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中地方聽調。三十八年,議准遼東、大同、延綏等處入 衛總小旗,經年遠戍,許給冠帶,不支俸。四十一年,令 山西民兵三千,免其人衛。每歲每名量徵工食銀五 兩,解薊鎮軍門及密雲道,修造盔甲器械。四十二年, 令山東民兵三千,免其入衛。有馬者每名徵工食銀 十二兩,無馬者每名徵工食銀七兩。每年共二萬六 千兩,解赴薊鎮,為造軍器犒軍士之用。又令山東、河 南將民兵工食,每名增銀二兩,連原額解赴薊遼軍 門,查給各官家丁口糧。隆慶三年題准,長陵等衛防 守黃花鎮官軍一千名,今後秋班八月初一日上邊, 至次年四月終下班;春班二月初一日上邊,至本年 十月終下班。每年上邊九個月,休息三個月。四年題 准,大寧都司班軍戍薊鎮者,春班九千一十三名,秋 班一萬三千九十一名,添領班都司三員,共七員。萬 曆元年題准,大寧、山東、河南都司班軍戍薊者,有一 衛分春秋兩班,亦有分隸各都司下。今各歸併,每衛 只隸一都司下,定為春班或秋班。撤防之日,各都司 抬營統領,到該駐劄地方,雙月操練。各該巡撫兵備 間亦閱操。其都司亦量撥軍伴應付。上班之期,撫、道 稽查催督,如出征例。二年議准宣、大、遼東入衛官軍, 春防限二月末旬到薊。防春畢日,不必撤放。通留過 夏,聽泒隘口,以防不虞。十月終,即先撤放。其遲到半 月,早放半月糧料,抵留過夏之費。四年議定遵化民 兵一千五百名,每名徵銀一十二兩,共一萬八千兩、 解兵備道充餉。山東民兵一枝、內馬兵一千名、每一 名匹徵銀二十四兩、步兵二千、每一名徵銀一十六 兩、共五萬六千兩、解薊鎮充餉。遼東入衛民兵三千 名、止發二千五百名赴薊鎮分布、其五百名留寧前 防守

一、募調兵。嘉靖三十七年題准:「薊鎮自於密雲、昌平、 永平、遵化、通州募兵一萬五千。河南民兵悉免入衛, 止解銀七萬五千兩赴薊州,給各兵安家。」又議准將 昌平一枝隨衛食糧,革安家銀。通州一枝改入京營。 其密雲、永平、遵化三枝,係土著者,止歲給銀五錢。四 十二年,令副、參、遊、守、提調等官,許自募家丁,報名在 官,一體給糧。萬曆三年議准,募浙江三千人,各給《鳥 銃》赴鎮,以備衝鋒攻擊。四年,又添調南兵九千名,以 代客兵,專備守臺。又議准南兵分為二班,挨定年限, 至期更換,即以舊將統領舊兵,徃回行浙江巡撫知 會在薊、在浙將領,不必互換。五年題准保、河二府入 衛民兵三千名,每年徵工食銀四萬一千六百兩,解 軍門。召募土兵二千名,每名月給糧銀一兩,安插撫 恤。常川在三屯營操練。十一年題准召募民兵一千 六百一十名,每月給與雙糧,免其戶丁勾補。又選城 操軍一百九十名,輜重營軍一千名,每月糧之外加 給行糧,并原設雜流共三千一百八十一名,俱充密 雲標下左營軍。其延綏標兵一千八百名,永免入衛。 保定軍一千名,仍分春秋兩班,同《輜重》營選下。餘軍 俱發《石匣營》補伍。《密雲》《輜重》營裁革。

一防守。嘉靖二十九年題准調佐擊將軍三員,領兵 四千,把總指揮領兵三千,赴黃化鎮、渤海所、牆子嶺、 豬圈頭營、曹家寨、石塘嶺防秋。十月掣回。又議准,薊 鎮分部十區,參將、遊擊各分信地。又題准、發永寧參 將兵馬一枝,移駐四海冶鎮城;副總兵人馬一枝,移 駐永寧城,以防山後大小紅門、白羊口遊擊兵馬一 枝,有事移駐鎮城,據險把守。居庸參遊官挑井蓄水, 以待防秋兵馬食用。又題准石匣營新募遊兵,調古 北口防守,比振武營人馬按伏事例,全支行糧料草。 三十一年議准薊鎮十區,酌量衝緩,分別遠近,併為 八區。三十二年題准:黃土嶺人馬,先年調往大毛山 策應,今大毛山自有長谷駐操一營,「其黃土嶺照舊 改屬一片石,仍行遼東鎮巡嚴行前屯衛、鐵廠堡,各 該人員守木堡地方。」三十四年題准,居庸口自懷來 大山口逶迤起伏,至隆永抵四海冶、黃花鎮接界鎮 南墩止,俱陵京屏蔽。令薊兵鎮守內口,宣兵謹守外 口。又議准,懷來有警,總督移駐昌平。四十年題准,京 營春秋二防,各選兵四枝,赴居庸防守,每枝三千人, 馬兵三百,步兵二千七百。春防以正月十五日行,三 月終旬回營。秋防七月十五日行,九月終旬回營。每 防用參將二員,佐擊二員,將官到彼,聽總督、巡撫節 制。四十二年,議准「各路兵馬,東自山海起,西至鎮邊 城止,二千一百十四里,分為十路:第一路石門寨,第 二路燕河營,第三路太平寨,第四路馬蘭谷,第五路 牆子嶺,第六路古北口,第七路石塘嶺,以上七路,副 參、遊、佐提調分守,而以薊鎮總兵領之。第八路黃花 鎮,第九路居庸關,第十路鎮邊城,以上三路亦副參、 遊、佐提調分守,而以昌鎮總兵領之。」隆慶二年題准 「山海關原撥一片石擺守遊兵五百名,掣」回防禦。其 城操軍士,亦止令守城,免其擺邊。山海衛原抽垛軍, 遠戍牆子嶺,悉令回本衛。三年題准京營原調發通 州防守遊兵三千名,留薊鎮防守。四年題准永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