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0 (1700-1725).djvu/7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可操執,苟徒有治民之意而無此器,則是雖有不忍人之心而無不忍人之政也。「不成」 ,謂不完成也。

大戴禮記

《武王踐阼》

武王踐阼,三日,召士大夫而問焉,曰:「惡有藏之約,行 之行,萬世可以為子孫常者乎?」諸大夫對曰:「未得聞 也。」然後召師尚父而問焉,曰:「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 亦忽不可得見與?」師尚父曰:「在《丹書》。王欲聞之,則齊 矣。」三日,王端冕,師尚父亦端冕,奉書而入,負屏而立。 王下堂,南面而立。師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 西折而南,東面而立。師尚父西面道。《書》之言曰:「『敬勝 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 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藏之約, 行之行,可以為子孫常』者,此言之謂也。且臣聞之,以 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 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王聞 《書》之言,惕若恐懼,退而為戒。書於席之四端為銘焉, 於機為銘焉,於鑑為銘焉,於盥盤為銘焉,於楹為銘 焉,於杖為銘焉,於帶為銘焉,於履屨為銘焉,於觴豆 為銘焉,於戶為銘焉,於牖為銘焉,於劍為銘焉,於弓 為銘焉,於矛為銘焉。席前左端之銘曰:「安樂必敬。」前 右端之銘曰:「無行可悔。」後左端之銘曰:「一反一側,亦 不可以忘。」後右端之銘曰:「所監不遠,視邇所代。」機之 銘曰:「皇皇惟敬,口生。」「口戕口。」《鑑之銘》曰:「見爾前,慮 爾後。」《盥盤之銘》曰:「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 猶可游也,溺於人不可救也。《楹之銘》曰:「毋曰胡殘,其 禍將然。毋曰胡害,其禍將大。毋曰胡傷,其禍將長。」《杖 之銘》曰:「惡乎危於忿疐?惡乎失道於嗜慾?惡乎相忘 於富貴?」《帶之銘》曰:「火滅修容。慎戒必恭,恭則壽。」《屨履 之銘》曰:「慎之勞,勞則富。」《觴豆之銘》曰:「食自杖,食自杖。」 戒之「則逃。」戶之銘曰:「夫名難得而易失。無懃弗 志,而曰『我知之乎』?無懃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擾阻以 泥之,若風將至,必先搖搖,雖有聖人,不能為謀也。《牖》 之銘曰:「隨天時地之財,敬祀皇天,敬以先時。」劍之銘 曰:「帶之以為服,動必行德,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弓》之 銘曰:「屈伸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矛之銘曰:「造矛 造矛,少問弗忍,終身之羞。予一人所聞,以戒後世子 孫。」

賈誼新書

《修政語》

黃帝曰:「道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故服人 而不為仇,分人而不譐者,惟其道矣。故播之於天下 而不忘者,其惟道矣。是以道高比於天,道明比於日, 道安比於山。故言之者見謂智,學之者見謂賢,守之 者見謂信,樂之者見謂仁,行之者見謂聖人。故惟道 不可竊也,不可以虛為也。故黃帝職道義,經天地,紀」 人倫,序萬物,以信與仁為天下先。然後「濟東海,入江 內,取《綠圖》,而濟積石,涉流沙,登於崑崙。於是還歸中 國,以平天下。」天下太平,唯躬道而已。

《帝顓頊》曰:「至道不可過也,至義不可易也。是故以後 者復跡也。故上緣黃帝之道而行之,學黃帝之道而 賞之,加而弗損,天下亦平也。」

顓頊曰:「功莫美於去惡而為善,罪莫大於去善而為 惡。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緣善也;非惡惡而已也,惡 緣惡也。吾日慎一日,其此已也。」

《帝嚳》曰:「緣道者之辭而學為己,緣巧者之事而學為 巧,行仁者之操而學為仁也。故節仁之器,以修其躬, 而身專其美矣。故士緣黃帝之道而明之,學帝顓頊 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也。」

《帝嚳》曰:「德莫高於博愛人,而政莫高於博利人。故政 莫大於信,治莫大於仁,吾慎此而已也。」

帝堯曰:「『吾存心於先古,加意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 憂眾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饑,曰此我饑之也。一民 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仁行 而義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 恕而後行,是以德音遠也。」

帝舜曰:「吾盡吾敬以事吾上,故見謂忠焉;吾盡吾敬 以接吾敵,故見謂信焉;吾盡吾敬以使吾下,故見謂 愛焉。是以見愛親於天下之民,而見貴信於天下之 君,故吾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敬也。故欲明道而諭 教唯以敬也。故欲明道為忠必服之。」

大禹之治天下也,諸侯萬人,而禹一皆知其體,故大 禹豈能一見而知之也?豈能一聞而識之也?諸侯朝 會而禹親服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國也。其士月朝, 而禹親見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體也。然且大禹其 猶大恐。諸侯會,則問於諸侯曰:「諸侯以寡人為驕乎?」 朔日士朝,則問於士曰:「諸大夫以寡人為汰乎?」其聞 寡人之驕之汰耶,而不以語寡人者,此教寡人之殘 道也,滅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所怨於人者,莫大於 此也。大禹曰:「民無食也,則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 於民,我弗能勸也。」故環河而導之九牧,鑿江而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