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4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目錄

 帝紀部藝文一

  五帝本紀贊         史記

  三代世表序         同前

  秦楚之際月表序       同前

  過秦論三首      漢賈誼

  秦本紀論          班固

  高帝述           前人

  文帝述           前人

  景帝述           前人

  武帝述           前人

  昭帝述           前人

  宣帝述           前人

  元帝述           前人

  成帝述           前人

  漢治跡論          荀悅

  昌邑王論          前人

  周成漢昭論        魏文帝

  周成漢昭論       陳思王植

  漢二祖優劣論        同前

  六代論           曹冏

  高貴鄉公少康高祖優劣論   鍾會

  弔秦始皇賦        晉傅元

  晉紀總論          干寶

  後周興亡論       隋盧思道

  北齊興亡論         前人

皇極典第一百六十三卷

帝紀部藝文一

《五帝本紀贊》
史記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 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 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繫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 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 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 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繫姓》章 矣,顧第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 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 見寡聞道也。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 書首。

《三代世表序》
同前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 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 年正時日月,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 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余讀《諜 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 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於 是以五帝繫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 表》。

《秦楚之際月表序》
同前

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 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於漢家。五 年之間,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 亟也。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 政事,考之於天,然後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 仁行義,十餘世不期而會。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 可,其後乃放弒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 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以德 若彼,用力如此,蓋一統若斯之難也。秦既稱帝,患兵 革不休,以有諸侯也,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 鋒鏑鉏豪傑,維萬世之安。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 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 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 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 此受命而帝者乎?

《過秦論上》
漢·賈誼

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 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 之心。」當是時,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 備;外連橫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 巴蜀,東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 「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 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是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 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 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并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 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 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 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兒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 之倫制其兵,常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