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6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五年正月己酉,群臣上尊號曰「仁聖文武章天成功 神德明道大孝皇帝。」是日,朝獻於太清宮。庚戌,朝享 於太廟。辛亥,有事於南郊。大赦。賜文武官階、勳、爵,文 宣公、二王、三恪予一子出身。作仙臺於南郊。庚申,皇 太后崩。三月,旱。五月壬子,葬恭僖皇太后於光陵。壬 戌,杜悰、崔鉉罷。乙丑,戶部侍郎李回為中書侍郎、「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六月甲申,作「望仙樓於神策軍。」七 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是月,山南東道節度使鄭肅校 檢「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八月壬午,大毀 佛寺,復僧尼為民。十月,作昭武廟於虎牢關。

六年二月癸酉,以旱,降死罪以下免今歲夏稅。庚辰, 夏綏銀節度使米暨為東北道招討党項使。三月壬 戌,不豫。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怡為皇 太叔,權句當軍國政事。甲子,皇帝崩於大明宮,年三 十三。

按《舊唐書武宗本紀》,「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諱炎,穆 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韋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 日生于東宮。長慶元年三月,封潁王,本名瀍。開成中, 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依百官例,逐月給 俸料。初,文宗追悔莊恪太子殂不由道,乃以敬宗子 陳王成美為皇太子。開成四年冬十月宣制,未遑冊」 禮。五年正月二日,文宗暴卒,宰相李玨、知樞密劉弘 逸奉密旨,以皇太子監國。兩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 矯詔迎潁王于十六宅,曰:「朕自嬰疾疹,有加無瘳,懼 不能躬總萬幾,日釐庶政。稽於謨訓,謀及大臣,用建 親賢,以貳神器。親弟潁王瀍,昔在藩邸,與朕常同師 訓,動成儀矩,性稟寬仁,俾奉昌圖,必諧人欲。可立為 皇太弟,應軍國政事,便令權句當。百辟卿士,中外庶 臣,宜竭迺心,輔成予志。陳王成美先立為皇太子,以 其年尚沖幼,未漸師資,比日重難,不遑冊命,迴踐朱 邸,式協至公,可復封陳王。」是夜,士良統兵士于十六 宅迎太弟赴少陽院,百官謁見於東宮思賢殿。三日, 仇士良收捕宣詔院副使尉遲璋殺之,屠其家。四日, 文宗崩,宣遺詔,「皇太弟宜於柩前即皇帝位」,宰相楊 嗣復攝冢宰。十四日,受冊於正殿,時年二十七。陳王 成美、安王溶殂於邸第。初,楊賢妃有寵于文宗,而莊 恪太子母王妃失寵怨望,為楊妃所譖。王妃死,太子 廢。及開成末年,帝多疾無嗣,賢妃請以安王溶嗣。帝 謀於宰臣李玨,玨非之,乃立陳王。至是,仇士良立,武 宗欲歸功於己,乃發安王舊事,故二王與賢妃皆死。 二月制穆宗妃韋氏追諡宣懿皇太后,帝之母也。上 御正殿,降德音,以開府、右軍中尉仇士良封楚國公, 左軍中尉魚弘志為韓國公,太常卿崔鄲、戶部尚書 判度支崔珙並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敕:「二月十 五日,元元皇帝降生日,宜為降聖節,休假一日。」三月, 詔宮人劉氏、王氏並為妃。敕朔朢入閣對刑法官,是 日非便,宜停。五月,中書奏:「六月十二日,皇帝載誕之 辰,請以其日為慶陽節。」祔宣懿太后于太廟。初,武宗 欲啟穆宗陵祔葬,中書門下奏曰:「園陵已安,神道貴 靜,光陵二十餘載,福陵則」近又修崇,竊惟孝思,足彰 嚴奉。今若再因合祔,須啟二陵,或慮聖靈不安,未合 先旨。又以陰陽避忌,亦有所疑,不移福陵,實協典禮。 乃止就舊墳增築,名曰福陵。又奏:「准今年二月八日 敕文,應京諸司勒留官,令本處割留手力,雜給與攝 官者。臣等檢詳,諸道正官,料錢絕少,雜給手力即多。 今正官勒留,亦管公事,料錢少於雜給,刻下事未得 中。臣等商量,其正官料錢、雜給等錢,望每貫割留二 百文與攝官,餘並如舊。」從之。秋七月,制檢校禮部尚 書、華州刺史陳夷行復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八月 十七日,葬文宗皇帝於章陵,知樞密劉弘逸、薛季稜 率禁軍護靈駕至陵所。二人素為文宗獎遇,仇士良 惡之,心不自安,因是掌兵,欲倒戈誅士良。弘志鹵簿 使兵部尚書王起、山陵使崔稜覺其謀,先諭鹵簿諸 軍。是日,弘逸、季稜伏誅。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楊嗣復 檢校吏部尚書、潭州刺史,充湖南都團練觀察使;中 書侍郎、同平章事李玨檢校兵部尚書、桂州刺史,充 桂管防禦觀察等使;御史中丞「裴夷直為杭州刺史」, 皆坐弘逸、季稜黨也。易定軍亂,逐節度使陳君賞。君 賞糾合豪傑數百人復入城,盡誅謀亂兵士,軍城復 安。九月,以淮南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李德𥙿為 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兼門下侍郎;以宣 武軍節度使、檢校吏部尚書、汴州刺史李紳代德𥙿 鎮淮南。帝在藩時,頗好道術修攝之事。是秋,召道士 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於三殿修金籙道場。帝 幸三殿,於九天壇親受《法籙》。右拾遺王哲上疏言「王 業之初,不宜崇信過當。」疏奏不省。十一月,鹽鐵轉運 使奏「江淮已南,請復稅茶」,從之。魏博節度使何進滔 卒,三軍推其子重霸知留後事。

會昌元年正月壬寅朔。庚戌,有事于郊廟,禮畢,御丹 鳳樓,大赦,改元。二月壬寅,以淮南節度使、檢校吏部 尚書李紳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中書奏:南宮六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