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8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一百十三卷目錄

 北方諸國總部藝文一

  上安邊論        宋何承天

  禦虜議           袁淑

  勸伐河北表        謝靈運

  索虜互市議         謝莊

  何承天傳後論        宋書

  陳通和之策表      齊孔稚珪

  諫蕃官仗內射生疏    唐薛元超

  登長城賦         徐彥伯

  三受降城碑銘        呂溫

  可汗山銘          謝偃

  進張田邊說狀       宋包拯

  論邊將一          前人

  論邊將二          前人

  請擇探候人         前人

  策斷            蘇軾

  策略            前人

  民政策           蘇轍

邊裔典第一百十三卷

北方諸國總部藝文一

《上安邊論》有表
宋·何承天

伏見北藩上事,虜犯青兗。天慈降鑑,矜此黎元,博逮 群策,經綸戎政。臣以愚陋,預聞訪及。竊尋獫狁告難, 爰自上古,有周之盛,南仲出車;漢氏方隆,衛霍宣力。 雖飲馬瀚海,揚旍祁連,事難役繁,天下騷動,委興負 海,貲及舟車,凶狡倔強,未肯受弱,得失報復,裁不相 補。宣帝末年,值其乖亂,推亡固存,始獲稽服。自晉喪 「中原,戎狄侵擾,百餘年間,未暇以北虜為念。大宋啟 祚,兩燿靈武,而懷德畏威,用自款納。陛下臨御以來, 羈縻遵養,十餘年中,貢譯不絕。去歲三王出鎮,思振 遠圖,獸心易駭,遂生猜懼,背違信約,深搆攜隙,貪禍 恣毒,無因自反,恐烽燧之警,必自此始。臣素庸懦,才 不經武,率其管窺,謹撰《安邊論》,意極」淺末,懼無可採。 若得詢之朝列,辨覈同異,庶或開引群慮,研盡眾謀, 短長畢陳,當否可見。

漢世言備匈奴之策,不過二科,武夫盡征伐之謀,儒 生講和親之約,課其所言,互有遠志。加塞漠之外,胡 敵掣肘,必未能摧鋒引日,規自開張。當繇往年冀土 之民,附化者眾,二州臨境,三王出藩,經略既張,宏圖 將舉,士女延望,華夷慕義,故昧於小利,且自矜侈,外 示餘力,內堅偽眾。今若務存遵養,許其自新,雖未可 「羈至北闕,猶足鎮靜邊境。然和親事重,當盡廟笇,誠 非愚短所能究言。若追蹤衛、霍,瀚海之志,時事不等, 致功亦殊。寇雖習戰未久,又全據燕、趙,跨帶秦、魏,山 河之險,終古如一。自非大田淮、泗,內實青、徐,使民有 贏儲,野有積糓,然後分命方、召,總率虎旅精卒十萬, 使一舉盪夷,則不足稍勤王師,以勞天下。」何以言之? 今遺黎習亂,志在偷安,非皆恥為左衽,遠慕冠冕,徒 以殘害剝辱,視息無寄,故襁負歸國,先後相尋。虜既 不能挍勝循理,攻城略地,而輕兵掩襲,急在驅殘,是 其所以速怨召禍,滅亡之日。今若遣兵追討,報其侵 暴,大翦幽、冀,屠城破邑,則聖朝愛育黎元,方濟之以 道。若但欲撫其歸附,「伐罪弔民,則駿馬奔走,不肯來 征,徒興巨費,無損於彼。復奇兵深入,殺敵破軍,苟陵 患未盡,則困獸思鬥,報復之役,將遂無已,斯秦漢之 末策,輪臺之所悔也。安邊固守,於計為長。」臣以安邊 之計,備在《史策》。李牧言其端嚴,尤申其要,大略舉矣。 曹、孫之霸,才均智敵,江淮之間,不居各數百里;魏捨 合肥,退保新城,江陵移民南涘,濡須之戍,家停羨溪, 及夷陵之屯,民夷散雜。晉宣王以為宜從江南以北 岸,曹爽不許,果亡柤中。此皆前代之殷鑒也。何者?斥 堠之郊,非畜牧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堅壁清野以俟 其來,整甲繕兵以乘其敝。雖時有古今,勢有強弱,保 民全境,不出此塗。要而歸之有四:一曰移遠就近,二 曰浚復城隍,三曰纂偶車牛,四曰計丁課仗。良守疆 其田土,驍帥振其風略,蒐獵宣其號令,俎豆訓其廉 恥,縣爵以縻之,設禁以威之,徭稅有程,寬猛相濟。比 及十載,民知義方。然後簡將授奇,揚旌雲朔,風卷河 冀,電埽嵩恆,燕弧折郤,代馬催足,秦首斬其右臂,吳 蹄絕其左肩。銘功於燕然之阿,饗徒於金微之曲。寇 雖亂亡有徵,昧弱易取。若天時人事,或未盡符,抑銳 俟機,宜審其算。若邊戍未增,星居布野,勤惰異教,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