒼苔滑足,人皆挽藤蔓乃得過, 其名曰「手巾崖。」石心有凹如杵臼,諺傳觀音浣處。至 普德窟前,飛湍縈石,來觸崖窾,飛雪噴激,晴晝欲暝, 石底水蔚如翠藍。又數步,怒瀑,飛珠散雪,噴薄而下。 其大者凡十二層,其小者不可勝計,故曰「萬瀑洞。」其 下曰「珠淵。」又有一石,形如龜,伏潭中,曰「龜潭。」又有一 潭,深不可測,曰「火龍潭。」其上有峰,曰獅子岩。洞有普 德窟。鑿絕壁,架板,立銅柱於外,以構小屋三楹于其 上,名曰「觀音閣。」拘以鐵鎖,釘於岩石,浮在空中,人登 則搖。中置佛函,飾以珠玉,外施鐵銅,以防手摸。 祥雲亭 在江原道傍,海有長松,連十里,蒼翠成陰, 仰不見白日。松間無雜卉,惟有躑躅盛開爛如紅錦。 叢石亭 在江原道,通州郡,北有數十石柱,高可八 九丈,離立海中,石皆六稜如削玉,方直平如中繩墨 者凡四據亭在海岸,臨叢石,故名。諺傳新羅述郎、南 郎、永郎安祥遊賞于此,號稱「四仙。」

「嶺南樓 在慶尚道密陽府館東山腰,倚郭而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