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7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勞乃憂勤,不降明文,孰知聖念。其逃亡戶口賦「稅及 雜差科等,須有承佃戶人,方可依前應役。如將闕稅 課額,攤於見在人戶,則轉成逋債,重困黎元。或富者 有連阡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欲令均一,固在公平。 若令狡猾之徒,得以昇降由己,望其完葺,不亦難乎? 全由長史竭誠,方使疲甿漸泰。」臣等商量,令諸道州 府,準此條疏,應有逃亡戶口稅「賦并雜色差科等,並 不得輒更攤配。於見存務人戶之上,設法招㩦,多方 撫御,乘茲豐稔,重獲昭蘇,苟致安寧,自當遷陟,不遵 詔令,必舉典刑。」從之。七月,以前義昌軍節度使盧簡 方為太僕卿。十二月,以振武節度李國昌為檢校右 僕射、雲州刺史、大同軍防禦等使。國昌恃功頗橫,專 殺長史,朝廷不能平,乃移鎮雲中。國昌稱病辭軍務, 乃以太僕卿盧簡方檢校刑部尚書、雲州刺史,充大 同軍防禦等使。上召簡方於思政殿,謂之曰:「卿以滄 州節鎮屈轉大同,然朕以沙陀、羌、渾撓亂邊鄙,以卿 曾在雲中,惠及部落,且忍屈為?朕此行具達朕旨,安 慰國昌,勿令有所猜嫌也。」是月,李國昌小男克用殺 雲中防禦使段文楚,據雲州,自稱防禦留後。制追諡 宣宗為「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 孝皇帝。」

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御史中丞韋蟾奏:「應諸州刺 史除授,正衙辭謝後,託故陳牒請假,實為容易。自今 後如實有故為眾所知者,三日外不在陳牒之限。應 內外除官入京,合便朝謝,如遇假日,且合在都亭驛。 近日多因請假,便歸私家,既犯條章,頗乖禮敬。自今 已後,望準故事,如未朝謝,須於都亭驛。如違越,臺司 勘當申奏。」從之。辛未,以雲、朔暴亂,代北騷動,賜盧簡 方詔曰:「李國昌久懷忠赤,顯著功勞,朝廷亦三授土 疆,兩移旄節,其為寵遇,實寡比倫。昨者徵發兵師,又 令克讓將領,惟嘉節義,同絕嫌疑。近知大同軍不安, 殺害段文楚,推國昌小男克用主領兵權,事雖出於 一時,心豈忘於長久!段文楚若實刻剝,自結怨嫌,但 可申論,必行朝典,遽至傷殘性命,刳剔肌膚,慘毒憑 陵,殊可驚駭。況忠烈之後,節義之門,致茲橫亡,尤悚 觀聽。若克用暫勿主兵,務束手待朝廷除人,則事出 權宜,不足猜慮;若便圖軍柄,欲奄有大同,則患繫久 長,故難依允。料國昌輸忠效節,必當已有指揮。知卿 兩任雲中,恩及國昌父子,敬憚懷感,不同常人。宜悚 與書題,深陳禍福,殷勤曉諭,劈析指宜,切令大節無 虧,勿使前功并棄。」簡方準詔諭之,國昌不奉詔,乃詔 太原節度使崔彥昭、幽州節度使張公素帥師討之。 三月,以新除大同軍使盧簡方為單于大都護、振武 節度、麟勝等州觀察等使。時李國昌據振武,簡方至 嵐州而卒。自是沙陀侵掠代北諸軍鎮。庚午,詔兩街 僧於鳳翔法門寺迎佛骨。是日,天雨黃土遍地。四月 八日,佛骨至京,自開遠門達安福門,綵棚夾道,念佛 之音震地。上登安福門迎禮之,迎入內道場。三日,出 於京城諸寺,士女雲合,威儀盛飾,古無其比。制曰:「朕 以寡德,纘承鴻業,十有四年。頃屬寇猖狂,王師未息, 朕憂勤在位,愛育生靈,遂乃尊崇釋教,至重元門迎 請真身,為萬姓祈福。今觀睹之眾,隘塞路岐,載念狴 牢,寢興在慮。嗟我黎人,陷於刑辟。況漸當暑毒,繫於 縲紲。或積幽寧帶,有傷和氣;或關連追擾,有妨農務。 京畿及天下州府縣禁囚徒,除十惡忤逆,故意殺人, 官典犯贓,合造毒藥,放火持仗、開發墳墓外,餘罪輕 重,節級遞減一等。其京城軍鎮,限兩日內疏理訖聞 奏。天下州府,敕到三日內疏理聞奏。」以吏部侍郎蕭 倣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六月,帝不豫。七月癸亥朔。 戊寅,疾大漸。庚午,制立晉王儼為皇太子,權勾當軍 國政事。辛巳,遺詔曰:「朕祗事九廟,君臨四海,夕惕如 厲,宵分靡寧,必求政化之源,思建《大中》之道。至於懷 柔夷貊,偃戢干戈,皆以德綏,亦自馴致,冀清淨之為 理,庶洽平之可臻。」自秋已來,忽爾安疹,坐朝既闕,踰 旬未瘳。六疾斯侵,萬幾多曠,醫和無驗,以至彌留。嗚 呼!數哉有窮,聖賢之所必同,明於斯言,是為達節,載 申顧命,式葉典謨。皇太子權勾當軍國事儼,性「稟寬 和,生知忠孝,德苞睿哲,聖表狥齊,必能揚祖宗之重 光,荷邦家之丕構。宜令所司具禮,於柩前即皇帝位。 以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韋保衡攝冢宰。軍事務殷, 豈可久曠,況易月之制,行之自古。皇帝宜三日而聽 政,二十七日釋服。諸道節度、觀察、團練、防禦等使,及 監軍、諸州刺史,受寄至重,並不得離任赴哀。文武常 參官,朝晡之臨,十五舉音,宮中當臨者,非時無得擅 哭。天下人吏百姓,告哀後出臨三日皆釋服。勿禁食 肉飲酒。婚姻祭祀。釋服之後,無禁當舉。薄葬之禮,宜 遵漢魏之文。其山陵制度,切在儉約,並不得以金銀 錦繡文飾喪具。五坊鷹犬等,除蒐狩外,餘並解放。其 醫官段璲、趙𤣱、符虔休、馬及等並釋放。咨爾將相卿 士,中外臣寮,竭力盡忠,匡予令嗣,送往事居,無違朕 志。」是日,崩於咸寧殿,聖壽四十一。百寮上諡曰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