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3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一百六卷目錄

 溜山部彙考附牒幹 比剌 孫剌

  明成祖永樂二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底里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南渤利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麻林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二則

 沙里灣泥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火剌札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剌撒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木骨都束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二則 宣宗宣德一則

 不剌哇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二則 宣宗宣德一則

 古麻剌朗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二則

 失剌比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千里達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祖法兒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二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竹步部彙考

  明成祖永樂一則

 白葛達部彙考附黑葛達

  明宣宗宣德一則

 巴喇西部彙考

  明武宗正德一則

 佛郎機部彙考

  明武宗正德三則 世宗嘉靖五則 神宗萬曆二則 熹宗天啟一則

 和蘭部彙考紅毛

  明神宗萬曆一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二則

皇清順治三則 康熙五則

 美洛居部彙考附沙瑤 吶嗶嘽

  明神宗萬曆一則

 丁機宜部彙考

  明總一則

邊裔典第一百六卷

溜山部彙考附牒幹 比剌 孫剌

成祖永樂十年遣中官鄭和往賜溜山

按《明外史溜山傳》:「溜山自錫蘭山別羅里南去,順風 七晝夜可至。自蘇門荅剌過小帽山西南行十晝夜 可至。」永樂十年,鄭和往賜其國。

永樂十四年,溜山王遣使來貢。

按《明外史溜山傳》:「永樂十四年,其王亦速福遣使來 貢。自後三貢,並與忽魯謨斯諸國偕。」

按《瀛涯勝覽》:「溜山、牒幹,四面濱海,僅如洲渚,小國也。 曰牒幹,無城郭,依山聚居,西距海中有石門如城闕, 有八大池,皆以溜名,亦通舟楫。餘小溜無慮三千數, 所謂弱水三千者是已。人皆巢居穴處,不識菽麥而 啖魚蝦。無衣服,以葉蔽前後隂。舟行遇風,一失入溜, 則水弱而沒溺,故舟人謹防之。」牒幹國皆回回,風俗 淳厚,動遵教門,業漁。好種椰樹。男膚微黑白,纏首下 縈帨。婦人短衫,下亦縈帨。大帨蔽面目。婚喪禮遵教 門行。氣候常熱如夏,土瘠米少無麥。市用銀錢。厥產 降真香,椰皮結繩,可貫板成舟,瀝青塗之,堅如鐵釘。 龍涎香然之香,清直與銀同。海𧴩采而鬻於暹羅、葛 剌,用與錢同。鮫魚臠可鬻於鄰國,曰「溜魚。」織絲帨,甚 精緻。又織金帨,男可縈首,牛羊雞鴨俱有。

宣宗宣德五年太監鄭和復使溜山國

按《明外史溜山傳》:「宣德五年,鄭和復使其國,後竟不 至。其山居海中,有三石門,並可通舟。無城郭,倚山聚 居,氣候常熱,土薄穀少,無麥,土人皆捕魚暴乾以充 食。王及群下盡回回人,婚喪諸禮,多類忽魯謨斯。山 下有八溜,各有名。或言外更有三千溜舟,或失風入 其處,即有沈溺之患。又有國曰比剌,曰孫剌。永樂十」 年遣鄭和齎敕往賜其國。二國以去中國絕遠,貢使 竟不至。

英宗正統十年溜山國入貢

按《廣東通志》:「正統十年,溜山國王遣使耶巴剌謨的 里啞等貢獻方物,來朝。」

天順三年溜山國遣使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