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不可共,威不可分。德共則失恩,威分則失權,失權則 君賤,失恩則民散,民散則國亂,君賤則臣叛。是故為 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固執其權以正其臣。 為人君者,居無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無聲,靜而 無形,執一無端,為國源泉。因國以為身,因臣以為心, 以「臣言為聲,以臣事為形,有聲必有響,有形必有影。 聲出於內,響報於外,形立於上,影應於下。響有清濁, 影有曲直。響所報非一聲也,影所應非一形也。故為 君虛心靜處,聰聽其響,明視其形,以行賞罰之象。」 《大戴禮記盛德》篇:「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之官 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 官以成聖,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故六 官以為轡,司會均入以為軜,故御四馬,執六轡」,御天 地與人與事者,亦有六政。是故善御者,正身同轡,均 馬力,齊馬心,惟其所引而之以取長道遠行,可以之 急疾,可以御天地與人事,此四者,聖人之所乘也。是 故天子御者,太史、內史左右手也。六官,亦六轡也。天 子三公合「以執六官,均五政,齊五法,以御四者」,亦惟 其所引而之。「以之道則國治,以之德則國安,以之仁 則國和,以之聖則國平,以之義則國成,以之禮則國 定,此御政之體也。」

《說苑敬慎篇》:「國有五寒,而冰凍不與焉:一曰政外,二 曰女厲,三曰謀泄,四曰不敬卿士而國家敗,五曰不 能治內而務外。此五者,雖祠無福。除禍必得,致福則 貸。」

《說叢》篇:「王者知所以臨下而治眾,則群臣畏服矣;知 所以聽言受事則不欺蔽矣;知所以安利萬民,則海 內必定矣。」

揚子《先知》篇:「聖人之法,未嘗不關盛衰焉。昔者堯有 天下,舉大綱命舜、禹、夏、殷,周屬其子,不膠者卓矣;唐 虞象刑惟明,夏后肉辟三千,不膠者卓矣;堯親九族, 協和萬國,湯武桓桓,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膠者卓 矣;禮樂征伐,自天子所出;春秋之時,齊晉實予,不膠 者卓矣。」

《申鑒政體》篇:「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 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陰陽以統其精氣,剛柔以品 其群形,仁義以經其事業,是為道也。故凡政之大經, 法教而已矣。教者,陽之化也,法者,陰之符也。仁也者, 慈此者也;義也者,宜此者也;禮也者,履此者也;信也 者,守此者也;智也者,知此者也。是故好惡以章之,喜 怒以涖之,哀樂以恤之。若乃二端不愆,五德不離,六 節不悖,則三才允序,五事交備,百工惟釐,庶績咸熙。 天作道,皇作極,臣作輔,民作基。」惟先哲王之政,一曰 承天,二曰正身,三曰任賢,四曰恤民,五曰明制,六曰 立業。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賢惟固,恤民惟勤,明制 惟典,立業惟敦,是謂政體也。致治之術,先屏四患,乃 崇五政:一曰偽,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偽亂俗,私壞 法,放越軌,奢敗制。四者不除,則政末由行矣。俗亂則 道荒,雖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壞則世傾,雖人主不 得守其度矣;軌越則禮亡,雖聖人不得全其道矣;制 敗則欲肆,雖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謂四患。興農桑 以養其生,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 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是謂「五政。」民不畏死, 不可懼以罪;民不樂生,不可觀以善。雖使卨布五教, 《咎繇》作,士政不行焉。故在上者先豐民財,以定其志。 帝耕籍田,后桑蠶宮,國無遊民,野無荒業,財不虛用, 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謂「養生。」君子之所以動天地, 應神明,正萬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實而已。 天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 身。上有師傅,下有讌臣,大則講業,小則咨詢,不拒直 辭,不恥下問,公私不愆,外內不貳,是謂「有交。」

問、「明於治者,其統近。萬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 治亂之本在左右。內正立而四表定矣。」

問:通於道者,其守約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 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 至哉此謂道根萬化存焉爾。是謂不思而得,不為而 成,執之胸心之間,而功覆天下也。

自天子達於庶人,好惡哀樂,其修一也,豐約勞佚,各 有其制,上足以備禮,下足以備樂。夫是謂「大道。」天下 國家一體也。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民為手足。下有憂 民,則上不盡樂;下有饑民,則上不盡膳;下有寒民,則 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禮也。故「足寒傷心,民寒傷 國。」

問:君以至美之道道民,民以至美之物養君,君降其 惠,民升其功,此無往不復相報之義也。故太平備物, 非極欲也;物損禮闕,非謙約也。其數云耳。

問善治民者,治其性也。或曰:「冶金而流,去火則剛,激 水而升,舍之則降,惡乎治?」曰:不去其火則常流,激而 不止則常升。故大冶之爐,可使無剛;踊水之機,可使 無降。善立教者若茲,則終身治矣。故凡器可使與顏 冉同趨。投百金於前,白刃加其身,雖巨跖弗敢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