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37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者之問,又只主周正可見。愚竊以為,《臨》、彖「元亨利貞」 與「有凶」,皆主陽言。以二陽上進,凌逼四陰,故其亨在 陽;將來諸爻盡變,則二陰長而四陽遯,故其凶亦在 陽。況《臨》《觀》與《遯》三卦,皆就陽爻取義名卦,陽浸長則 為臨,陽退避則為遯,陽在上示下則為觀,然則退遯 可以有凶言明矣。觀雖亦是陰長陽消之卦,然聖人 扶陽抑陰,固已別取義名卦矣,不應於此又指為有 凶也。然則「八月」指遯而言,明甚。卦辭是文王所係。文 王在商,而自子月起數者,亦猶先公一之日、二之日 紀數也。

《周洪謨周正辨》

或問南皋子曰:「唐虞夏后皆以建寅為歲首,今之曆 是也。周人以建子為歲首,是以子月為正月乎?」曰:「歲 首云者,言改元始於此月,是以此月為正朔,非以此 月為正月也。」曰:「正朔、正月有以異乎?」曰:「正之為言端 也,端之為言始也。正朔者,十二朔之首,《史官紀年》之 所始也;正月者,十二月之首,《曆官紀年》之所始也。」或 曰:正者,長也。正朔之為第一朔,正月之為第一月,猶 長子之為第一子也,故皆可為之歲首,前乎商之建 丑也,《書》曰:「惟元祀十有二月。」是商之正朔,以十二月 為歲首,而非以十二月為正月也,後乎秦之建亥也, 史謂秦既并天下,始改年,朝賀皆自十月朔,故曰「元 年冬十月」,是秦之正朔,以十月為歲「首,而非以十月 為正月也。」由是推之,則周人之建子者,以十一月為 歲首,而不以十一月為正月也。後世儒者不得其義, 故有紛紛不決之論。漢孔安國、鄭康成,則謂周人改 時與月;宋伊川、胡安國則謂周人改月而不改時;獨 九峰蔡氏謂不改時亦不改月。至於元儒吳仲迂、陳 定宇、張敷言、史伯璿、吳淵穎、汪克寬輩,則又遠宗漢 儒之謬,而力詆蔡氏之說,謂「以言《書》則為可從,以言 《春秋》則不可從。」於乎!四時之序,千萬古不可易。而乃 紛更錯亂,以冬為春,以春為夏,以夏為秋,以秋為冬, 位隨序遷,名與實悖,雖庸夫騃子且知其不可,而謂 聖人平秩四時、奉天道以為政者,乃如是乎?予懼學 者惑其言,未有不誣聖經以亂先王之法者,故以《易》 《書》《詩》《周禮》《春秋》《論語》《孟子》及汲冢《周書》《史記》《漢書》可 以證諸儒論辨之失者,參考而詳列於左云。

《易·易·臨》卦辭:「至於八月有凶。」程子謂:八月者,陽生之 八月,陽始生於復,自復至遯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 也。朱子本義亦從其說。又云:「恐文王作卦辭時,只用 周正紀之。」按《漢書》,武王克商之後,始改周正。況文王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則文王固未嘗改正朔 也。善乎!隆山李氏曰:「一陽復十一月至已為乾,則陽」 極陰生。一陰《姤》,五月二陰《遯》,六月三陰《否》,七月四陰 《觀》,八月方建丑月卦為《臨》,二陽浸長逼四陰,當此之 時,陽勢方盛,至於八月建西卦為《觀》,四陰浸長逼二 陽,則《臨》二陽。至《觀》危矣,故曰:「至於八月有凶。」所謂「至 於八月有凶」者,言之於《臨》,則當自《臨》數,而不當自復 數以《臨》,則當數至《觀》,而不當數至《遯》。《臨》《觀》,乃陰陽反 對,消長之常理。文王於《臨》,以「八月有凶」為戒,其義甚 著,豈可外引《遯卦》,謂周八月哉?然則文王奉商正者 也,而此所謂八月,乃夏正八月,則商、周之不改時與 月者,觀於此亦可見矣。

書三正之說,始於《夏書》怠棄三正之文。《傳》謂觀此則 子丑之建,唐虞以前當已有之。愚則以為唐虞以前 固不可考。伊尹謂商革夏正,《汲冢周書》亦謂湯改正 朔,以建丑之月為正,則改正自商始也。董仲舒謂舜 承堯改正朔,此則謬妄。觀堯老而舜攝也。《書》曰「正月 上日,受終于文祖」,舜老而禹攝也。又曰「正月朔旦,受 命于神宗。」則舜始終用堯之正朔也明矣。至於禹承 舜,亦以建寅為正,未聞其迭建子丑三正並用也。則 子丑之正,固非當時之制,有扈氏何為而怠棄之乎? 蓋三正必有所指意,如三極、三綱之類,非後世之所 謂三正也。《泰誓》曰:「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武成》 曰:「惟一月壬辰,旁死魄。戊午,師逾孟津。」蔡氏以為孟 春建寅之月,是矣。漢孔氏以一月為建子之月,而《泰 誓》又繫之以春,故遂以子月為春,是謂周人改時與 月,可謂謬矣。班固作《前漢志》,亦因其說,以武王伐紂 為建子之月,而又引伶州鳩言武王伐紂之日,歲在 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辰在斗柄,星在天黿。近世 汪氏謂以唐曆愬而「上之,日月星宿,無一不合,是皆 惑於子為歲首之義耳。要之,武王伐紂,不在子月,又 何必揆以子月之星象,而實其所無之事哉?」曰:「何以 知武王伐紂之不在子月耶?」曰:「周未改時與月也。」曰: 「何以明之?」曰:「于《周詩》《周禮》而見之也。周人作詩,其論 陰陽,皆合乎四時之序。周公作禮,其陳法制禁令,皆 順乎」四時之宜,此皆昭如日月而不可掩者。後儒不 信聖人之經,而信傳記之說,亦獨何哉?又如《金縢》曰: 「秋大熟未穫」,必酉戌之月,然後可謂大熟。如仲夏季 夏為秋,何以謂之大熟乎?《穆王命君牙》曰:「若蹈虎尾, 涉於春冰。」必孟春東風解凍,然後冰不可涉。如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