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子昂即上言:「臣聞之於師曰:『元氣天地之始,萬物之

祖,王政之大端也。天地莫大於陰陽,萬物莫靈於人, 王政莫先於安人,故人安則陰陽和,陰陽和則天地 平,天地平則元氣正。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養 成群生,順天德,使人樂其業,甘其食,美其服,然後天』」 瑞降,地符升,風雨時,草木茂遂,故顓頊、唐、虞不敢荒 寧。其《書》曰:「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人於變時雍,迺命 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和之得也。 夏、商之衰,桀、紂昏暴,陰陽乖行,天地震怒,山川神鬼, 發妖見災,疾疫大興,終以滅亡。和之失也。迨周文、武 創業,誠信忠厚,加於百姓,故成、康刑措四十餘年,天 下方和,而幽厲亂常,苛慝暴虐,詬黷天地,川冢沸崩, 人用愁怨。其《詩》曰:「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先不後,為 虐為瘵。顧不哀哉!近隋煬帝力洩天地之藏,中國之 難起,故身死人手,宗廟為墟,逆元氣之理也。臣觀禍 亂之動,天人之際,先師之說,昭然著明,不可欺也。 《韋綬傳》。綬進位禮部尚書,帝問所以振災邀福者,對 曰:「宋景公以善言退法星三舍,漢文除祕祝,有司祭 而不祈。此二君皆受自至之福,書美前史,如失德以 卻災,媚神以丐助,神而有知,且因以譴也。」時帝不德, 故託諷焉。

《遵堯錄》:太宗嘗語近臣曰:「國之上瑞,惟在豐年。頃來 五穀屢登,人無疾疫,朕求治雖切,然而德化未孚。天 貺若此,能無懼乎。」

國老《談苑》:祥符中,天書降,群臣稱賀。魯宗道上疏略 曰:「天道福善禍淫,不言示化。人君政得其理,則作佑 以垂報,治乖于上,則出異以警戒。又何書哉?臣恐奸 臣肆其誕妄,妖惑上聽。」真宗雖不開納,然甚奇之。 《遵堯錄》:慶曆六年,帝謂輔臣曰:「比臣僚有言星變者, 國家雖無天異,亦當自修警,況因謫見者乎?」夫天之 譴告人君,使懼而修德,亦猶人主知臣下之過失,示 以戒敕,使得自新,則不陷於咎惡,此天心之仁也,敢 不祗畏奉承之。

《玉海》:皇祐四年九月己巳,王洙講《洪範》五事。帝曰:「王 者用五事,皆本五行乎。」洙對曰:「王者治五行,得其性 則五事皆善。故五事得則有休證,失則有咎證,是以 聖人克謹天戒以修其身。」上曰:奉天在於修德,戒謹 於未形,必俟譴告,然後修德,豈畏天之道也。

《歸田錄》:治平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一夕都城水深數 尺,上降詔責躬求直言。學士草詔,有「大臣惕思天變」 之語,上夜批出云:「淫雨為災,專戒不德。」遽令除去大 臣思變之言。上之恭己畏天自勵如此。

《遵堯錄》:神宗熙寧中,召拜左僕射、平章事。弼既至,未 見。有於上前言災異皆天數,非人事得失所致者。弼 聞之嘆曰:「人君所畏唯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者, 去亂亡無幾矣。是必奸臣欲進邪說,故先導上以無 所畏,使輔拂諫諍之臣無所復施其力,此治亂之機 也。」即上書數千言,雜引《春秋》及古今傳記人情物理, 以明其決不然者。

《宋史虞允文傳》:「允文七歲能屬文。紹興二十三年,登 進士第,中書舍人趙達首薦允文,召對,謂人君必畏 天,必安民,必法祖宗。上嘉納之。」

《玉海》:乾道七年正月己亥,出《敬天圖》以示輔臣。上曰: 「《無逸》一篇,享國久長,皆本於寅畏。朕近日取《尚書》所 載敬天事編為兩圖,朝夕觀覽,以自儆省,名之曰敬 天圖。」虞允文奏:「古人作《無逸圖》,猶夸大其事,陛下盡 圖書中敬天事又遠過之,惟聖人盡躬行之實,敬畏 不已,必有明效。」六月乙卯,上曰:「敬天事已纂成圖,置 之座右,朝夕自省。一日,引卿等便殿觀之。」又曰:「人主 儻不畏天,尚何所畏。」允文奏:「願頒此圖,刻之琬琰。」上 曰:「作數語,并圖付出。」

淳熙四年五月己酉,宗正少卿程叔達進對,言:「玉音 許宣示《敬天圖》,願得稽首拜觀。」上顧左右取圖至,命 叔達起觀,上亦誦讀。每至前代王者,或不能敬畏修 省,則曰:「此圖美惡並著,亦欲以之儆戒。」至《無逸篇》,則 曰:「《無逸》言人君享國久長,由嚴恭寅畏所致,尤當以 為法。」

明寶訓。丙午八月壬子,命博士許存仁進講經史。存 仁講《尚書洪範篇》,至休徵咎徵之應,太祖曰:「天道微 妙難知,人事感通易見。天人一理,必以類應。稽之往 昔,君能修德,則七政順度,雨暘應期,災害不生。不能 修德,則三辰失行,旱潦不時,災異迭見,其應如響。箕 子以是告武王,以為君人者之儆戒。今宜體此,下修」 人事,上合天道。然豈特為人上者當勉,為人臣者亦 當修省,以輔其君,上下交修,斯為格天之本。

吳元年十月丙午,太祖謂侍臣曰:「吾自起兵以來,凡 有所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先見。故常加 儆省,不敢逸豫。」侍臣曰:「天高在上,其監在下,故能修 省者蒙福,不能者受禍。」太祖曰:「天垂象,所以警乎下, 人君能體天之道,謹而無失,亦有變災而為祥者,故 宋公一言,熒惑移次,齊侯暴露,甘雨應期。災祥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