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2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按《五代史周本紀》不載。 按《渤海》本傳,「顯德常來朝 貢,其國土物產與高麗同。諲譔世次立卒,史失其紀。」

太宗太平興國六年詔渤海琰府王助討契丹

按《宋史太宗本紀》云云, 按《渤海傳》,「渤海本高麗之 別種,唐高宗平高麗,徙其人居中國。則天萬歲通天 中,契丹攻陷營府,高麗別種大祚榮走保遼東,睿宗 以為忽汗州都督,封渤海郡王,因自稱渤海國,併有 扶餘、肅慎等十餘國,歷唐、梁、後唐,朝貢不絕。後唐天 成初,為契丹阿保機攻扶餘城,下之,改扶餘為東丹 府」,命其子突欲留兵鎮之。阿保機死,渤海王復攻扶 餘,不能克。歷長興、清泰,遣使朝貢。周顯德初,其酋豪 崔烏斯等三十人來歸。其後隔絕,不能通中國。太平 興國四年,太宗平晉陽,移兵幽州,其酋帥大鸞河率 小校李勛等十六人、部族三百騎來降,以鸞河為渤 海都指揮使。六年,賜烏舍城、浮渝府、渤海琰府王詔 曰:「朕纂紹丕構,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矧太 原封域,國之保障,頃因竊據,遂相承襲,倚遼為援,歷 世逋誅。朕前歲親提銳旅,盡護諸將,拔并門之孤壘, 斷匈奴之右臂,眷言弔伐,以蘇黔黎。蠢茲北戎,非理 搆怨,輒肆薦食,犯我封略。一昨出師逆擊,斬獲甚眾, 今欲鼓行深入,席捲長驅,焚其龍庭,大殲醜類。素聞 爾國密邇寇讎,迫於吞并,力不能制,因而服屬,困於 率割。當靈旗破敵之際,是鄰邦雪憤之日,所宜盡出 族帳,佐予兵鋒。俟其翦滅,沛然封賞。幽薊土宇,復歸 中原,朔漠之外,悉以相與,勖乃協力,朕不食言。」時將 大舉征契丹,故降是詔諭旨。九年春,宴大明殿,因召 大鸞河慰撫久之。上謂殿前都校劉延翰曰:「鸞河,渤 海豪帥,束身歸我,嘉其忠順。夫夷落之俗,以馳騁為 樂,候高秋戒候,當與駿馬數十匹,令出郊遊獵,以遂 其性。」因以緡錢十萬并酒賜之。

渤海部藝文一

《敕渤海王大武藝書四首》
唐·張九齡

《敕忽汗州刺史渤海郡王大武藝》:「卿於昆弟之間,自 相忿鬩。門藝窮而歸我,安得不從?然處之西垂,為卿 之故,亦云不失,頗謂得所。何則?卿地雖海曲,常習華 風,至如兄友弟悌,豈待訓習?骨肉情深,自所不忍。門 藝縱有過惡,亦合容其改修。卿遂請取東歸,擬肆屠 戮。朕教天下以孝友,豈復忍聞此事?誠是惜卿名行, 豈是保護逃亡?卿不知國恩,遂爾背朕。卿所恃者遠, 非能有他。朕比年含容優恤,中土所未命將,事亦有 時。卿能悔過輸誠,轉禍為福,言則已順,意尚執迷,請 殺門藝,然後歸國,是何言也!觀卿表狀,亦有忠誠,可 熟思之,不容易耳。今使內使往,宣諭朕意,一一並須 口述。使人李盡彥,朕亦親有處分,皆」所知之。秋冷,卿 及衙官首領百姓並平安好,并遣崔尋挹同往,遣書 指不多及。

敕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武藝》,不識逆順之端,不 知存亡之兆,而能有國者,未之聞也。卿往年背德,已 為禍階,近能悔過,不失臣節,迷非復善,即又可嘉。朕 記人之長,忘人之短,況又歸服,載用嘉嘆,永祚東土, 不亦宜乎!所令大茂慶等入朝,並已處分,各加官賞, 想具知之。所請替人,亦令還彼。又近得卿表云,突厥 遣使求合,擬打兩蕃奚及契丹,今既內屬,而突厥私 恨,欲仇此蕃,卿但不從,何妨有使擬行執縛,義所不 然,此是人情,況為君道。然則知卿忠赤,動必以聞,永 保此誠,慶流未已。春晚,卿及衙官百姓並平安好,遣 書指不多及。

敕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武藝:多蒙國所送水手, 及承前沒落人等來表,「卿輸誠無所不盡,長能保此, 永作邊捍,自求多福,無以加也。」漸冷,卿及衙官百姓 並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敕忽汗州刺史渤海郡王大武藝:「卿往者誤計,幾於 禍成,而失道未遙,聞義能徙,何其智也。朕棄人之過, 收物之誠,表卿洗心,良以慰意。卿既盡誠節,永固東 藩,子孫百代,復何憂也。所使至,具知款曲,兼請宿衛 及替,亦已依行。大郎雅等,先犯國章,竄逐南鄙,亦皆 捨罪,仍放歸藩,卿可知之,皆朕意也。」夏初漸熱,卿及 首領百姓並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與渤海王大彝震書》
封敖

敕渤海王《大彝震》、王子《大昌輝》等,「自省表陳賀并進 奉」事,具悉。卿代襲忠貞,器資仁厚,遵禮義而封部和 樂,持法度而渤海晏寧。遠慕華風,聿修誠節。梯航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