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5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室,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收淚而謝之。 俄拜右將軍、揚州刺史、監江南諸軍事,遷驃騎將軍, 加散騎常侍、都督中外諸軍,領中書監、錄尚書事,假 節、刺史如故。導以敦統六州,固辭中外都督。後坐事 除節。於時軍旅不息,學校未修。導上書曰:「『夫風化之 本,在於正人倫。人倫之政,存乎設庠序。庠序設,五教 明,德禮洽通,彝倫攸敘,而有恥且格。父子、兄弟、夫婦、 長幼之序順,而君臣之義固矣。《易》所謂正家而天下 定』者也。故聖王蒙以養正,少而教之,使化霑肌骨,習 以成性,遷善遠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後裁之以 位。雖王之世子,猶與國子齒,使知道而後貴其取才 用,使咸先本之於學。故《周禮》,「卿大夫獻賢能之書于 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貴士也。人知士之貴由 道存,則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鄉,學於鄉 以登朝,反本復始,各求諸己,敦樸之業著,浮偽之競 息,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則忠,用之蒞下則仁,孟軻 所謂「未有仁而遺其親,義而後其君」者也。自頃皇綱 失統,頌聲不興,於今將二紀矣。《傳》曰:「三年不為禮,禮 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而況如此之久乎?先進忘 揖讓之容,後生惟金鼓是聞,干戈日尋,俎豆不設,先 王之道彌遠,華偽之俗遂滋,非所以端本靖末之謂 也。殿下以命世之資,屬陽九之運,禮樂征伐,翼成中 興。誠宜經綸稽古,建明學業,以訓後生,漸之教義。使 文武之道,墜而復興;俎豆之儀,幽而更彰。方今戎寇 扇熾,國恥未雪,忠臣義夫,所以扼腕拊心。苟禮儀膠 固,淳風漸著,則化之所感者深,而德之所被者大。使 帝典闕而復補,皇綱弛而更張。獸心革面,「饕餮檢情, 揖讓而服四裔,緩帶而天下從,得乎其道,豈難也哉! 故有虞舞干戚而化三苗,魯僖作泮宮而服淮夷,桓 文之霸,皆先教而後戰。今若聿遵前典,興復道教,擇 朝之子弟並入於學,選明博修禮之士而為之師,化 成俗定,莫尚於斯。」帝甚納之。及帝登尊號,百官陪列, 命導升御床共坐,導固辭,至於三四,曰:「若太陽下同 萬物,蒼生何由仰照!」帝乃止。進驃騎大將軍,儀同三 司。按《劉琨傳》,「西都不守,元帝稱制江左,琨乃令長 史溫嶠勸進。於是河朔征鎮裔夏一百八十人連名 上表。令報曰:『豺狼肆毒,薦覆社稷,億兆顒顒,延首罔 繫。是以居於王位,以答天下,庶以剋復聖主,掃蕩讎 恥,豈可猥當隆極!此孤之至誠,著於遐邇者也。公受 奕世之寵,極人臣之位,忠允義誠,精感天地,實賴遠 謀,共濟艱難。南北迥邈,同契一致,萬里之外,心存咫 尺。公其撫寧華戎,致罰醜類,動靜以聞』。」按《紀瞻傳》, 瞻遷丞相軍諮祭酒,論討陳敏功,封臨湘縣侯,西臺 除侍中,不就。及長安不守,與王導俱入勸進,帝不許, 瞻曰:「陛下性與天道,猶復役機神於史籍,觀古人之 成敗,今世事舉目可知,不為難見。二帝失御,宗廟虛 廢,神器去晉,於今二載,樟宮未殯,人神失御。陛下膺 籙受圖,特天所授,使六合革面,遐荒來庭,宗廟既建, 神主復安,億兆向風,殊俗畢至。若列宿之綰北極,百 川之歸巨海,而猶欲守匹夫之謙,非」所以闡七廟,隆 中興也。但國賊宜誅,當以此屈己謝天下耳。而欲逆 天時,違人事,失地利,三者一去,雖復傾匡於將來,豈 得救祖宗之危急哉?適時之宜萬端,其可綱維大業 者,惟理與當。晉祚屯否,理盡於今。促之則得,可以隆 中興之祚;縱之則失,所以資奸寇之權。此所謂理也。 陛下身當厄運,纂承「帝緒,顧望宗室,誰復與讓?當承 大位,此所謂當也。四祖廓開宇宙,大業如此。今五都 燔爇,宗廟無主,劉載竊弄神器於西北,陛下方欲高 讓於東南,此所謂揖讓而救火也。臣等區區,尚所不 許,況大人與天地合德,日月並明,而可以失機後時 哉!」帝猶不許,使殿中將軍韓績徹去御座。瞻叱績曰: 「帝座上應星宿,敢有動者斬!」帝為之改容。及帝踐位, 拜侍中,轉尚書。

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庚寅明帝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按晉書明帝本紀明皇帝諱紹字道畿元皇帝長子也幼而聰哲為元帝所寵異年數歲嘗坐置膝前屬

長安使來,因問帝曰:「汝謂日與長安孰遠?」對曰:「長安 近,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也。」元帝異之。明日宴 群寮,又問之,對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異間者之 言乎?」對曰:「舉目則見日,不見長安。」由是益奇之。建興 初,拜東中郎將,鎮廣陵。元帝為晉王,立為晉王太子。 及帝即尊號,立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欽賢 愛客,雅好文辭。當時名臣,自王導、庾亮、溫嶠、桓彝、阮 放等,咸見親待。嘗論聖人真假之意,導等不能屈。又 習武藝,善撫將士,於時東朝濟濟,遠近屬心焉。及王 敦之亂,六軍敗績,帝欲帥將士決戰,升車將出,中庶 子溫嶠固諫,抽劍斬鞅乃止。敦素以帝神武明略,朝 野之所欽信,欲誣以不孝而廢焉。大會百官而問溫 嶠曰:「皇太子以何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嶠對 曰:「鉤深致遠,蓋非淺局所量。以禮觀之,可稱為孝矣。」 眾皆以為信然,敦謀遂止。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己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