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4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聰明。陛下當龍潛日,先帝勤儉,陛下鮮親聲色,日近 善人。陛下精實於內,神清於外,故日夕無寢。陛下自 數年聲色無數,盈滿後宮,日夕游宴,自非歲節大辰, 何常臨御前殿,其餘多不受朝。設或引見遠人,非時 慶賀,亦日晏坐朝,曾未移刻,則聖躬起入後宮。夫以 有限之體,而投無盡之慾,臣固知其竭也。臣聞古者 野叟獨歌舞於磐石之上,人詢之曰:「子何獨樂之多 也?」叟曰:「吾有三樂,子知之乎?」何也?「人生難遇太平世, 吾今不見兵革,此一樂也;人生難得支體完備,吾身 不殘疾,此二樂也;人生難得壽,吾今年八十矣,此三 樂也。」問者歎賞而去。「陛下享天下之富貴,聖貌軒逸, 龍顏鳳姿,而不自愛重,其思慮固出於野叟之外。臣 蕞爾微軀,難圖報效,罔知忌諱,上逆天顏。」因俯伏泣 涕。帝乃命引起。翌日,召義詔之曰:「朕昨夜思汝言,極 有深理,汝真愛我者也。」乃命義後宮,擇一靜室,而帝 居其中,女皆不得入。居二日,帝忿然而出曰:「能悒悒 居此乎?若此,雖壽千萬歲,亦安用也!」乃復入宮。大業 八年,方士進大丹,帝服之,蕩思愈不可制。入夏,帝煩 躁,日引飲幾百杯,而渴不止。醫丞莫君錫上奏曰:「帝 心脈煩盛,真元太虛,多飲即大疾生焉。」因進劑治之。 仍乞置冰盤於前,俾帝日夕朝望之,亦治煩躁之一 術也。自茲諸院美人,各市冰為盤,以望行幸京師,冰 為之踴貴,藏冰之家,皆獲千金。大業九年,帝將再幸 江都,有迷樓宮人,抗聲夜歌云:「河南楊柳謝,河北李 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花結果自然成。」帝聞其歌, 披衣起聽,召宮女問之云:「孰使汝歌也?汝自為之邪?」 宮女曰:「臣有弟在民間,因得此歌。曰道途兒童,多唱 此歌。」帝默然久之,曰:「天啟之也!天啟之也!」帝因索酒, 自歌云:「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 樓更好景,宮中吐艷戀紅輝。」歌竟,不勝其悲。近侍奏: 「無故而悲,又歌臣皆不曉。」帝曰:「休問,他日自知也。」後 帝幸江都,唐帝提兵號令入京,見迷樓,太宗曰:「此皆 民膏血所為。」乃命焚之。經月火不滅。前謠前詩皆見 矣。方知世代興亡,非偶然也。

《獨異志》:唐元宗御含元殿,望南山,見一白龍橫亙山 上,問左右,曰:「不見。」急召元寶,見一白物橫在山頂,不 辨於狀。左右貴人啟曰:「何臣等不見元寶,獨見之也?」 帝曰:「我聞至富敵至貴。朕天下之主而元寶,天下之 富故耳。」

《太真外傳》:元宗嘗夢仙子十餘輩御卿雲而下,各執 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有一仙人曰:「此 神仙紫雲迴,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上喜而傳受。 寤後餘響猶在,旦命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

元宗在東都,晝夢一女,容貌艷異,梳交心髻,大袖寬 衣,拜於床前。上問:「汝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龍 女,衛宮護駕,妾實有功。今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 一曲,以光族類。」上於夢中為鼓琴,拾新舊之曲聲,為 為《凌波曲》,龍女再拜而去。及覺,盡記之。會禁樂自御 琵琶,習而飜之,與文武臣僚於凌波宮臨池奏新曲, 池中波濤湧起,復有神女出池心,乃所夢之女也。上 大悅,語於宰相,因於池上置廟,每歲命祀之。

《獨異志》:唐高宗嘗苦頭風,而目閉心亂,乃召醫工。工 曰:「當於眉間刺血即差。」天后怒曰:「天子頭是汝出血 處。」命撲之。帝曰:「若固血獲差,幸也。」遂針之,血出濺黼 衣,眼遂明而悉復平。天后自抱繒帛以贈醫工。 《閑窗括異志》:周世宗毀銅佛像曰:「佛教以頭目髓腦 有利於眾生,尚無所惜,寧復以銅像為愛乎?」鎮州大 悲銅像。甚有靈應。擊毀之以斧鉞自胸鑱破。其後世 宗北征。疽發胸間。咸以為報應云。

《曲洧舊聞》:五代割據,干戈相侵,不勝其苦。有一僧雖 佯狂而言多奇中,嘗謂人曰:「汝等望太平甚切,若要 太平,須在定光佛出世始得。」至太祖一天下,皆以為 定光佛後身,蓋用此僧之語也。

《聞見後錄》:國初有神降於鳳翔府盩厔縣民張守真 家,自言天之尊神號黑殺將軍。守真遂為道士,每神 欲至,室中風蕭然,聲如嬰兒,守真獨能辨之。凡百之 人有禱言,其禍福多驗。開寶元年,太祖召守真見滋 福殿,疑其妄。十月十九日,命內侍王繼恩就見建隆 觀降神,神有「晉王有仁心」等語。明日,太祖晏駕,晉王 即位,是謂太宗。詔築上清太平宮於終南山下,封神 為翊聖將軍。

《行營雜錄》:祥符中,封禪事竣,宰執對於後殿,上曰:「治 平無事,久欲與卿等一處閒玩,今日可矣。」遂引群公 及內侍數人入一小殿,多有假山甚高,山面有洞。上 既入,乃復招群公從行。初覺甚暗,數十步則天宇豁 然,千峰百嶂,雜花流水,盡天下之偉觀。少焉至一所, 重樓複閣,金碧照耀,有一道士貌亦奇古,來揖上,執 禮甚恭,上亦答之良厚,邀上主席,上再三遜謝,然後 坐。群臣再拜,居道士之次。所論皆元妙之旨,而牢醴 之屬,又非人間所見也。鸞鶴舞庭除,笙簫振林木,至 夕乃罷。道士送上出門而別曰:「萬幾之暇,無惜與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