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乎德也。哀、平當單于衰弱之際,外無良將,內無賢臣, 而使之來朝者,繫乎時也。

臣按:「禹偁謂漢文帝內能修德、外能任人,故單于不為深患。」 嗚呼,人君能盡二言,豈但使外夷無患哉?雖中國之治亦不出此而已矣。

范仲淹上仁宗《和守攻備四策》,其備策曰:「請朝廷力 行七策,以防大患:一、密為經略,二再議兵屯,三專於 選將,四急于教戰,五訓練義勇,六,修京師外城,七定 討伐之謀。其一:請選有材識近臣暫往經畫,使親視 邊壘,精究利害,凡邊計未備者,皆條上而更置之,不 出半年,歸奏闕下。更令中書、樞密院子細詢訪,熟議 經久之計。」

臣按范仲淹所上四策,雖為當時契丹而設,然萬世之下備禦夷狄之方實不外此,謹準當時之事以為今日之用,其備策凡七,其一「請選材識近臣親視邊壘,精究利害,此策今日實可用之。我朝罷前代樞密院而以兵事專屬兵部,臣請兵部于尚書外添設尚書一員輪掌部事,每歲遣一員行邊,錫以璽書,俾起自遼東,歷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抵平涼等邊地。凡山川之險易,營壘之遠近,戍卒之多寡,糗糧之有無,夷情之向背,將領之壯怯。已然者當何如而修飭?未有者當何如而增補?某處當設為營堡,某堡當加軍守備,某墩臺可廢,某蹊隧可塞,某處可屯種,某處宜牧蓄。凡邊計未備者,皆與其巡撫都御史、守備、總兵、參將等官計議經畫,條而上之。如此則可銷患於未萌,如此則可以待敵之來攻,如此則可以扼其衝突,如此則可以遏其侵擾。歸奏闕下,更令內閣大臣會合六卿以下,詳訪熟議,施行之歲,歲以為常。其四川、湖北、兩廣、雲貴則三年一巡行。如此朝廷不忘邊備,邊方無復廢事,居廟堂者無遙度之失,守封疆者無不通之情。」

其二曰:「再議兵屯者,自來北邊分為三路,其所轄軍 馬不甚整齊,及有一州兵馬,卻屬兩路之處,又未曉 本路將於何處控扼,合行重兵若干,又甚處只宜固 守,合屯兵若干,及三路互相應援次第,須差近臣往 彼,密為經略,方可預定法制,臨時不至差失。或事宜 未動,亦當相度兵馬合那減,於何處駐泊,使就芻糧, 以省邊費,庶免先自匱乏。」

臣按:「此策亦切於今日之用,臣請每歲所遣行邊大臣即以其事付之。」

其三曰:「專於選將者,委樞密院於閤門祗候使臣已 上選人,三班院於使臣中選人,殿前馬步軍司於軍 旅中選人,或有智略,或有材武,堪邊上試用者,逐旋 進呈,據選到人數以籍記之,候本路有闕,則從而差 授。如此,則二三年間,得人多矣。」

臣按:范仲淹欲凡掌兵諸司選將,今不必盡如其言,每歲行邊大臣所至邊境,即令總兵以下各舉所知,不問有官無官,皆明著其名目,某人有智略、某人有膂力、某人有膽氣、某人善騎射,因而試之,用為選鋒,試中即于本色糧賞外加以廩食,量為任使。

其四曰:「急于教戰者,于四路抽取曾經押戰隊使臣 十數人,更授以新議八陳之法,遣往河北閱習諸軍, 使各知奇正循環之勢,應敵無窮。」

「臣按:今朝廷訓兵已有成法,大約教之使知金鼓作止、旌旗偃仰、角砲緊緩,以為進退疾徐、分合之節而已,然按行故事,視為泛常,請于時常教閱之外,專以教射為事。乞敕緣邊將領通行各處,抽選能射軍士分軍教習,名為教師,每一人教十人或二十人,其都御史往來提督試驗行邊大臣至日計所教有成效」 者多少,以為教師陞賞。及凡軍中有差役爭訟,事有疑似難辨,取與分輕重,及有過失者,皆以射決之。射中者,予之、免之、輕之。如此則人皆習弓矢,無不善射者矣。

其五曰「訓練義勇。」今河北所籍義勇,雖約唐之《府兵》 法制,三時務農,一時教戰,然未見府衛之官,而法制 不行,號令不一,須別選知州、知縣可治兵者,并增置 將校,使人人各知軍中之法,應制可用,斯則強兵制 勝之本矣。

臣按:邊城有州縣之處,今已簽民,與軍相兼守禦,可用。仲淹此議,俾其隨軍操練,仍須擇守令,責以訓練之任,旌其勤而懲其惰。

其六曰:「修京城外城者。後唐無備,契丹一舉直陷洛 陽;石晉無備,契丹再舉直陷京師。故契丹之心,至今 驕慢,必謂邊城堅而難攻,京師坦而無備,一朝稱兵, 必謀深入。若京城堅固,則戒河朔重兵勿與之戰。彼 欲戰不能戰,謀深入,則前有堅城,後有重兵,必將沮 而自退。退而不整,則邀之可也。」是則修京城者非徒 禦寇,誠以伐深入之謀也。漢惠帝起六百里內男女 城,長安二年而畢。唐明皇時城長安九十日畢。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