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4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武帝大通元年三月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按《師子傳》,「師子國,天竺旁 國也。其地和適,無冬夏之異,五穀隨人所種,不須時 節。其國舊無人民,止有鬼神及龍居之。諸國商賈來 共市易,鬼神不見其形,但出珍寶,顯其所堪價,商人 依價取之。諸國人聞其土樂,因此競至,或有停住者, 遂成大國。晉義熙初,始遣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像高 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製殊特,殆非人工。此像歷晉、 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徵士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 及顧長康維摩畫圖,世人謂為三絕。至齊東昏,遂毀 玉像,前截臂,次取身,為嬖妾潘貴妃作釵釧。宋元嘉 六年,十二年,其王剎利摩訶遣使入貢。大通元年,後 王伽葉伽羅訶梨邪使奉表曰:「謹白大梁明主,雖山 海殊隔,而音信時通。伏承皇帝道德高遠,覆載同于 天地,明照齊乎日月,四海之表,無有不從,方國諸王, 莫不奉獻,以表慕義之誠。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 威懷德,無遠不至。我先王以來,唯以修德為本,不嚴 而治,奉事正法,道濟天下,欣人為善,慶若己身,欲與 大梁共弘三寶,以度難」化信還,伏聽告敕。今奉薄獻, 願垂納受。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遊西域至師子國

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唐言執師子非印度 之境周七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地沃壤,氣 序溫署,稼穡時播,花果具繁,人戶殷盛,家產富饒。其 形卑黑,其性獷烈,好學尚德,崇善勤福。此國本寶渚 也,多有珍寶,棲止鬼神。其後南印度有一國王女,娉 鄰國,吉日送歸。路逢師子,侍衛之徒,棄女逃難。女在 轝中,心甘喪命。時師子王負女而去,入深山,處幽谷, 捕鹿採果,以時資給。既積歲月,遂孕男女形貌同人, 性種畜也。男漸長大,力格猛獸,年方弱冠,人智斯發, 請其母曰:「我何謂乎?父則野獸,母乃是人,既非族類, 如何配偶?」母乃述昔事以告其子。子曰:「人畜殊途,宜 速逃逝。」母曰:「我先已逃,不能自濟。」其子于後逐師子 父登山逾嶺,察其遊止可以逃難。伺父去已,遂擔負 母妹下趍人里。母曰:「宜各慎密,勿說事源,人或知聞, 輕鄙我等。」于是至父本國,國非家族,宗祀已滅,投寄 邑人。人謂之曰:「爾曹何國人也?」曰:「我本此國,流離異 域,子母相㩦,來歸故里。」人皆哀愍,更共資給。其師子 王,還無所見,追戀男女,憤恚既發,便出山谷,往來村 邑,咆哮震吼,暴害人物,殘毒生類,邑人輒出,遂取而 殺。擊鼓吹貝,負弩持矛,群從成旅,然後免害。其王懼 仁化之不洽也,乃縱獵者,期于擒獲。王躬率四兵,眾 以萬計,掩薄林藪,彌跨山谷,師子震吼,人畜辟易。既 不擒獲,尋復招募,其有擒執師子除國患者,當酬重 賞,式旌茂績。其子聞王之令,乃謂母曰:「饑寒已甚,宜 可應募,或有所得,以相撫育。」母曰:「言不可若是。彼雖 畜也,猶謂父焉,豈以艱辛而興逆害?」子曰:「人畜異類, 禮義安在?既以違阻,此心何冀?」乃袖小刃,出應招募。 是時千眾萬騎,雲屯霧合,師子踞坐林中,人莫敢近。 子即其前,父遂馴伏。于是乎親愛忘怒,乃剚刃于腹 中,尚懷慈愛,猶無忿毒,乃至刳腹含苦而死。王曰:「斯 何人哉,若此之異也!」誘之以福利,震之以威禍。然後 具陳始末,備述情事。王曰:「逆哉!父而尚害,況非親乎? 畜種難馴,凶情易動。除民之害,其功大矣;斷父之命, 其心逆矣。重賞以酬其功,遠放以誅其逆,則國典不 虧。」王言不二。于是裝二大船,多儲糧糗,毋留在國,周 給賞功。子女各從一舟,隨波飄蕩。其男船泛海,至此 寶渚,見豐珍玉,便于中止。其後商人採寶,復至渚中, 乃殺其商主,留其子女。如是繁息,子孫眾多,遂立君 臣,以位上下,建都築邑,據有疆域。以其先祖擒執師 子,因舉元功而為國號。其女船者,泛至波剌斯西,神 鬼所魅,產育群女,故今「西大女國」是也。故師子國人 形貌卑黑,方「頤大顙。情性獷烈安忍鴆毒。」斯亦「猛獸 遺種。故其人多勇健。」斯一說也。

《佛法所記》則曰:「昔在寶洲大鐵城中,五百羅剎女之 所居也。城樓之上豎二高幢,表吉凶之相,有吉事吉 幢動,有凶事凶幢動。恆伺商人至寶洲者,便變為美 女,持香花奏音樂,出迎慰問,誘入鐵城,樂讌歡會,已 而置鐵牢中,漸取食之。時贍部洲有大商主僧伽者, 其子字僧伽羅,父既年老代知家務,與五百商人入」 海採寶,風波飄蕩遇至寶洲。時羅剎女望吉幢動,便 齎香花鼓奏音樂,相㩦迎候誘入鐵城。商主於是對 羅剎女王歡娛樂會。自餘商侶各相配合,彌歷歲時 皆生一子。諸羅剎女情疏故人欲幽之鐵牢更伺商 侶。時僧伽羅夜感惡夢,知非吉祥,竊求歸路,遇至鐵 牢,乃聞悲號之聲,遂昇高樹問曰:「誰相拘繫而此怨 傷?」曰:「爾不知耶?城中諸女並是羅剎,昔誘我曹入城 娛樂。君既將至幽牢我曹漸充所食今已大半,君等 不久亦遭此禍。」僧伽羅曰:「當圖何計可免危難?」對曰: 「我聞海濱有一天馬,至誠祈請必相濟渡。」僧伽羅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