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4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目錄

 帝紀部藝文三

  明皇論          唐崔鶠

  漢高祖論         宋蘇洵

  漢論三首        石介

  武王論           蘇軾

  平王論           前人

  秦始皇論          前人

  秦始皇扶蘇論        前人

  魏武帝論          前人

  唐論            曾鞏

  漢文帝論          曾肇

  夏論            蘇轍

  商論            前人

  周論            前人

  秦論二首        前人

  始皇論           前人

  三宗論           前人

  兩漢論           前人

  漢武帝論          前人

  漢昭帝論          前人

  漢光武論二首      前人

  三國論           前人

  晉論            前人

  七代論           前人

  宋武帝論          前人

  梁武帝論          前人

皇極典第一百六十五卷

帝紀部藝文三

《明皇論》
唐·崔鶠

穆王戒太僕曰:「僕臣正,厥后克正;僕臣諛,厥后自聖。」 仲虺告成湯曰:「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夫實 凡也而自以為聖,則偃然以天下為莫己若;以天下 為莫己若,則有罪不聞,有過不改,禍亂之形成,而卒 以不悟,是亡之道也。以唐考之,克有天下者十有八 王,而不以諛臣之故別加稱號者,高祖、太宗、睿宗、文 宗四君而已,其餘皆立虛名,而開元、天寶之間,群臣 至六上尊號。嗟乎!諛亦甚矣,而明皇受而不辭,蓋將 自以為聖者歟!其播越流離,至於亡國,其不幸也夫! 加以「天地、道德、聖神文武」之號,兼覆載之大美,極今 古之徽稱,彼其臣遂以為誠爾耶?直以為吾君好諛 喜佞,故逢之也。以為誠爾,則天不以號,然後推其高; 地不以名,然後推其厚,三皇無有也,五帝無有也。自 古賢君懿主皆無有,而吾祖宗亦無有也。彼其後世 中君幽主獨有之,是直以好諛喜佞待吾君,而以諛 佞逢之,人君之賊也,聖矣!夫!光武之為君也,詔天下 上書,不得言聖。明矣哉!顯宗之為君也,曰:「先帝詔書 禁人言聖,自今有過稱,虛譽,《尚書》宜抑而不省,示不 為諂子嗤也。」嗚呼!姦人之情得矣,其成建武、永平之 盛,有以矣夫!

《漢高祖論》
宋·蘇洵

「漢高祖挾數用術,以制一時之利害,不如陳平;揣摩 天下之勢,舉指搖目,以劫制項羽,不如張良。」微此二 人,則天下不歸漢,而高帝乃木強之人而止耳。然天 下已定,後世子孫之計,陳平、張良,智之所不及,則高 帝嘗先為之規畫處置,使夫後世之所為,曉然如目 見其事而為之者。蓋高帝之智,明於大而暗於小,至 於此而後見也。帝嘗語呂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 劉氏必勃也,可令為太尉。」方是時,劉氏安矣,勃又將 誰安耶?故臣之意曰:高帝之以太尉屬勃也,知有呂 氏之禍也。雖然,其不去呂后何也?勢不可也。昔者,武 王沒,成王幼,而三監叛,帝意百歲後將相大臣及諸 侯王有如武庚祿父而無以制之也。獨計以為家有 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與弱子抗。呂氏佐帝定天下, 為諸侯大臣素所畏服,獨此可以鎮壓其邪心,以待 嗣子之壯。故不去呂后者,為惠帝計也。呂后既不可 去,故削其黨以損其權,使雖有變而天下不搖,是故 以樊噲之功,一旦遂欲斬之而無疑。嗚呼!彼獨於噲 不仁耶?且噲與帝偕「起,拔城陷陣,功為不少。方亞父 嗾項莊時,微噲譙羽,則漢之為漢,未可知也。」一旦人 有惡噲欲滅戚氏者,時噲出伐燕,立命平、勃即軍中 斬之。夫噲之惡未形也,惡之者誠偽未必也。且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