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5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魏知古為侍中,崔湜檢校中書 令。戊午,流劉幽求于封州。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甲 午,封皇帝子嗣昇為陜王。十月辛卯,獵于驪山。十一 月丁亥,誥遣皇帝巡邊。甲午,幽州都督宋璟為左軍 大總管,并州長史《薛訥》為中軍大總管,兵部尚書郭 元振為右軍大總管。

二年正月乙亥,吏部尚書蕭至忠為中書令。二月,追 作先天元年酺。六月辛丑,以雨霖避正殿,減膳。丙辰, 郭元振同中書門下三品。七月甲子,大赦。乙丑,誥歸 政於皇帝。開元四年六月,崩于百福殿,年五十五。諡 曰「大聖真皇帝。」天寶十三載,增諡「元真大聖大興孝 皇帝。」

按《舊唐書睿宗本紀》,「睿宗元真大聖大興孝皇帝,諱 旦,高宗第八子,中宗母弟。龍朔二年六月己未,生於 長安。其年封殷王,遙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右 金吾衛大將軍。及長,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 字訓詁之書。」乾封元年徙封豫王,總章二年徙封冀 王。上初名旭輪,至是去「旭」字。上元二年徙封相王,拜 右衛大將軍。儀鳳三年,遷洛州牧,改名旦,徙封豫王。 嗣聖元年,則天臨朝,廢中宗為廬陵王,立豫王為皇 帝,仍臨朝稱制。及革命,改國號為周,降帝為皇嗣,令 依舊名輪,徙居東宮,具儀一比皇太子。聖曆元年,中 宗自房陵還,帝數稱疾不朝,請讓位於中宗。則天遂 立中宗為皇太子,封帝為相王,又改名旦,授太子右 衛率。長安中并司徒、右羽林衛大將軍。自則天初臨 朝,及革命之際,王室屢有變故,帝每恭儉退讓,竟免 於禍。神龍元年,以誅張易之昆弟功,進號安國相王, 遷太尉,加實封。其年立為皇太弟,固辭不受。景龍四 年夏六月,中宗崩,韋庶人臨朝,引用其黨,分握政柄, 忌帝望實素高,潛謀危害。庚子夜,臨淄王隆基與太 平公主子薛崇簡、朝邑尉劉幽求、長上果毅麻嗣宗、 苑總監鍾紹京等率兵入北軍,誅韋溫、紀處訥、宗楚 客、武延秀、馬秦客、葉靜能、趙履溫、楊均等,諸韋、武黨 與皆誅之。辛丑,帝挾少帝御安福門樓,慰諭百姓,大 赦天下,見繫囚徒常赦所不免者咸赦除之。「內外文 武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已下加一階,親王三 等已上加兩階,四等已下及諸親賜勳三轉。天下百 姓免今年田租之半。進封臨淄王為平王。以薛崇簡 為立節郡王,鍾紹京為中書侍郎,劉幽求為中書舍 人,並參知機務,加實封。其餘封賞有差。」遣使分行諸 道宣諭,仍令往均州慰勞譙王。壬寅,左千牛中郎將、 宋王成器為左衛大將軍、司農少卿同正員,衡陽王 成義為右衛大將軍、太府少卿同正員巴陵王進範 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太僕少卿同正員,彭城王隆業 為右羽林衛大將軍,黃門侍郎李日知同中書門下 三品。癸卯,殿中兼知內外閑廐、「檢校龍武右軍、仍押 左右廂萬騎平王諱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潁 川郡公鍾紹京為中書令,中書令、酇國公蕭至忠為 許州刺史,兵部尚書、逍遙公韋嗣立為宋州刺史,中 書侍郎趙彥昭為絳州刺史。蕭、韋、趙特置位。誅吏部 尚書張嘉福於懷州。其日,王公百寮上表,咸以國家 多難,宜立長君。以帝眾望所歸,請即尊位。甲辰,少帝 詔曰:「自古帝王,必有符命,兄弟相及,存諸典禮。朕以 孤藐,遭家艱難,顧茲蒙識,未洽治途,茫茫四海,將何 所屬?累聖丕基,若墜於地,王室多難,義擇長君,思與 群公,推崇明聖。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讓於 先帝,孝友寬簡,彰信兆人。神龍之初,已有明旨,將立 太弟以為副君為王,懇辭,未行冊命,所以東宮虛位, 至於歷年,徹綴在辰,禍變倉卒,然後稱制,許立沖人。 欽奉前懷,願遵理命,上申天聖之旨,下遂蒼生之心, 俯稽圖緯之文,仰跂祖宗之烈,擇今日請叔父相王 即皇帝位,朕退守本藩,歸於舊邸,凡百卿士,敬承朕 言,克贊我天人之休期,光我有唐之勳業,布告遐邇, 咸使聞知。」相王上表讓曰:「臣以宗社事重,國家情深, 誅鋤巨逆,奉戴嗣主。今承制旨,猥推宸極,在臣虛薄, 不敢祗膺,循環震驚,無任感哽。」制答曰:「皇極大寶,天 下至公,王者臨之,蓋非獲已。王,先聖舊意,蒼生推仰, 龍光紫宸,貴允係望。請遵前旨,勿或推讓。」於是少帝 遜於別宮。是日,即皇帝位,御承天門樓,大赦天下,常 赦所不免並原「之。內外官四品已上加一階,相王府 官吏加兩階。流人長流長任未還者並放還。」立功人 王承曄已下千餘人,賜爵秩有差。封少帝為王。其日 《景雲》見。乙巳,中書令鍾紹京為戶部尚書、越國公,實 封五百戶;中書舍人劉幽求為尚書左丞、徐國公,實 封五百戶,並依前知政事。左衛大將軍、宋王成器為 「太子太師、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加實封二百戶。宮人 比來取百姓子女入宮者,放還其家。」丙午,新除太常 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丁未,許州刺史、梁 縣侯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 書韋嗣立為中書令。追削武三思、武崇訓官爵。戊申, 蕭至忠、韋嗣立、趙彥昭、崔湜並停刺史;衡陽王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