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19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一取單于耳!」良久,陵還太息曰:「兵敗,死矣!」軍吏或曰:

「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後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 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陵曰:「公 止!吾不死,非壯士也。」於是盡斬旌旗及珍寶埋地中。 陵歎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戰,天明坐 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令軍士人 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虜障者相待。夜半時,擊鼓 起士,鼓不鳴。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餘人。 虜騎數千追之,韓延年戰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 降。軍人分散,脫至塞者四百餘人。陵敗處去塞百餘 里,邊塞以聞。上欲陵死戰,召陵母及婦,使相者視之, 無死喪色。後聞陵降,上怒甚,責問陳步樂,步樂自殺。 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陵事親 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蓄積 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 而媒糵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 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 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 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 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 當以報漢也。」初,上遣貳師大軍出財,令陵為助兵。及 陵與單于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 為陵游說,下遷腐刑。久之,上悔陵無救,曰:「陵當發出 塞。」乃詔彊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姦 詐。迺遣使勞賜陵,餘軍得脫者。陵在匈奴歲餘,上遣 因杆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陵,敖軍無功。還, 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 所得』。上聞。」於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誅,隴西士大 夫以李氏為愧。其後漢遣使使匈奴,陵謂使者曰:「吾 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 漢而誅吾家?」使者曰:「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陵曰: 「迺李緒,非我也。」李緒本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 攻之,緒降而單于客遇。緒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 緒而誅,使人刺殺緒。大閼氏欲殺陵,單于匿之北方。 大閼氏死,迺還。單于壯陵,以女妻之,立為右校王。衛 律為丁靈王,皆貴用事。

天漢三年秋,匈奴入鴈門,太守坐畏懦棄市。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天漢四年春正月,發「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貳師 將軍李廣利等以擊匈奴,戰不勝而還。

按《漢書武帝本紀》:「天漢四年春正月,發天下七科讁 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六萬騎,步兵七萬 人出朔方,因杆將軍公孫敖萬騎,步兵三萬人出鴈 門,游擊將軍韓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彊弩都尉路 博德步兵萬餘人,與貳師會。廣利與單于戰余吾水 上連日,敖與左賢王戰不利,皆引還。」按《匈奴傳》,「匈 奴悉遠其累重於余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待水南, 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鬥十餘日,游 擊無所得,因杆與左賢王戰,不利,引歸。」

征和二年秋九月匈奴入上谷五原殺掠吏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匈奴傳》,且鞮侯單于死, 立五年,長子左賢王立為狐鹿姑單于。是歲太始元 年也。初,且鞮侯兩子,長為左賢王,次為左大將,病且 死,言立左賢王。左賢王未至,貴人以為有病,更立左 大將為單于。左賢王聞之,不敢進,左大將使人召左 賢王而讓位焉,左賢王辭以病,左大將不聽,謂曰:「即 不幸死,傳之于我。」左賢王許之,遂立為狐鹿姑單于。 狐鹿姑單于立,以左大將為左賢王,數年,病死。其子 先賢撣不得代,更以為日逐王。日逐王者,賤于左賢 王單于,自以其子為左賢王。單于既立六年,而匈奴 入上谷、五原,殺略吏民。

征和三年春正月,北地匈奴入五原、酒泉。三月,遣貳 師將軍李廣利等討之。廣利敗降匈奴。

按《漢書武帝本紀》,「征和三年春正月,匈奴入五原、酒 泉,殺兩都尉。三月,遣貳師將軍廣利將七萬人出五 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萬人出西河,重合侯馬通四 萬騎出酒泉。成至浚稽山,與虜戰,多斬首。通至天山, 虜引去,因降車師,皆引兵還,廣利敗降匈奴。」按《匈 奴傳》,「匈奴復入五原、酒泉,殺兩部都尉。於是漢遣貳 師」將軍七萬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將三萬餘 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將四萬騎出酒泉千餘里。單 于聞漢兵大出,悉遣其輜重,徙趙信城北邸郅居水。 左賢王驅其人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御山。單 于自將精兵,左安侯度姑且水。御史大夫軍至,追邪 徑,無所見,還。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三萬餘騎追漢 軍,至浚稽山合,轉戰九日,漢兵陷陳卻敵,殺傷虜甚 眾;至蒲奴水,虜不利,還去。重合侯軍至天山,匈奴使 大將偃渠與左右呼知王將二萬餘騎要漢兵,見漢 兵強,引去。《重合侯》無所得失。是時漢恐車師兵遮重 合侯,迺遣闓陵侯將兵別圍車師,盡得其王民眾而 還。貳師將軍將出塞,匈奴使右大都尉與衛律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