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無事矣。寧夏,古之朔方,花馬池一帶,舊為虜衝。近因

前後大臣建議,戶曹設官,撫臣駐兵,亦既得地利矢 若賀蘭山諸口,盡建墩堡,鐵柱泉近地,設兵據守,不 惟得阨吭先制之策,且榆林應援相及,亦常山蛇勢 也。甘」肅、漢之河西,四郡孤懸幾二千里,經制長策,自 古已難。哈密藩籬陷於土魯番久矣。恢復之議,自先 朝大臣馬文升許進討平之後,又經彭澤經略、王瓊 撫綏,竟不能復。蓋在彼則喪亡殆盡,而在我則勞費 無資,此當在所緩也明矣。其議復本色,以給邊塞之 儲,則憲臣之策是也。增修嘉峪關,以為內外之防,則 輔臣之策是也。固原古開城之地,一自《火篩》入掠,遂 為要衝,隸以三衛,而守之重臣,屹然為巨鎮矣。然山 後之虜,踏冰馳踐,則蘭、靖、安、會之間便為旤階。而西 鳳、臨鞏之卒多未經戰。說者謂「不添沿河之堡,不屯 常戍之兵,則固原未可息肩也。」真知言哉!夫天地之 形勝,略備於此矣。然必明於防禦之策,而後天地之 勢可得而用也。夫虜之寇也,雖難逆料,而其至也,必 有定形。西寇陝西,必由花馬池以入臨鞏;東寇三晉、 宣、大,必由平虜、朔州以入三關。出套則侵宣、大之境, 入套則犯延、寧之地。邊氓謀士未得高枕,豈可任其 去來,而不求其故哉?

《明九邊總督駐劄》

「九邊。」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復設寧夏、甘肅、薊州, 皆文武大臣鎮守提督。又以山西鎮巡控偏、頭三關, 陝西鎮巡控固原,共為九邊鎮。弘治間,設總制於固 原;嘉靖間,設專督于三關,權任差異,而邊防則一。蓋 北邊有戎警,則設總制大臣,或都御史、尚書、侍郎兼 憲職。自巡撫以下,皆稟受節度。東路宣府、大同一員, 西路,陝西、延綏、寧夏、甘肅一員。「蓋黃河自金城出中 國,經戎地東行,南入中國,在大同西界偏頭、河曲,延 綏東界府谷、神木之間。故西路有警,則宣大遊兵駐 河東濱;東路有警,則延綏、寧夏遊兵駐河西濱。戎入 套,則西路之警,出套則東路之警。」「西路總制治固原, 在延、慶、涼、洮中,東路則往來於宣、大。」

《明直隸三關》

居庸關隸薊州,所轄撞道等口,墩寨七十有三,城二, 堡三。屬馬步官軍一萬三千七百六十二員名。子粒 米二千六十二石,新增餘地折色銀三百五十兩。餘 丁承稔米三百三十石,馬四百二十二匹。

東路「撞道」等口一十三,俱無住城橫石牆一道,共馬 步官軍一百七十八員名。

中路「雙泉」等口三十六,俱無住城,橫石牆一道,共馬 步官軍七百七十員名。

白羊口堡小石城一座。馬步官軍五百八十一員名。 馬六十匹。迤西六墩軍四十名。

西路柏峪等口三十七。俱無住城。橫石牆一道。有鎮 邊城一座。內除長峪城、共馬步官軍五百三十三員 名。

《長峪城》一座,馬步官軍二百七十二員名。

紫荊關,「隸保定提督所轄,沿河等口七十六屬,春秋 輪班并備禦、常守馬步官」軍共五千八百八十六員 名,子粒米一千七十四石,馬四百一十二匹,馱鎗馬 八十匹。

外一層「自東而西、沿河等口」五十二。內除浮圖峪口、 共馬步官軍一千三十七員名。

浮圖峪口馬步官軍四十三員名,馬八十匹。

內一層自西而東「白石」等口二十四,共馬步官軍二 百七十三員名。

倒馬關隸保定提督所轄周家堡等口一百一十有 五。關二屬,常守備冬馬步官軍共五千八百一十三 員名,子粒米一千六石,備冬騎操馬一百三十匹。 東北路周家等口六十六,內除插箭嶺口,共馬步官 軍四百九十七員名。

插箭嶺口常守官軍三百員名。

西南路龍泉等口五十一,共馬步官軍一千四百四 十一員名。

宣府

古冀州之域。秦為上谷郡。漢以下或為縣,或為州。五 代石晉時入金。遼為宣德宣化州。元改名宣寧,尋為 宣德府,淪沒于異域者蓋四百餘年。我太祖高皇帝 驅胡元混一天下,盡徙其民于關內,號其地為宣府。 洪武二十六年,始置萬全都司于鎮城,統衛一十九。 外分五路:「東路所統永寧城、懷安城、隆慶州城、保安 城,南路所統順聖川、西城、東城、蔚州城、廣昌城,西路 所統萬全左右衛、懷安、洗馬林,北路所統獨石、馬營、 赤城、雲州、龍門、衛城、長安鎮,中路所統葛峪、大小白 陽、常峪、青邊、趙州六堡,成化初,增羊房堡,俱鎮城耕 牧之所,設兵戍守。五路各設參將一員,營堡緊要處 各設守備一員,以嚴邊防,宿以強兵。」統以主將,監以 內外重臣,遂為朔方一巨鎮焉。其地東距黑山,南距 紫荊關,西距枳兒嶺,北距西高山,東南距居庸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