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2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前古未詳,或言地多暑濕,或載俗好仁慈,頗存方志,

莫能詳舉。豈道有行藏之致,固世有推移之運乎?是 知候律以歸化,飲澤而來賓,越重險而款玉門,貢方 奇而拜絳闕」者,蓋難得而言焉。由是之故,訪道遠遊, 請益之隙,存記風土。黑嶺已來,莫非胡俗。雖戎人同 貫,族「類群分,畫界封疆,大率土著。建城郭,務田畜,性 重財賄,俗輕仁義。嫁娶無禮,尊卑無次。婦言是用,男 位居下。死則焚骸,喪期無數;剺面𢧵耳,斷髮裂裳,屠 殺群畜,祀祭幽魂。吉乃素服,凶則皁衣。同風類俗,略 舉條貫;異政殊制,隨地別敘。」印度風俗,語在後《記》。出 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國。」舊曰鳥耆

《大唐西域記贊》
前人

大矣哉!法王之應世也!靈化潛運,神道虛通,盡形識 於沙界,絕起謝于塵劫。形識雖盡,應生而不生;起謝 雖絕,示寂滅而無滅。豈實迦維降神,娑羅潛化而已? 固知應物效靈,感緣垂跡,嗣種剎利,紹嗣釋迦,繼域 中之尊,擅方外之道。於是捨金輪而臨制法界,摛玉 毫而光撫含生。道洽十方,智周萬物。雖出希夷之外, 將庇視聽之中。三轉法輪於大千,一音振辯於群有, 八萬門之區別,十二部之綜要。是以聲教之所霑被, 馳騖福林;風軌之所鼓扇,載驅壽域。聖賢之業盛矣, 天人之義備矣。然後忘動寂於堅固之林,遺去來于 幻化之境,莫繼乎有待,匪遂乎無物。尊者迦葉妙選 應真,將報佛恩,集斯法寶。四含總其源流,三藏括其 樞要,雖部帙茲興,而大寶斯在。粵自降生,洎乎潛化, 聖跡千變,神瑞萬殊,不盡之靈逾顯,無為之教彌新, 備存經誥,詳著記傳。然尚群言紛糾,異議舛馳,原始 要終,罕能正說。此指事之實錄,尚眾論之若斯,況正 法幽元,至理沖邈,研覈奧旨,文多闕焉。知是以前修 令德,繼軌譯經之學;後進英彥,踵武缺簡之文。大義 鬱而未彰,微言闕而無問。法教流漸,多歷年數,始自 炎漢,迄于聖代,傳譯盛業,流美聯暉。元道未攄,真宗 猶昧。「匪聖教之行藏,固王化之由致。我大唐臨訓天 下,作孚海外,考聖人之遺則,正先王之舊典,闡茲像 教,鬱為大訓。道不虛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奧義,鬱 於千載之下;十力遺靈,閟于萬里之外。神道無方,聖 教有寄,待緣斯顯」,其言信矣。夫元奘法師者,疏清流 於雷澤,派洪源於媯川,體上德之禎祥,蘊中和之淳 粹,履道合德,居貞葺行,福樹曩因命偶昌運,拔跡俗 塵,閑居學肆,奉先師之雅訓,仰前哲之令德,負笈從 學,遊方請業。周流燕趙之地,歷覽魯衛之邦,背三河 而入秦中,步三蜀而抵吳會。達學髦彥,遍效請益之 勤;冠世英賢,屢申求法之志。側聞餘論,考厥眾謀,競 黨專門之義,俱嫉異道之學。情發討源,志存詳考。屬 四海之有截,會八表之無虞。以貞觀三年仲秋朔旦, 褰裳遵路,杖錫遐征,資皇化而問道,乘冥祐而孤遊, 出鐵門石門之阨,踰凌山「雪山之險,驟移灰管,達於 印度,宣國風于殊俗,喻大化於異域。親承梵學,詢謀 哲人,宿疑則覽文明發奧旨則博問高才,啟靈府而 究理,廓神衷而體道,聞所未聞,得所未得,為道埸之 益友,誠法門之匠人者也。」是知道風昭著,德行高明, 學蘊三冬,聲馳萬里。印度學人,咸仰盛德。既曰經笥, 亦稱法將。「小乘學徒號木義提婆。」唐言解脫天大乘法。眾 號「摩訶耶那提婆。」唐言大乘斯乃高其德而傳徽號,敬 其人而議嘉名。至若三輪奧義,三請微言,深究源流, 妙窮枝葉。煥然慧悟,怡然理順。質疑之義,詳諸《別錄》。 既而精義通元,清風載扇。學已博矣,德已盛矣,於是 乎歷覽山川,徘徊郊邑。出茅城而入鹿苑,遊杖林而 憩雞園。迴眺迦維之國,流目拘尸之城。降生故基,與 川原而膴膴;潛靈舊址,對郊阜而茫茫,覽神跡而增 懷,仰元風而永歎,匪唯麥秀悲殷,《黍離》愍周而已。是 用詳釋迦之故事,舉印度之茂實,頗採風壤,存記異 說。歲月遄邁,寒暑屢遷,有懷樂土,無忘返跡。請得如 來肉舍利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 六寸,擬摩揭陀國前正覺山龍窟影像;金佛像一軀, 通光座高三尺三寸,擬婆羅痆斯國鹿野苑初轉法 輪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擬憍賞彌 國出愛王思慕如來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二尺 九寸,擬劫比他國「如來自天宮降履寶階像」;銀佛像 一軀,通光座高四尺;擬摩揭陀國「《鷲峰山說法華》等 經像;金佛像一軀,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擬那揭」羅曷 國伏毒龍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 三寸,擬吠舍釐國巡城行化像。《大乘經》二百二十四 部。《大乘論》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經、律、論》一十四部 《大眾部經、律、論》一十五部、《三彌底部經》《律論》一十五 部《彌沙塞部經》《律、論》二十二部《迦葉臂耶部經、律、論》 一十七部《法密部經》《律、論》四十「二部,《說一切有部經 律論》六十七部,《因論》三十六部,聲論」一十三部,凡五 百二十夾,總六百五十七部。將弘至教,越踐畏途,薄 言旋輛,載馳歸駕,出舍衛之故國,背伽耶之舊郊,踰 蔥嶺之危鄧,越沙磧之險路。十九年春正月,達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