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6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順帝永建六 年。日南徼外葉調王便。遣使貢獻。帝賜調便金印紫 綬。」

按《東觀記》:「葉調國王遣使師會詣闕貢獻,以師會為 漢歸義葉調邑君,賜其君紫綬,及撣國王雍田亦賜 金印紫綬。」

永和元年冬十二月象林蠻夷叛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永和二年夏五月,日南蠻叛,攻郡府。秋九月,交趾二 郡兵反。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永和二年,日 南象林徼外蠻夷區憐等數千人攻象林縣,燒城寺, 殺長吏。交趾刺史樊演發交趾、九真二郡兵萬餘人 救之,兵士憚遠役,遂反攻其府。二郡雖擊破反者,而 賊勢轉盛。會侍御史賈昌使在日南,即與州郡并力 討之,不利,遂為所攻圍,歲餘而兵穀不繼,帝以為憂。」 永和三年夏六月,九真太守祝良、交趾刺史張喬慰 誘日南叛蠻降之。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賈昌為叛蠻 所圍,歲餘兵穀不繼,帝以為憂。三年,召公卿百官及 四府掾屬問其方略,皆議遣大將發荊、揚、兗、豫四萬 人赴之。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駁曰:「若荊、揚無事,發 之可也。今二州盜賊盤結不散,武陵、南郡蠻夷未輯, 長沙、桂陽數被徵發,如復擾動,必更生患,其不可一 也。又兗、豫之人,卒被徵發,遠赴萬里,無有還期,詔書 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溫暑,加有瘴 氣,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遠涉萬里,士卒 疲勞,比至嶺南,不復堪鬥,其不可四也。軍行三十里 為程,而去日南九千餘里,三百日乃到。計人稟五升, 用米六十萬斛,不計將吏驢馬之食,但」負甲自致,費 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設軍到所在,死亡必眾,既不足 禦敵,當復更發,此為刻割心腹,以補四支,其不可六 也。九真、日南相去千里,發其吏民,猶尚不堪,何況乃 苦四州之卒以赴萬里之艱哉!其不可七也。前中郎 將尹就討益州叛羌,益州諺曰:「虜來尚可,尹來殺我。」 後就徵還,以兵付刺史「張喬,喬因其將吏,旬月之間, 破殄寇虜,此發將無益之效,州郡可任之驗也。宜更 選有勇略仁惠任將帥者,以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 交趾。今日南兵單無糓,守既不足,戰又不能,可一切 徙其吏民,北依交趾,事靜之後,乃令歸本。還募蠻夷, 使自相攻,轉輸金帛,以為其資。有能反間致頭首者, 許以封侯列土之賞。故并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 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昔 太宗就加魏尚為雲中守,哀帝即拜龔舍為太山太 守,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四府悉從。固議即拜祝良 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趾刺史。喬至,開示慰誘,並皆 降散。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昭以威信,降者 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由是嶺外復平。

建康元年冬十月日南蠻夷攻燒城邑交趾刺史夏方招誘降之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沖帝本紀》云云。按 《南蠻傳》,「建康元年,日南蠻夷千餘人復攻燒縣邑,遂 扇動九真,與相連結。交趾刺史九江夏方開恩招誘, 賊皆降服。時梁太后臨朝,美方之功,遷為桂陽太守。」

桓帝永壽三年夏四月九真蠻夷叛太守兒式討之戰歿遣九真都尉魏朗擊破之後屯據日南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桓帝永壽三 年,居風令貪暴無度,縣人朱達等及蠻夷相聚,攻殺 縣令,眾至四五千人,進攻九真,九真太守兒式戰死。 詔賜錢六十萬,拜子二人為郎,遣九真都尉魏朗討 破之,斬首二千級。渠帥猶屯據日南,眾轉彊盛。」

延熹三年冬十一月日南蠻賊率眾詣郡降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延熹三年,詔 復拜夏方為交趾刺史。方威惠素著,日南宿賊聞之, 二萬餘人相率詣方降。」

延熹五年夏四月,長沙賊起,寇桂陽、蒼梧。五月,長沙、 零陵賊起,攻桂陽、蒼梧、南海、交趾,遣御史中丞盛修 督州郡討之,不剋。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靈帝建寧三年秋九月鬱林烏滸民相率內屬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靈帝建寧三 年,鬱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 皆受冠帶,開置七縣。」

熹平二年冬十二月日南徼外國重譯貢獻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同。

光和元年春正月合浦交趾烏滸蠻叛招引九真日南民攻沒郡縣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同。

光和四年夏四月,交趾刺史朱㒞討交趾合浦烏滸 蠻,破之。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按《南蠻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