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宋書始平孝敬王子鸞傳》:子鸞母殷淑儀,寵傾後宮。 子鸞愛冠諸子,凡為上所盻遇者,莫不入子鸞之府 國。及為南徐州,又割吳都以屬之。六年,丁母憂,追進 淑儀為貴妃。上自臨南掖門,臨過喪車,悲不自勝,左 右莫不感動。上痛愛不已。擬《漢武李夫人賦》。

《南史宋孝武帝本紀》:「帝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 俱下,才藻甚美。」

《宋前廢帝本紀》:「帝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誄及雜篇章, 往往有文采。」

《冊府元龜》:宋明帝好讀書,在藩時,撰《江左以來文章 志》。又續衛瓘所註《論語》一卷,行于世。帝寬仁待物,才 學之士多蒙引進,參侍文籍,應對左右。于華林園「含 芳堂講《周易》,常自臨聽。又嘗造《皇業頌》《通國風辭》《天 符頌》《帝圖頌》《治兵大雅》《白紵篇》《大雅》。」

南齊太祖在位所著文,詔中書侍郎江淹撰次之,又 詔東觀學士撰《史林》三十篇,魏文帝《皇覽》之流也。 《南齊書蘇侃傳》:「侃除積射將軍,遇太祖在淮上,便自 委結。上鎮淮陰,時張永、沈攸之反後,新失淮北,始遣 上北戍,不滿千人。每歲秋冬間,邊淮騷動,恆恐敵至。 上廣遣偵候,安集荒餘,又營繕城府。上在兵中久,見 疑」于時,乃作《塞客吟》以喻志。

《梁書武帝本紀》:「帝文思欽明,能事畢究,雖萬機多務, 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經義》《周 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樂社義》《毛 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 子講疏》,凡二百餘卷,並正先儒之述,開古聖之旨。王 侯朝臣,皆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脩飾國學,增廣」 生員,立五館,置《五經》博士。天監初,則何佟之、賀場、嚴 植之、明山賓等覆述制旨,并撰吉凶軍賓嘉五禮,凡 一千餘卷。高祖稱制斷疑,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禮節。 大同中,于臺西立士林館,領軍朱异、太府卿賀琛、舍 人孔子袂等,遞相講述。皇太子、宣城王亦於東宮宣 猷堂及揚州解開講,於是四方郡國,趨學向風,雲集 於京師矣。兼篤信正法,猶長釋典,製《涅盤》《大品》《淨名》 《三慧》諸經義記,復數百卷。聽覽餘閑,即于重雲殿及 同泰寺講說,名僧碩學,四部聽眾,常萬餘人。又造《通 史》,躬製贊序,凡六百卷。天情睿敏,下筆成章,千賦百 詩,直疏便就,皆文質彬彬,超邁今古,詔銘贊誄,箴頌 牋奏。爰初在田,洎登寶歷,凡諸文集,又百二十卷。六 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又 撰《金策》三十卷。

《蕭子顯傳》:大通二年,子顯遷侍中。高祖雅愛子顯才, 又嘉其容止吐納,每御筵侍坐,偏顧訪焉。嘗從容謂 子顯曰:「我造《通史》,此書若成,眾史可廢。」子顯對曰:「仲 尼讚《易》道,黜八索;述職方,除九丘,聖製符同,復在茲 日。」時以為名對。三年,以本官領國子博士。高祖所製 經義,未列學官,子顯在職,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 啟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記》。」

《冊府元龜》:劉孺為太子中書舍人,嘗侍宴壽光殿,詔 群臣賦詩。時孺與張率並醉,未及賦,帝取孺手板題 戲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雒陽才。攬筆便應就,何事 久遲迴。」

簡文帝幼而敏睿識悟過人六歲便屬文高祖驚其 早就弗之信也。仍于御前面試辭采甚美高祖嘆曰: 「此子吾家之東阿讀書則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 必記章篇辭賦操筆立成博綜群書善言元理雅好 題詩。」

《梁書簡文帝本紀》:帝雅好題詩,其序云:「余七歲有詩 癖,長而不倦,然傷于輕豔,當時號曰宮體。所著《昭明 太子傳》五卷,《諸王傳》三十卷,《禮大義》二十卷,《老子義》 二十卷,《莊子義》二十卷,《長春義記》一百卷,《法寶連璧》 三百卷,並行于世。」

《南史梁元帝本紀》:「帝所著《孝德傳》《忠臣傳》各三十卷, 《丹陽尹傳》十卷,注《漢書》一百十五卷,《周易講疏》十卷, 《內典博要》百卷,《連山》三十卷,《洞林》三卷,《玉韜》《金樓子》 《補闕子》各十卷,《老子講疏》四卷,《懷舊傳》二卷,《古今全 德志》《荊南地記》《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一卷,《筮經》十 二卷,《式贊》三卷,文集五十卷。」

《冊府元龜》:「梁元帝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 辨敏速,冠絕一時。著述詞章,多行于世。」

《陳書武帝本紀》:永定二年「三月乙卯,高祖幸後堂聽 訟,還,于橋上觀山水,賦詩示群臣。」

《冊府元龜》,陳後主所製文筆,卷軸甚多,乃別寫一本 付姚察,有疑悉令刊定。後又善作詩,及隋兵渡江,猶 作詩不輟。及朝隋文帝,東巡,登芒山,侍飲賦詩。 《魏書明元帝本紀》:「帝禮愛儒生,好覽史傳,以劉向所 撰《新序》《說苑》,于經典正義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 篇,採諸經史,該洽古義,兼資文武焉。」

《太武帝本紀》:「神麚三年春正月癸卯,行幸廣密,臨溫 泉,作《溫泉之歌》。」

《孝文帝本紀》:「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義,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