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1 (1700-1725).djvu/44

此页尚未校对

大喜曰:「真所謂君臣千載一遇也。」

《三朝聖政錄》:真宗召大理評事馮元說《周易泰卦》。元 敷衍卦體,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然後交泰。猶君下 接於臣,臣上承於君,然後君臣道通。若天以高亢居 上,則地無由得交於天,天地不交,何由得泰?君以尊 大自持,臣無由得接於君,君臣不接,何由得泰?」 《夢溪筆談》:「陳文忠為樞密,一日日欲沒時,忽有中人 宣召」,既入右掖,已昏黑,遂引入禁中,屈曲行甚久,時 見有簾幄燈燭煒煌,皆莫知何處。已而到一小殿,殿 前有兩花檻,已有數人先至,皆立廷中,殿上垂簾,蠟 燭十餘炬而已,相繼而至者凡七人。中使乃奏《班齊》, 惟記文忠、丁謂、杜鎬三人,其四人忘之。杜鎬時尚為 館職,良久,乘輿自宮中出,燈燭亦不過數十而已。宴 具甚盛,卷簾令不拜。升殿就坐,御座設於席東,設文 忠之座於席西,如常人賓主之位。堯叟等皆惶恐不 敢就位。上宣諭不已,堯叟懇陳自古未有君臣齊列 之禮,至於再三。上作色曰:「本為天下太平,朝廷無事, 思與卿等共樂之。若如此,何如就外朝開宴?今日只 是宮中供辦,未嘗命有司,亦不召中書。輔臣以卿等 機密及文館職任侍臣無嫌,且欲促坐語笑,不須多 辭。」堯叟等皆趨下稱謝,上急止之曰:「此等禮數,且皆 置之。」堯叟悚慄危坐,上語笑極歡。酒五六行,膳具中 各出兩絳囊,置群臣之前,皆大珠也。上曰:「時和歲豐, 中外康富,恨不得與卿等日夕相會。太平難遇,此物 助卿等燕集之費。」群臣欲起謝,上云:「且坐,更有如是。」 酒三行,皆有所賜,悉良金重寶。酒罷,已四鼓,時人謂 之天子請客。文忠之子述古得於文忠,頗能道其詳, 此略記其一二耳。

《容齋四筆》:真宗初命儒臣編修君臣事跡,後謂輔臣 曰:「昨見宴享門中錄唐中宗宴飲,韋庶人等預會和 詩,與臣寮馬上口摘含桃事,皆非禮也,已令削之。」又 曰:「所編事跡,蓋欲垂為典法,異端小說咸所不取。」 《墨客揮犀》:張相昪為御史,數上封章,論及兩府,仁廟 因謂曰:「卿本孤寒,何故屢言近臣?」公奏曰:「臣安得謂 之孤寒?臣自布衣,不數年致身清近,曳朱腰金,如陛 下乃孤寒也。」帝曰:「何為孤寒?」曰:「陛下內無賢相,外無 名將,官冗而失黜陟,兵多而少教習,孤立朝廷之上, 此所以孤寒也。」帝喜而優容之,近侍皆為之懼,自此 名重朝野。

《宋史傅堯俞傳》:堯俞為監察御史。仁宗春秋高,皇嗣 未立,堯俞請建宗室之賢,以慰天下望。及英宗為皇 子,有司闕供餽,仁宗未知。堯俞言:「陛下既以宗社之 重建皇嗣,宜以家人禮,使皇子朝夕侍膳左右,以通 慈孝之誠。今禮遇有闕,非所以隆親親、重國本也。」於 是詔有司供具甚厚。英宗即位,轉殿中侍御史,遷起 居舍人。皇太后與英宗同聽政,英宗有疾,既平,堯俞 上書皇太后,請還政。久之,聞內侍任守忠有讒間語, 堯俞諫皇太后曰:「外間物論紛惑,兩宮之情未通。臣 謂天下之可信者,無大於以天下與人,亦無大於受 天下以公。況皇帝以明睿之資,貫通古今,而受人之 天下乎?如誅竄讒人,則慈孝之聲並隆矣。」於是皇太 后還政,逐守忠。堯俞言於英宗曰:「皇太后給事左右 之人,宜頗錄其勤勞,少加恩惠,上慰母后,下安反側。 且守忠已去,其餘不問可也。」遷右司諫、同知諫院。英 宗眷遇堯俞,嘗雪中賜對,堯俞自東廡升,英宗傾身 東向以待,每奏事退,多目送之。

《甲申雜記》:先公自太原罷歸朝,既引對,神宗諭來日 前殿引。既對,上曰:「昨日在後殿,卿仁宗舊臣,不欲裹 帽子見卿。」嗚呼!上之禮遇臣下也如此。

《宋史蘇軾傳》:「軾除翰林學士,鎖宿禁中,召入對便殿, 宣仁后問曰:『卿前年為何官』?曰:『臣為常州團練副使』。」 曰:「『今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 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豈大臣論薦 乎?」曰:「『亦非也』。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曰: 「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曰:『奇才,奇才』!但 未及進用卿耳。」軾不覺哭失聲,宣仁后與哲宗亦泣, 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賜茶,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 《蘇頌傳》:頌為相,上章辭位。紹聖四年,拜太子少師致 仕。方頌執政時,見哲宗年幼,諸臣太紛紜,常曰:「君長 誰任其咎耶?」每大臣奏事,但取決於宣仁后。哲宗有 言,或無對者。惟頌奏宣仁后必再稟哲宗,有宣諭,必 告諸臣,以聽聖語。及貶元祐故臣。御史周秩劾頌,哲 宗曰:「頌知君臣之義,無輕議此老。」

《孫固傳》:「固拜觀文殿學士,知河陽,尋提舉嵩山崇禧 宮。哲宗即位,以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徙鄭州。元祐二 年,召除侍讀,提舉中太一宮,遂拜門下侍郎。哲宗與 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會,豫節拜儀,聽休於幄次。 固數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在東宮時舊臣,今 帝新聽政,勉留輔導。或體中未安,取文書於家,治之 可也』。」固感激,強起視事,復知樞密院事,累官右光祿 大夫。五年,卒,年七十五,哲宗太皇太后皆出聲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