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122

此页尚未校对

善立法者若茲,則終身不掇矣。故跖可使與伯夷同 功。

或曰:「聖王以天下為樂。」曰:「否。聖王以天下為憂,天下 以聖王為樂。凡主以天下為樂,天下以凡主為憂。聖 王屈己以申天下之樂,凡主申己以屈天下之憂。申 天下之樂,故樂亦報之;屈天下之憂,故憂亦及之。天 下之道也。」

《潛夫論務本》篇:「凡為人之大體,莫善於抑末而務本, 莫不善於離本而飭末。夫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 學為基。民富乃可教,學正乃得義。民貧則背善,學淫 則詐偽,入學則不亂,得義則忠孝。故明君之法,務此 二者,以為成太平之基,致休徵之祥。」

《中論慎所從》篇:「夫人之所常稱曰:『明君舍己而從人, 故其國治以安;闇君違人而專己,故其國亂以危。乃 一隅之偏說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凡安危之勢,治亂 之分,在乎知所從,不在乎必從人也。人君莫不有從 人,然或危而不安者,失所從也;莫不有違人,然或治 而不亂者,得所違也。若夫明君之所親任也,皆貞良』」 聰智,其言也,皆德義忠信。故從之則安,不從則危。闇 君之所親任也,皆佞邪愚惑,其言也,皆姦回謟諛。從 之安得治,不從之安得亂乎?

劉勰《新論法術》篇:「法術者,人主之所執,為治之樞也。 術藏於內,隨務應變;法設於外,適時御人。人用其道 而不知其數者,術也;懸教設令以示人者,法也。人主 以術化世,猶天以氣變萬物。氣變萬物而不見其象, 以術化人而不見其形。故天以氣為靈,主以術為神, 術以神隱成玅,法以明斷為工。淳風一澆,則人有爭」 心,情為既動,則立法以檢之。建國君人者,雖能善政, 未有棄法而成治也。故神農不施刑罰,而人善為政 者,不可廢法而治人。舜執干戚而服有苗,征伐者,不 可釋甲而制寇。

《譚子化書》:「君之于民,異名而同愛。君樂馳騁,民亦樂 之。君喜聲色,民亦喜之。君好珠玉,民亦好之。君嗜滋 味,民亦嗜之。其名則異,其愛則同。所以服布素者,愛 士之簪組;服士之簪組者,愛公卿之劍佩;服公卿之 劍佩者,愛王者之冕旒。是故王者居兆民所憂之地, 不得不慮也。況金根玉輅奪其貨,高臺崇榭奪其力」, 是賈民之怨,是教民之愛。所以積薪聚米,一歲之計, 而易金換玉,一日之費,不得不困,不得不儉。

「君儉則臣知足,臣儉則士知足,士儉則民知足,民儉 則天下知足。」天下知足,所以無貪財,無競名,無姦蠹, 無欺罔,無矯佞。是故禮義自生,刑政自寧,溝壘自平, 甲兵自停,遊蕩自耕,所以三皇之化行。

《五朝名臣言行錄》:王荊公治天下,專講求法度,如彼 修身之潔,宜足以化民矣。然卒不逮王文正、呂晦叔、 司馬君實諸人者,以其所為無誠意故也。明道嘗曰: 「有《關睢》麟趾之意,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蓋深達 乎此。

蘇軾《序田錫奏議》曰:「自太平興國以來,至于咸平,可 謂天下大治。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朝 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憂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絕 人之資,而治世無可畏之防。夫有絕人之資必輕其 臣,無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所甚懼也。方漢文 時,刑措不用,兵革不試,而賈誼之言曰:『天下有可長 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後世不以是少漢 文,亦不以是甚賈誼。由此觀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 明主,法當如是也。

《遵堯錄》:「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則朝廷 治,安得不謂之福乎。

「君子在朝,則天下必治」,蓋君子進則常有亂世之言, 使人主多憂而善心生,故天下所以必治。「小人在朝, 天下必亂」,蓋小人進則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樂 而怠心生,故天下所以必亂。

《詰責》杜延年「治郡不進,乃善識治體者。夫治郡不進, 非人臣之大罪,而宣帝必欲詰責之,何邪?蓋中興之 際,內而朝廷,外而郡縣,法度未備,政事未修,民人未 安堵,或治郡不進,則百職廢矣,烏可不責之?夫一郡 尚爾,況天下乎?」予謂漢宣帝識治勢。

「三代之治,在道而不在法。三代之法,貴寔而不貴名。 後世反之」,此享國與治安所以不同。

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以君言之, 則宣帝、明帝;以臣言之,則趙廣漢、張敞得之。」又曰:「道 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君言之,則文帝、景帝; 以臣言之,則龔遂、黃霸得之。」君臣優劣,於此可見 貴耳。集古今治天下,各有所尚。唐虞尚德,夏尚功,商 尚老,周尚親,秦尚刑名,西漢尚材謀,東漢尚節義,魏 尚辭章,晉尚清談,周、隋尚族望,唐尚制度、文華,本朝 尚法令、議論。

《見聞搜玉》,天下之治也,宰相求士于天下;天下之亂 也,天下之士有求于宰相。宰相求士,將以任天下之 事也。則因事以量士,士盡其才而事理矣,天下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