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3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訖,賜司徒崔浩書曰:「萬度歸以五千騎,經萬餘里,拔 焉耆二城,獲其珍奇異物及諸委積,不可勝數。自古 帝王,雖云即序西戎,有如指注,不能控引也。朕今手 把而有之,如何?浩上書稱美,遂命度歸鎮撫其人。初, 鳩尸卑那走山中,猶覬城不拔,得還其國;既見,盡為 度歸所剋,乃奔龜茲,龜茲以其壻厚待之。

北周

武帝保定四年焉耆遣使獻名馬

按《周書武帝本紀》云云。按焉耆本傳,「焉耆國在白 山之南七十里,東去長安五千八百里。其王姓龍,即 前涼張軌所封龍熙之裔。所治城方二里,部內凡有 九城。國小人貧,無綱紀法令,兵有弓刀甲槊。婚姻略 同華夏,死亡者皆焚而後葬。其服制滿七日則除之。 丈夫並剪髮以為首飾。文字與婆羅門同。俗事天神, 並崇信佛法。尤重二月八日,四月八日」,是日也。其國 咸依釋教,齋戒行道焉。「氣候寒,土田良沃,穀有稻、粟、 菽、麥。畜有駝馬牛羊。」養蠶不以為絲,唯充綿纊。俗尚 蒲萄酒,兼愛音樂。南去海十餘里,有魚鹽蒲葦之饒。 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獻名馬。

煬帝大業十二年焉耆遣使入貢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西域傳》,「焉耆國,都白山 之南七十里,漢時舊國。其王姓龍,字突騎。都城方二 里。國內有九城,勝兵千餘人。國無綱紀。其俗奉佛書, 類婆羅門。婚姻之禮,有同華夏。死者焚之,持服七日。 男子剪髮。有魚鹽蒲葦之利。東去高昌九百里,西去 龜茲九百里,皆沙磧。東南去瓜州二千二百里。大業 中」,遣使貢方物。

按:《冊府元龜》:「大業十二年,焉耆國遣使朝貢。」

太宗貞觀六年焉耆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焉耆本傳:「焉耆國直京 師西七千里而贏,橫六百里,縱四百里,東高昌,西龜 茲,南尉犁,北烏孫。逗渠溉田,土宜黍、蒲萄,有魚鹽利。 俗祝髮氈衣。戶四千,勝兵二千。常役屬西突厥。俗尚 娛遨。二月胐出野祀,四月望日遊林,七月七日祀生 祖。十月望日,王始出遊,至歲盡止。」太宗貞觀六年,其 王龍突騎支始遣使來朝。

按《大唐西域記》。阿耆尼國。舊曰焉耆「東西六百餘里,南北 四百餘里。」國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據山,道險易守。 眾流交帶,引水為田。土宜糜、黍、宿麥、香棗、蒲萄、梨、奈 諸果。氣序和暢,風俗質直。文字取則印度,微有增損。 服飾氈毼,斷髮無巾。貨用金錢、銀錢、小銅錢。王,其國 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稱伐,國無綱紀,法不整肅。伽藍 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 教律儀。既遵印度,諸習學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 儀,潔清勤勵,然食雜三淨,滯於漸教矣。從此西南行 二百餘里,踰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行七百餘 里,至屈居勿切支國。

按《酉陽雜俎》:「焉耆國元日,二月八日婆摩遮,三日野 祀。四月十五日遊林。五月五日彌勒下生。七月七日 祀先祖。九月九日床撒。十月十日,王為厭法王出首 領家,首領騎王馬,一日一夜處分王事,十月十四日 作樂,至歲窮。」

貞觀九年二月。焉耆國遣使來朝。貢方物。

貞觀十年二月。焉耆國遣使來朝。

按以上《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觀十二年,侯君集討高昌,焉耆突騎支引兵助攻, 破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焉耆本傳》:「自隋亂,磧路 閉,故西域朝貢,皆道高昌。突騎支請開大磧道,以便 行人,帝許之。高昌怒,大掠其邊。西突厥莫賀設與咄 陸弩失畢作難來奔,咄陸弩失畢復攻之,遣使言狀, 并貢名馬。咥利失可汗立,素善焉耆,故倚為援。十二 年,處月、處蜜與高昌攻陷其五城,掠千五百人,焚廬 舍。」侯君集討高昌,遣使與相聞。突騎支喜引兵佐唐, 高昌破歸向所俘。及城,遣使者入謝。

貞觀十四年正月。焉耆國遣使貢方物。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貞觀十八年,焉耆不朝貢,安西都護郭孝恪討擒之, 以栗婆準為王,龜茲殺之。阿史那社爾討龜茲,立婆 伽利為王。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八年八月「壬子,安西都護 郭孝恪為西州道行軍總管,以伐焉耆。九月,郭孝恪 及焉耆戰,敗之。」按《焉耆本傳》:「西突厥臣屈利啜為 弟,娶突騎支女,遂相約為輔車,勢不朝貢。安西都護 郭孝恪請討之,會王弟頡鼻栗婆準、葉護等三人來 降,帝即命孝恪為西州道總管,率兵出銀山道,以栗 婆」準等為鄉導。初,焉耆所都,周三十里,四面大山,海 水繚其外,故恃不為虞。孝恪倍道絕水,夜傅堞,遲曙, 譟而登,鼓角轟哄唐兵,縱國人擾敗,斬千餘級,執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