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2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異常,正多方圖濟之日。乞欲查酌議擬,務求事體」穩

便等因。本部咨行禮部查議訖。又該刑部河南司主 事郭仁題云:「今之倡亂者,已經兵部明言有賊首王 直盤據海島,招納叛亡,然必竟勾引倭寇,張大聲勢, 故敢猖獗,以至此也。臣承乏刑曹,凡遇朝鮮國解至 日本薩摩州失風,流賊望古《三甫羅》等轉行到部,有 被搶火銃木牌,刻有『直隸軍門及『松江府』』」字號,則倭 寇之流劫江南也無疑。常考國朝洪武二年,遣使臣 趙秩諭日本來貢。五年,復遣僧祖闡《無逸》往宣佛法, 諭其來貢。太祖為賜詩送行,實重厥事也。乃十餘年 得安堵焉。永樂初,命太監鄭和等招撫諸番,日本獨 先納貢,并擒獻犯邊賊二十餘人。就命來使治以其 國之法于鄞地,令一人執炊,一人上甑,盡行蒸殺。至 十五年,復入寇犯邊將執其酋首送京師,成祖待以 不死,遣刑部員外郎李綱等使日本,降璽書,責以「敬 天事大」之義。次年,綱還朝,其國王源義持亦遣刺史 奉表稱謝,成祖特釋其罪,宴賚有加。嗣是終成祖之 世,不復入寇。此仁義並用,祖宗駕馭倭人之長策也。 即今海島群盜旁午,使舟或未能達。昔太祖嘗以三 佛齊國梗化,阻絕使臣商賈,命禮部移文暹羅國王 轉達瓜哇國,俾以大義告于三佛齊國。合無查照故 事,遣使朝鮮,諭令差官齎送璽書前往日本,宣揚聖 朝威德,戒令斂戢屬倭。該本部覆議,移咨總督,會同 操巡撫按等官,轉相計議,題奉聖旨:「已經通行督撫 等官議處」,未報。近又該督察侍郎趙文華咨送通事 一名、降倭二名,前到兵部。譯審得入寇海賊,俱係日 本所屬野島小彝,被中國逋逃之徒糾同打劫,倭王 未必盡知。所據南京工部尚書馬坤等題請前因,似 亦有據。及欲宣諭朝鮮一節,又與王忬、郭仁所奏大 略相同。且日本原係朝貢之國,載在「典制」,遣官傳諭, 于義無乖。合無從禮部酌量,查照祖宗朝故事,遣官 齎捧璽書,前至朝鮮,諭令傳諭日本國王,以示君臣 之義、禍福之機。令其「禁戢屬倭,擒斬華逆,以效臣節。 如果罪在彝屬,國王無預,輸誠聽命,海氛肅靖,即許 其遣使奏報,另議褒獎。」是亦國家不戰屈人之一策 也。

《論倭》
李文進

查倭彝諸島,種類雖繁,部落相聯;亦有酋長,眾所尊 者,號曰「天文」;其法最嚴,其威懾眾。一人為盜,一家盡 滅。一島有犯,鄰島移平,即奉令勘合,以時來貢者。彼 中故事:每遇閏年,則諸島富倭各出己貲,輸于天文; 請得勘合,方來入貢。實則懋遷有無,以侔厚利。利權 在上,天文所欲者。後因海禁廢弛,奸民通番,殷實之 「倭,徑自貿易,不請勘合,利權下移,天文所不樂者。加 之徽賊王直、徐海、閩賊林碧川、陳思盻輩假稱名號, 竊錄勘合,妄具禮儀,私通酋長,遂至招呼益眾,往來 無稽,天文所不知者。此皆彼中情狀,博訪似實。故本 職在昔具呈題請,許令省諭,蓋嘗反覆思之審矣。若 頒降璽書,特遣使命,恐偶不敬,反生」事端。若令琉球、 高麗就近傳宣,事在彼中,難于取必。不如止行浙江 巡撫,得以從宜省諭。當如永樂間事例,擇取高僧數 人,移文乘桴,直至天文,詳為傳諭。宣累朝許貢之恩, 禁近來倭寇之擾,發王徐之偽;收逃叛之民,許修常 貢,操利權。天文雖愚,必知所擇。蓋日本所需絲綿、藥 物、器用之類,悉皆仰給中國,不能缺者。若或海禁皆 嚴、通番盡止,彼日用不足,勢必請貢,惟命是從,而我 所欲為,亦無不遂:此又拔本塞源之術也。

《議倭》
黃元恭

「策者曰:『倭寇犯順,乃群小之僭竊,其君不知也。誠遣 使諭之,彼王必能禁其下,海境安矣。百萬之師,何如 一介之任耶』?」竊考之昔晉率陰戎伐穎,周景王以弁 髦之敝告晉,辭直獲免,而說者以為不如東周之伐 秦。夫君臣上下,華彝之所以臨事,統屬,分也。臣有干 于其君,殺無赦;下有犯于其上,殺無赦,憲也。周天子 顛分壞憲,屈體卑辭,以祈一日之存,孰與𢬵國舉義, 存綱常于萬世之愈哉?今堂堂天朝,玉帛萬國,威迅 九垓,雖倭寇為患,譬則蚊蝱之螫耳。未若唐之回紇, 宋之困金、元,何至甘衰周之不屑耶?或曰:是舉也,請 命于天子,擇布衣之士,假朝臣之服,而以藩省之辭 將之,非害大者。夫曰請命,則實意開于天子。而識者 默思之,必有元首居下之恥。曰「假服」,則名器頒于朝 廷,而匪人卑用之,必有衣冠掃地之辱。實意卑,名器 玷,而猶猥曰「無害大」可乎?且夫中國天子,猶家之主 也;倭王猶家僕也。倭之群小,猶家僕之臺從也。臺從 肆然陵犯其主,既不能奮草薙于其來,又不能正根 株于其主,而顧修文告之辭,豈不忸怩當代、含羞百 世也哉!抑人有言:「苟可以息干戈而全民命何憚于 枉尺。」夫逋法網以為盜于外境華彝皆有其人吾中 國豈不明揭憲典、密布機宜。奈不能禁吾民之竊出 顧責倭王盡禁其竊入者乎?勢不行矣。且倭寇狡猾 素無慕義之誠。其臣服數十年不為梗者,特通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