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27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京邑。事更十葉,時近百年。進士試能,靡不竭其長策; 朝廷下議,皆亦聽其直詞。盡以不生邊事為永圖,且 守舊地為明理。荏苒於是,收復無由。今者天地儲祥, 祖宗垂佑,遠方輸款,邊壘連降,刷恥建功,所謀必剋。 實樞衡妙算,將帥雄稜,「副元元不爭之文,絕漢武遠 征之悔,甌脫頓空於內地,斥堠全據於新封,莫大之 休,指期而就。況將士等櫛沐風雨,暴露郊原,披荊棘 而刁斗夜嚴,逐豺狼而穹廬曉破,動皆如意,古無與 京。念此誠勤,宜加寵賞。」涇原宜賜絹六萬疋,靈武五 萬疋,鳳翔邠寧各四萬疋,並以戶部產業物色充。仍 待季榮、叔明、李玭、君緒各迴戈到鎮,度支差腳支送。 四道立功「將士,各具名銜聞奏,當議甄酬。其秦、威、原 三州及七關側近,訪聞田土肥沃,水草豐美,如百姓 能耕墾種蒔,五年內不加稅賦,五年已後重定戶籍, 便任為永業。溫池鹽利,可贍邊陲,委度支制置聞奏。」 鳳翔、邠寧、靈武、涇原守鎮將士,如能於本戍處耕墾 營田,即度支給賜牛糧子種,每年量得斛㪷,便「充軍 糧,亦不限約定數。三州七關鎮守官健,每人給衣糧 兩分,一分依常年例支給,一分度支加給,仍二年一 替換。其家口委長吏切加安存。官健有莊田戶籍者, 仰州縣放免差役。秦州至隴州已來道路,要置堡柵, 與秦州應接,委李玭與劉皋即便計度聞奏。如商旅 往來,官健父兄子弟,通傳家信,關司並不得邀詰阻 滯。三州、七關刺史、關使,將來訓練捍防有效能者,並 與超序官爵。劍南西川沿邊沒蕃州郡,如力能收復, 本道亦宜接借。三州七關創置戍卒,且要務靜。如蕃 人求市,切不得通。有來投降者,申取長吏處分。」嗚呼! 七關要害,三郡膏腴,候館之殘趾可尋,唐人之遺風 尚在,追懷往事,「良用興嗟。夫取不在廣,貴保其金湯; 得必有時,詎計於遲速。今則便務修築,不進干戈,必 使足食足兵,有備無患,載洽亭育之道,永致生靈之 安。中外臣寮,宜體朕意。」九月辛亥,西川節度使杜悰 奏《收復維州。制》曰:「朕祗荷丕業,思平泰階,將分邪正 之源,冀使中外胥悅。其有常登元輔,久奉武宗,深苞」 禍心,盜弄國柄。雖已行譴斥之典,而未塞億兆之言。 是議再舉朝章,式遵彝憲。守潮州司馬員外置同正 員李德裕,早藉門地,叨踐清華,累居將相之榮,唯以 姦傾為業。當會昌之際,極公台之榮。騁諛佞而得君, 遂恣橫而持政。專權生事,妬賢害忠。動多詭異之謀, 潛懷僭越之志。秉直者必棄,向善者盡排。誣貞良造 朋黨之名,肆讒構生加諸之舋。計有踰於指鹿,罪實 見其欺天。屬者方處鈞衡,曾無嫌避,委國史於愛婿 之手,寵祕文於弱子之身。洎參信書,亦引親昵。恭惟 《元和寶錄》,乃不刊之書。擅敢改張,罔有畏忌。奪他人 之懿績,為私門之令猷。又附李紳之曲情,斷成吳湘 之冤獄。凡被簪纓之「士,遏其取捨之途,驕居自夸,狡 蠹無對。擢爾之髮,數罪未窮。載闚罔上之由,益驗無 君之意,使天下之人,重足而跡皆讋懼,奉面而慢易 在心。為臣若斯,於法何逭?」於戲!朕務全大體,久為含 容,雖黜降其官榮,尚蓋藏其醜狀,而睥睨未已,兢惕 無聞,積惡既彰,公議難抑。是宜移投荒服,以謝萬邦。 中外「臣寮,當知予意。可崖州司戶參軍,所在馳驛發 遣。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以起居郎庾道蔚、禮部 員外郎李文儒並充翰林學士。十月辛巳,京師地震, 河西天德、靈夏尤甚,戍卒壓死者數千人。十一月,東 川節度使鄭涯、鳳翔節度使李玭奏修文川谷路,自 靈泉至白雲置十一驛,下詔褒美。經年為雨所壞,又 令封敖修斜谷舊路。以刑部侍郎韋有翼為御史中 丞,以職方員外郎鄭處誨兼御史知雜。幽州軍亂,逐 其留後張直方,軍人推其衙將周綝為留後。十二月, 追諡順宗曰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憲宗曰昭文彰 武大聖孝皇帝。初以河湟收復,百寮請加徽號。帝曰: 「河湟收復,繼成先志。朕欲追尊祖宗,以昭功烈。」白敏 中等對曰:「非臣愚昧所能及。」至是,上御宣政殿行事。 及冊出,俯僂目送,流涕嗚咽。崖州司戶參軍李德裕 卒於貶所。

四年春正月,以追尊二聖,御正殿,大赦天下。「徒流比 在天德者,以十年為限,既遇鴻恩,例減三載。但使循 環添換,邊不闕人,次第放歸,人無怨苦。其秦、原、威、武 諸州、諸關,《先准格》徒流人,亦量與立限,止於七年,如 要住者,亦聽。諸州府縣官如請工假,一月已下,權差 諸廳判官;一月已上,即准勾當例。其課料等據數每」 貫刻二百文,與見判案官添給。有故意殺人者,雖已 傷未死,己死更生,意欲殺傷,偶然得免,並同《已殺人 條》處分。二月,皇女萬壽公主出降右拾遺鄭顥,以顥 為銀青光祿大夫、行起居郎、駙馬都尉。三月己卯,刑 部奏:「監臨主守,應將官物私自貸使,并貸借人及以 己物中納官司者,并專知別當主掌所由有犯贓,並 同犯入己贓,不在原赦之限。」從之。以幽州節度副大 使、檢校工部尚書張直方為左金吾衛將軍。四月,敕: 「法司用刑,或持巧詐,分律兩端,遂成其罪。既奸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