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4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往來求採。稱其福報,所獲不同。隨得珠璣。賦稅有科。 國東南隅有迦山。岩谷幽峻神鬼遊舍。在昔如來 於此說。《迦經》。舊曰楞伽經譌也 「國。南浮海數千里,至那羅稽羅洲。洲人卑小,長餘三 尺,人身鳥喙。既無穀稼,唯食椰子。那羅稽羅洲西浮 海數千里,孤島東崖有石佛像,高百餘尺,東面坐,以 月愛珠為肉髻。月將迴照,水即懸流,滂霈,崖嶺臨注 溪壑。時有商侶遭風飄浪,隨波泛濫,遂至孤島。海鹹 不可以飲渴,乏者久之。」是時月十五日也。像頂流水, 眾皆獲濟。以為至誠所感,靈聖拯之,于即留停,遂經 數日。每月隱高岩,其水不流。時商主曰:「未必為濟我 曹而流水也。嘗聞《月愛珠》,月光照即水流注耳。將非 佛像頂上有此寶耶?」遂登崖而視之,乃以月愛珠為 像。肉髻當見,其人說其始末。國西浮海數千里,至大 寶洲。無人居止,唯神棲宅。靜夜遙望,光燭山川。商人 往之者多矣。咸無所得。自達羅毗茶國北入林野中。 歷孤城。過小邑。凶人結黨作害。羈旅行二千餘里。至 《恭建那補羅》國。

高宗總章三年師子國入貢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師子居西南海 中,延袤二千餘里,有稜伽山,多奇寶,以寶置洲上,商 舶償直輒取去。後鄰國人稍往居之,能馴養師子,因 以名國。總章三年,遣使者來朝。」

按《杜氏通典》杜環記,「師子國亦曰新檀,又曰婆羅門, 即南天竺也。國之北,人盡胡貌。秋夏炎旱,國之南,人 盡獠面。四時霖雨,從此始有佛法,寺舍人皆儋耳布 裹腰。」

睿宗景雲二年十二月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元宗天寶元年師子國遣使獻方物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西域傳》:「天寶初,王尸羅 迷迦再遣使獻大珠鈿、金寶瓔、象齒、白㲲。 天寶五載,師子國遣使來朝獻。」

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天寶五載 正月,師子國王尸邏迷伽遣婆羅門僧灌頂三藏阿 日伽跋折羅來朝,獻鈿金寶瓔珞及貝葉梵寫《大般 若經》一部,細白㲲四十張。」 天寶九載三月,師子國獻象牙真珠。

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肅宗寶應元年六月師子國遣使朝貢

按:《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冊府元龜》云云。

成祖永樂三年遣太監鄭和詣師子國迎佛牙其王不與欲害使者鄭和攻破之執其王迎佛牙浮海而歸

按《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此下一段係原本續載明時事古師子國, 又曰無憂國,即南印度。地多奇寶,又名寶渚。昔釋迦 牟尼佛化身名僧伽羅,諸德兼備,國人推尊為王,故 國亦以「僧伽羅」為號。以大神通力,破大鐵城,滅羅剎 女,拯恤危難。於是建都築邑,化導是方,宣流正教,示 寂留牙,在於茲土。金剛堅固,歷劫不壞。寶光遙燭,如 星粲空,如月炫宵,如太陽麗晝,凡有禱禳,應答如響。 國有凶荒災異,精意懇祈,靈祥隨至。今錫蘭山,即古 僧伽羅國也。王宮側有佛牙精舍,飾以眾寶,暉光赫 奕。累世相承,敬禮不衰。今國王阿烈苦柰兒,鎖里人 也。崇祀外道,不敬佛法,暴虐兇悖靡恤,國人褻慢佛 牙。永樂三年,皇帝遣中使太監鄭和奉香華往詣彼 國供養。鄭和勸國王阿烈苦《柰兒》敬崇佛教,遠離外 道,王怒,即欲加害。鄭和知其謀,遂去。後復遣鄭和往 賜諸番,并賜錫蘭山國王。王益慢不恭,欲圖害使者, 用兵五萬人,刊木塞道,分兵以劫海舟。會其下預泄 其機,鄭和等覺,亟回舟,路已阨絕,潛遣人出舟師拒 之。和以兵三千,夜由間道攻入王城,守之。其劫海舟 番兵,乃與其國內番兵四面來攻,合圍數重。攻戰六 日,和等執其王,凌晨開門,伐木取道,且戰且行,凡二 十餘里,抵暮始達舟。當就禮請佛牙至舟,靈異非常, 光彩照曜,如前所云,訇霆震驚,遠見隱避。歷涉巨海, 凡數十萬里,風濤不驚,如履平地。獰龍惡魚,紛出乎 前,恬不為害。舟中之人皆安穩快樂。永樂九年七月 初九日至京師。皇帝命于皇城內莊嚴旃檀金剛寶 座貯之。式修供養。利益有情,祈福民庶,作無量功德。

迦毗黎部彙考

太祖元嘉五年天竺迦毗黎國遣使入貢

按《宋書太祖本紀》,不載。按《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元嘉五年,國王月愛遣使奉表曰:『伏聞彼國,據江傍 海,山川周固,眾妙悉備,莊嚴清淨,猶如化城,宮殿莊 嚴,街巷平坦,人民充滿,歡娛安樂。聖王出遊,四海隨 從,聖明仁愛,不害眾生,萬邦歸仰,國富如海。國中眾 生,奉順正法。文王仁聖,化之以道,慈施群生,無所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