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甚美,俟罷郡還朝,與除監司。及還,帝又語及之,執政 擬奏,將以次日上之。晚歸里第,其人來謁,明日以名 薦奏,上默然不許。執政察所以,乃知己為伺察密報 矣。終真宗朝,其人不復進用。真宗惡人奔競如此。」 《石林燕語》:「張文節公初為龍圖閣待制,求判國子監。 真」宗問王魏公:「國子清閑無職事,知白豈不長于治 劇,欲自便耶?」魏公對:「知白博學,通曉民政,但其所守 素清,而廉于進取故爾。」上曰:「若此正好為中執法。」乃 命以右諫議大夫除御史中丞。上用人如此,景德、天 禧間所以名臣多也。

《五朝名臣言行錄》:呂蒙正既致政,居洛,真宗祀汾陰, 過洛陽,文穆迎謁,至回鑾,已病。帝為幸其宅,問曰:「卿 諸子孰可用?」公對曰:「臣諸子皆豚犬,不足用,有姪夷 簡任潁州推官,宰相才也。」帝記其語,遂至大用。 王旦久疾不愈,上命肩輿入禁中,使其子雍與直省 吏扶之,見於延和殿,命曰:「卿萬一有不諱,使朕以天 下事付之誰乎?」公謝曰:「知臣莫若君。」時張詠、馬亮皆 為尚書,上曰:「張詠何如不對?」又曰:「馬亮何如不對?」上 曰:「試以卿意言之。」公強起舉笏曰:「以臣之愚,莫若寇 準。」上憮然有間,曰:「準性剛褊,卿更思其次。」公曰:「他人 臣不知也。」公薨歲餘,上卒用準為相。

宦者劉承規以忠謹得幸,病且死,求為節度使。真宗 語王旦曰:「承規待此以瞑目。」旦執以為不可,曰:「他日 將有求為樞密使者,奈何?」至今內臣官不過留後。 寶元中,御史府久闕中丞。一日,李淑對,仁宗偶問以 憲長久虛之故,李奏曰:「此乃夷簡欲用蘇紳,已許紳 矣。」上疑之,異時因問公曰:「何故久不除中丞?」公奏曰: 「中丞者,風憲之長,自宰相而下皆得彈擊,其選用當 出聖意,臣等豈敢銓量之。」仁宗頷之。

呂申公累乞致仕,仁宗問之曰:「卿果退,當何人可代?」 申公曰:「陛下欲用英俊經綸之才,臣所不知。必欲圖 任老成,鎮撫百度,周知天下之良苦,無如陳堯佐者。」 上深然之,遂大拜。

「兩制諸公多求補郡者。劉敞上疏論邪臣正臣之分: 正臣常難進而易退,邪臣常易進而難退。願陛下參 任觀之。呂溱、蔡襄、歐陽修、賈黯、韓絳皆有直質,無流 心,論議不阿執政,有益當世者。誠不宜許其外補,使 四方有以窺朝廷,啟姦幸之心。」上悟,頗留修等。 《澠水燕談錄》:慶曆中,滕子京守慶州,屬羌數千人內 附,滕厚加勞遺,以結其心。御史梁堅言滕妄費公庫 錢,仁宗曰:「邊帥以財利啗蕃部,此李牧故事,安可加 罪?」

仁宗朝流內銓引改京官人李師錫,上覽其薦者三 千餘人,問其族系,乃知丞相王德與甥壻。上曰:「保任 之法,欲以盡天下之材,今但薦勢要,使孤寒何以進?」 止與師錫循資。後翰林學士胡宿子宗堯磨勘,以保 官亦令循資。帝之照見物情,抑權勢,進孤寒,聖矣。 《石林燕語》:丁文簡公度為學士,累年以元昊叛,仁宗 因問用人守資格與擢材能孰先?丁言:「承平無事則 守資格,緩急有大事大疑則先材能。」蓋自視久次,且 時方用兵,故不以為嫌。孫甫知諫院,遽論以為自媒。 杜祁公為相,孫其客也,丁意杜公為辯直而不甚力。 及杜公罷,丁適當制辭云:「頗彰朋比之風,有為而言 也。」丁自是亦相繼擢樞密副使。

《楓窗小牘》:「慶曆三年三月,呂夷簡以司徒歸第,夏竦 召至國門而罷,詔以賈昌朝參知政事,杜衍為樞密 使,富弼為樞密副使。弼固辭,改資政殿學士,乃以范 仲淹代弼,又以歐陽修、余靖、蔡襄王素充諫官,一時 朝野懽欣,至酌酒相慶。」

《五朝名臣言行錄》:范文正知開封,獻《百官圖》,指宰相 差除不公,陰薦韓億可用。文正既貶,仁宗以諭公,公 曰:「若仲淹舉臣以公,則臣之拙直,陛下所知;舉臣以 私,則臣委質以來,未嘗交託於人。」遂除參政。

《聞見後錄》:仁皇帝問王懿敏素曰:「大僚中孰可命以 相事者?」懿敏曰:「下臣其敢言。」帝曰:「姑言之。」懿敏曰:「唯 宦官宮妾不知姓名者可充其選。」帝憮然有間,曰:「惟 富弼耳。」懿敏下拜曰:「陛下得人矣。」既告,大庭相富公, 士大夫皆舉笏相賀。或密以聞,帝益喜曰:「吾之舉賢, 于夢卜矣。」

《歸田錄》:至和初,陳恭公罷,並用文富。宣麻之際,上遣 小黃門密於百官班中聽其議論。二公久有人望,一 旦復用,朝士相賀,黃門具奏,上大悅。余為學士後數 日,奏事垂拱殿,上問新除彥博等外議如何?余以朝 士相賀為對。上曰:「古之君用人,或以夢卜。苟不知人, 當從人望。夢卜豈足憑耶?」故余作文公批答云:「永惟 商周之所記,至以夢卜而求賢,孰若用搢紳之公言, 從中外之人望者?具述上語也。」

《五朝名臣言行錄》:富弼為相及判河陽,最後請老家 居,凡三上章,皆言:「天子無職事,惟辨君子小人而進 退之,此天子之職也。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勢必不勝。 君子不勝則奉身而退,小人不勝則交結搆扇,千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