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淳深,漢朝莫及,恨今世無復如此輩人。」坦曰:「日磾之 美,誠如聖詔。假使生乎今世,豈辦見知。」上變色曰:「卿 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請以臣言之,臣本中華高族, 亡曾祖晉氏喪亂,播遷涼土,世葉相承,不殞其舊,直 以南度不早,便以荒傖,賜隔日殫,身為牧圉,便超入 內侍,齒列名賢。聖朝雖復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嘿 然。

《魏書道武帝本紀》:「皇始元年,初建臺省,置百官,封公、 侯、將軍、刺史、太守、尚書郎已下,悉用文人。帝初拓中 原,留心慰納,諸士大夫詣軍門者,無少長皆引入賜 見,存問周悉,人得自盡,苟有微能,咸蒙敘用。」

《韓麒麟傳》:麒麟子顯宗,除著作佐郎,兼中書侍郎。後 與員外郎崔逸等參定朝儀。高祖曾詔諸官曰:「自近 代已來,高卑出身,恆有常分,朕意一以為可,復以為 不可,宜相與量之。」李沖對曰:「未審上古已來,置官列 位,為欲為膏粱兒地?為欲益治贊時?」高祖曰:「俱欲為 治。」沖曰:「若欲為治,陛下今日何為專崇門品,不有拔」 才之詔。高祖曰:「苟有殊人之伎,不患不知。然君子之 門,假使無當世之用者,要自德行純篤,朕是以用之。」 沖曰:「傅巖、呂望,豈可以門見舉?」高祖曰:「如此濟世者 希,曠代有一兩人耳!」沖謂諸卿士曰:「適欲請諸賢救 之。」祕書令李彪曰:「師旅寡少,未足為援,意有所懷,不 敢盡言於聖日。陛下若專以門地,不審魯之三卿,孰 若四科?」高祖曰:「猶如向解。」顯宗進曰:「陛下光宅洛邑, 百禮惟新,國之興否,指此一選。臣既學識浮淺,不能 援引古今,以證此議,且以國事論之,不審中秘書監 令之子必為祕書郎,頃來為監、令者,子皆可為不?」高 祖曰:「卿何不論當世膏腴為監、令者?」顯宗曰:「陛下以 物不可類,不應以貴承貴,以賤襲賤。」高祖曰:「若有高 明卓爾,才具雋出者,朕亦不拘此例。」

《周書薛端傳》:端除吏部郎中,端性彊直,每有奏請,不 避權貴,太祖嘉之,故賜名端。欲令名質相副,自居選 曹,先盡賢能,雖貴遊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 每啟太祖云:「設官分職,本康時務。苟非其人,不如曠 職。」太祖深然之。

《唐書李綱傳》:「綱拜禮部尚書,帝以舞工安叱奴為散 騎常侍,綱諫曰:『周家均工樂胥,不得預士位,雖復妙 如師襄,才如子野,皆繼世不易業。故魏武使禰衡擊 鼓,衡先解朝衣曰:『不敢以先王法服為伶人衣』。齊高 緯封曹妙達為王,以安馬駒開府,有國家者,可為鑒 戒。今新造天下,開太平之基,功臣賞未及遍,高才猶 伏草茅,而先令舞人鳴玉曳組,位五品,趨丹地,殆非 創業垂統,貽子孫之道』。」帝不納。

《張元素傳》:「元素授景州錄事參軍。太宗即位,問以政, 對曰:自古未有如隋亂者,得非君自專,法日亂乎?且 萬乘之尊,身決庶務,日斷十事五不中,中者信善,有 如不中者何?一日萬機積其失,不亡何待?若上賢右 能,使百司善職,則高居深拱,疇敢犯之?隋末盜起,爭 天下者不十數,餘皆保城邑,以須有道聽命。是欲背 上怙亂者果鮮,特人君不能安之而挻之亂也。以陛 下聖神,跡所以危,鑒所以亡,日慎一日,雖堯舜何以 加!」帝曰:「善。」拜侍御史。

《馬周傳》:「周為監察御史,上疏曰:『臣聞致化之道,在求 賢審官。孔子曰:『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是言慎舉之 為重也。臣伏見王長通、白明達本樂工輿皁雜類,韋 槃提、斛斯正無他材,獨解調馬,雖術踰等夷,可厚賜 金帛以富其家。今超授高爵,與外廷朝會,騶豎倡子, 鳴玉曳履,臣竊恥之。若朝命不可追改,尚宜不使在 列,與士大夫為伍』。」帝善其言。

《魏元忠傳》:元忠遷監察御史。帝嘗從容曰:「外以朕為 何如主對曰:『周成康漢文景也』。」「然則有遺恨乎?」曰:「有 之。王義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萊。議者謂陛下不能用 賢。帝曰:『我適用之,聞其死,顧已無及』。元忠曰:『劉藏器 行副於才,陛下所知。今七十為尚書郎,徒歎彼而又 棄此』。帝默然慚。」

《姚崇傳》:「崇為紫微令,嘗於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顧, 不主其語。崇懼,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趨出,內侍高力 士曰:『陛下新即位,宜與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 不應,非虛懷納誨者』。」帝曰:「我任崇以政,大事吾當與 決,至用郎吏,崇顧不能,而重煩我邪。崇聞乃安。由是 進賢退不肖,而天下治。」

《開元天寶遺事》:明皇召諸學士宴於便殿,因酒酣,顧 謂李白曰:「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 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 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玉,皆得其 精粹。」明皇笑曰:「學士過有所飾。」

《大唐新語》:元宗幸成都,給事中裴士淹從。士淹聰悟 柔順,頗精歷代史,元宗甚愛之,馬上偕行,得備顧問。 時肅宗在鳳翔,每有大除拜,輒啟聞房琯為將,元宗 曰:「此不足以破賊也。」歷評諸將,並云「非滅賊材。」又曰: 「若姚崇在,賊不足滅也。」因言崇之宏才遠略,語及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