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一百十一卷目錄

 北方諸國總部總論一

  鹽鐵論輕重

  三國志四夷傳序

  隋書北國傳論

  唐書北國傳贊

  杜佑通典北國序略

  大學衍義補一譯言賓待之禮 修攘制御之策 守邊固圉之略

邊裔典第一百十一卷

北方諸國總部總論一

鹽鐵論

《輕重》

御史曰:「周之建國也,蓋千八百諸侯。其後強吞弱,大兼小,并為六國。六國連兵,結難數百年,內拒敵國,外攘四夷。由此觀之,兵甲不休,戰伐不乏,軍旅外奉,倉庫內實。今以天下之富,海內之財,百郡之貢,非特齊、楚之畜,趙、魏之庫也。計委量入,雖急用之宜,無乏絕之時。顧大農等以術體躬稼,則后稷之烈軍四出而」 用不繼,非天之財少也;用鐵石調均有無,補不足,亦非也。上大夫君與治粟都尉管領大農事,炙刺稽滯,開利百脈,是以萬物流通而縣官富實。當此之時,四方征暴亂,車甲之費,克獲之賞,皆澹大司農。此皆《扁鵲》之力,而鹽鐵之福也。

《文學》曰:「邊郡山居谷處,陰陽不和,寒凍裂地,衝風飄 鹵,沙石凝積,地勢無所宜。中國天地之中,陰陽之際 也。日月經其南,斗極出其北,含眾和之氣,產育庶物。 今去而侵邊,多斥不毛寒苦之地,是猶棄江皋河濱, 而田於嶺坂菹澤也。轉倉廩之委,飛府庫之財,以給 邊民。中國困於繇役,邊民苦於戍禦,力耕不便種糴」 無桑麻之利,仰中國絲絮而後衣之,皮裘蒙毛,曾不 足蓋形。夏不失複,冬不離窟,父子夫婦,內藏於專室, 土圜之中,中外空虛。扁鵲何力,而鹽鐵何福也?

三國志

《四夷傳序》

書載「蠻夷猾夏」,《詩》稱「玁狁孔熾」,久矣。其為中國患也! 秦漢以來,匈奴久為邊害。孝武雖外事四夷,東平兩 越、朝鮮,西討貳師、大宛,開卭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 服之外,不能為中國輕重。而匈奴最逼於諸夏,胡騎 南侵則三邊受敵,是以屢遣衛、霍之將深入北伐,窮 追單于,奪其饒衍之地。後遂保塞稱藩,世以衰弱。建 安中,呼廚泉南單于入朝,遂留內侍,使右賢王撫其 國,而匈奴折節,過於漢舊。然烏丸、鮮卑稍更強盛,亦 因漢末之亂,中國多事,不遑外討,故得擅漢南之地, 寇暴城邑,殺略人民,北邊仍受其困。會袁紹兼河北, 乃撫有三郡,烏丸寵其名王而收其精騎。其後尚熙 又迯于蹋頓,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 阻遠,敢受亡命,以控百蠻。太祖潛師北伐,出其不意, 一戰而定之,夷狄懾服,威振朔土。遂引烏丸之眾,服 從征討,而邊民得用安息。後鮮卑大人軻比能復制 御群狄,盡收匈奴故地,自雲中、五原以東抵遼水,皆 為鮮卑庭。數犯塞寇邊,幽、并苦之。田豫有馬城之圍, 畢軌有陘北之敗。青龍中,帝乃聽王雄遣劍客刺之。 然後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由是 邊陲差安,漢南少事,雖時頗鈔盜,不能復相扇動矣。 烏丸、鮮卑,即古所謂東國也。其習俗前事,撰《漢記》者, 已錄而載之矣,故但舉漢末魏初以來,以備四夷之 變云。

隋書

《北國傳論》

史臣曰:「四夷之為中國患也久矣,北國尢甚焉。種落 實繁,迭雄邊塞,年代遐邈,非一時也。五帝之世,則有 獯粥焉;其在三代,則玁狁焉;逮乎兩漢,則匈奴焉;當 塗、典午,則烏丸、鮮卑焉;後魏及周,則蠕蠕、突厥焉;此 其酋豪相繼,互為君長者也。皆以畜牧為業,侵鈔為 資,倏來忽往,雲飛鳥集。智謀之士,議和親於廟堂之 上;折衝之臣,論奮擊於塞垣之下。」然事無恆規,權無 定勢,親疏因其彊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則款塞頓顙, 盛則彎弓寇掠,屈申異態,彊弱相反,正朔所不及,冠 帶所不加,唯利是視,不顧盟誓。至於莫相救讓,驕黠 憑陵,和親約結之謀,行師用兵之事,《前史》論之備矣, 故不詳而究焉。及蠕蠕衰微,突厥始大,至於木扞,遂 雄朔野,東極東國舊境,西盡烏孫之地。彎弓數十萬, 列處於代,陰南向,以臨周、齊,二國莫之能抗。爭請盟 好,求結和親。乃與周合從,終亡齊國。「高祖遷鼎,厥徒 孔熾,負其眾力,將蹈秦郊,內自相圖,遂以乖亂。達頭 可汗遠遁啟民,願保塞下。」於是推亡固存,反其舊地, 助討餘燼,部眾遂強,卒於仁壽,不侵不叛。暨乎始畢, 未虧臣禮。煬帝撫之非道,始有鴈門之圍。俄屬群盜, 並興於此。寖以雄盛豪傑,雖建名號,莫不請好息民。 於是分置官司,總統中國,子女玉帛,相繼於道,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