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4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為分繫,而以蜀漢為正統,何也?天理人心之公,閱萬 世而不可泯者也。議者之論五代,又以朱梁氏為篡 逆,不當合為五代史,其說似矣。吾又不知朱晃之篡, 克用氏父子以為仇矣。契丹氏背唐兄弟之約而稱 臣于梁,非逆黨乎?《春秋》誅逆,重誅其黨,契丹氏之誅, 為何如哉?且石敬塘事唐,不受其命而篡唐,謂之承 晉可乎?縱承晉也,謂之統可乎?又謂東漢四主,遠兼 郭周,宋至興國四年始受其降,遂以周為閏,以宋統 不為受周禪之正也。吁!苟以五代之統論之,則南唐 李昪嘗立大唐宗廟,而自稱為憲宗,五代之孫矣。宋 于開寶八年滅南唐,則宋統繼唐,不優于繼周繼漢 乎?但五代皆閏也,吾無取「其統。」吁,天之歷數,自有歸 代之正,閏不可紊。千載歷數之統,不必以承先朝續 亡主為正,則宋興不必以膺周之禪、接漢接唐之閏 為統也。宋不必膺周接漢接唐以為統,則遂謂歐陽 子不定五代為南史,為宋膺周禪之張本者,皆非矣。 當唐明宗之祝天也,自以不任社稷生靈之主,願天 早生聖人「以主生靈」,自是天人交感,而宋祖生矣。天 厭禍亂之極,使之君主中國,非欺孤弱寡之所致也。 朱氏《綱目》于五代之年皆細注于歲之下,其餘意固 有待于宋矣。有待于宋,則直以宋接唐統之正矣,而 又何計其受周禪與否乎?中遭陽九之阨,而天猶不 泯,其社稷瓜瓞之系,在江之南,子孫享國又凡百五 十有五年。金泰和之議,以靖康為游魂餘魄,比之昭 烈在蜀,則泰和之議,固知宋有遺統在江之左矣,而 金欲承其絕為得統,可乎?好黨君子遂斥紹興為偽 宋。吁,吾不忍道矣。張邦昌《迎康邸之書》曰:「由康邸之 舊藩,嗣宋朝之大統。漢家之戹十世,而光武中興,獻 公之子九人,而重耳尚在。茲惟天意;夫豈人謀!」是書 也,邦昌肯以靖康之後為游魂餘魄,而代有其國乎? 邦昌不得革宋,則金不得以承宋;是則後宋之與前 宋,即東漢、前漢之比耳,又非劉、蜀、牛晉族屬疏遠、「馬 牛疑迷」者之可以同日語也。論正閏者,猶以正統在 蜀、正朔相仍在江東;況嗣祚親切,比諸光武、重耳 者乎?而又可以偽斥之乎?此宜不得以「南渡」為《南史》 也明矣。再考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國于庚申,我太祖 之降年,與建國之年亦同。宋以甲戌渡江,而平江南; 于乙亥、丙子之年,而我王師渡江、平江南之年亦同。 是天數之有符者不偶然,天意之有屬者不苟然矣。 故我世祖平宋之時,有過唐不及漢、宋統當絕、我統 當續之喻。是世祖以曆數之正統歸之于宋,而以今 日接宋統之正者自屬也。當時一二大臣又有奏言 曰:「其國可滅,其史不可滅也。」是又以編年之統在宋 矣。論而至此,則中華之統正而大者,不在遼、金,而在 于天付生靈之主也,昭昭矣。然則論我元之大一統 者,當在平宋,而不在平遼與金之日,又可推矣。夫何 今之君子,昧于《春秋》大一統之旨,而急于我元開國 之年,遂欲接遼以為統,至于咈天數之符,悖世祖君 臣之喻,逆萬世是非之公論而不恤也。吁!不以天數 之正,華統之大,屬之我元,承乎有宋,如宋之承唐,唐 之承隋、承晉、承漢也。而妄分閏代之承,欲以荒「遠非 統之統,屬之我元,吾又不知今之君子待今日為何 時,待今聖人為何君也哉?」於乎!《春秋》大統之義,吾已 悉之。請復以成周之大統明之于今日也。文王在諸 侯凡五十年,至三分天下有其二,遂誕膺天命,以撫 方夏,然猶九年而大統未集。必至武王十有三年,代 商有天下,商命始革,而大統始「集焉。」蓋革命之事,間 不容髮,一日之命未絕,則一日之統未集,當日之命 絕則當日之統集也。宋命一日而未革,則我元之大 統亦一日而未集也。成周不急,文王五十年、武王十 三年,而集天下之大統,則我元又豈急于太祖開國 五十年,及世祖十有七年,而集天下之大統哉?抑又 論之,道統者,治「統之所在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 傳之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孔子沒,幾不得其傳百有 餘年,而《孟子》傳焉。孟子沒,又幾不得其傳千有餘年, 而濂、洛、周、程諸子傳焉。」及乎中立楊氏,而吾道南矣。 既而宋亦南渡矣。楊氏之傳,為豫章羅氏、延平李氏, 及于新安朱子。朱子沒,而其傳及于我朝許文正公。 「此歷代道統之源委也。然則道統不在遼、金而在宋, 在宋而後及于我朝,君子,可以觀治統之所在矣。」於 乎!世隔而後其議公,事久而後其論定,故前代之史, 必修于異代之君子,以其議公而論定也。《晉史》修于 唐,《唐史》修于宋,則《宋史》之修,宜在今日而無讓矣。而 今日之君子,又不以議公論定者自任,而又諉曰付 公論于後之儒者;吾又不知後之儒者又何如也。此 則予為今日君子之痛惜也。今日堂堂大國、林林鉅 儒,議事為律、吐辭為經;而「正統」大筆不自豎立,又闕 之以遺將來,不以貽千載綱目君子之笑為厚恥。吾 又不知負儒名于我元者,何施眉目以誦孔子之遺 經乎?洪惟我聖天子當朝廷清明、四方無虞之日,與 賢宰臣親覽經史,有志于聖人《春秋》之經制,故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