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3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目錄

 帝紀部彙考一百四十一

  明九

  宣宗

皇極典第一百四十七卷

帝紀部彙考一百四十一

明九

宣宗本紀

按《名山藏典謨記》:「宣宗章皇帝諱瞻。」仁宗嫡長子 也。生之夕,成祖夢高祖授以大圭,命曰:「傳之子孫,永 世其昌。」既數歲,試之事輒剸決稱旨,成祖愛之。年十 一,以從狩北京,日侍左右,隨事訓教。嘗命從過觀田 家,問所疾苦,作《務本》訓授上。上讀書,一目數行,盡袠 皆舉。經史百家,莫不涉意。永樂九年,立為皇太孫。三 從北征,於馬上指示山川。故上自少曉兵略,善騎射。 仁宗即位,冊為皇太子。其春,以南京地屢震,命往撫 治。上旋不豫。既大行宮中,祕不發喪,以遺命召上,顧 臣下稍稍聞上崩。其時漢庶人蓄反謀,傳言將要劫 群臣,或請整兵旋,或請出間道。上曰:「君父在上,天下 歸心,豈有他虞?」遂傳詣京師。六月己亥朔,至蘆溝,既 乃聞,絕慟。左右掖聽遺詔行哭。入宮門,詣梓宮,拜哭, 盡哀。頒遺詔天下。癸卯,臣民三勸進。庚戌,即皇帝位, 大赦。甲寅,聽政西角門。罷遣內使市物,浙江及諸衙 門派辦。行在吏部尚書蹇義言:「內外官吏,先帝時坐 罪蒙赦,有托喪而亡者。」上曰:「父母之恩並於天地,人 至不肖,有死其親以潔其身者哉?君子不逆詐,其宥 之。」鞏昌知府孫亶任滿當去,安平丞耿福以冗員當 汰,民皆詣闕留,復亶官,就陞福知縣。申行預備倉,天 下大賚臣民。七月己巳,上大行皇帝尊諡。乙亥,尊母 后皇太后,冊妃胡氏皇后。平度州同知王壘、昌邑主 簿劉整以冗員當汰,耆民詣闕留,皆復其官。予交阯 諸生衣服歲賜。旌德教諭林龢九年考績,所教生徒 無應舉者。免其謫戍追俸,封吳成清平伯。閏七月,下 議都督府吏輔興州衛軍瑛所言利病。行在禮部尚 書呂震曰:「吏卒卑,不識大體,言利病,覬用耳。」上曰:「芻 蕘之論,聖人所繹察,當否。」議行之。靖州民詣留故知 州張幹仍其官,修《仁宗實錄》。上曰:「御史考察州縣官, 欲其任賢退不肖也。比聞多信邊言,不博訪吏,勤職 奉公,禁暴振廢,小人畏之,衊為刑酷。或贓濫可狎侮, 利之更挽攀,是使正人受誣,群枉得志也。其敕布政 司、按察司、巡按御史嚴覈之。」交阯清化府黎利作賊, 圍茶籠州。八月,魯王肇煇進瑞粟,有一莖至二十穗 者,行在禮部尚書震請賀。上曰:「四方大矣。比者畿內 水潦,奏牘不啻民之艱食。即謂瑞應,應亦僅魯東隅, 何以令朕無夙夕憂?」不許。吳橋民詣闕,留其知縣吳 原予之。行在工部奏:「內供綺羅九千匹,當下蘇、杭二 府織造。」上曰:「減其半。」水豁金壇縣租。敕曰:「政在安民, 安民在守令。聖帝明君,靡不慎此選也。朕夙夜孜孜, 而四方任職者率不稱詔書求賢,自即位下之至今, 何寥寥耶?其令內外群臣各舉所知以聞。」行在禮部 右侍郎鄒師顏卒不能返殯,上曰:「貧如師顏,可嘉也, 其予之,驛舫歸。抑吾臣之廉者,豈一人哉?」有不幸畢 官次者,以師顏為故事。遣大理寺卿胡概、參政葉春 巡視應天、浙諸郡,告即位孝陵。榜武臣,恤軍士。九月 壬寅,葬仁宗皇帝獻陵。辛亥,祔廟。秋雨傷稼。除萊陽、 蘇、松、嘉、湖諸縣稅糧。行在大理寺奏:「民有盜殺官馬 者,坐絞死罪。」上曰:「奈何以馬殺民,發戍邊。」南京都察 院奏:劫盜四十人當斬。上曰:「其詳審。聞前長清縣薛 慎服滿,故縣民詣闕請復之。」吏部尚書蹇義曰:「長清 有令矣。」上曰:「必不如國家置守令以為民也。民欲得 令,何憚更焉。」十月,思州府通判檀凱九載當遷,其民 詣闕留。上曰:「爵祿所以勸士也。古人有三優:優外官, 勉治也;優小吏,養廉也;優故老,尊德也。民愛檀凱,其 優之五品之俸。」行在刑部、大理寺奏決囚,上命大臣 與給事中再讞,使無冤,著為令放還。緣邊軍久練京 師,已追攝工匠,移文在所,令明年春暖自來赴工。十 一月,嘉定民乞留其丞戴宿,鹿邑民乞留其知縣鄭 郁,皆聽。行在工部奏造御器當巿料。上曰:「漢文帝服 御帷帳,無文繡之飾,朕甚慕焉。造器物料,內庫幸不 乏,其止。」敕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征交阯賊黎利。十 二月,大名民奏留其丞賀禎,擢為知縣。海寧縣逃民 復業者九千一百餘戶,免其夏稅。敕曰:「京師庶政所 出,文武群臣,旦夕趨事,才智不齊,寧無過差。其自洪 熙元年以前所過犯名,悉與湔除,俾自新。」

宣德元年春正月丙申朔,上釋服視朝奉天門,敕曰: 「朕嗣承鴻業,惟天惟祖宗付畀,夙夜祗敬,不敢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