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241 (1700-1725).djvu/128

此页尚未校对

等宜加精鍳, 仰山脞錄」:蜀南部王樂善天爵,洪武間舉賢良,入見, 上問曰:「汝知知縣、知州如何做?」對曰:「首要得民心。民 心既得,則州縣之事治矣。」又問:「汝知知府如何做?」對 曰:「戒左右勿為州縣之擾,州縣無擾,則府事治矣。」又 問:「汝知布政如何做?」對曰:「臣井蛙,無遠大之識,不敢 強惑聖聽。」上喜曰:「謙而婉,天爵之對也。」遂授太原府 知府,綽有政績。

方正學先生孝孺,少侍潛溪宋公濂寓京師,會大雪, 太祖宴群臣,命各為《瑞雪賦》。宋公既醉,還邸不能執 筆,以意屬先生賦。翌晨上進,上讀之,謂曰:「此非卿筆, 辭甚雄偉,有用之才也。」宋公以先生對。上即召見,賜 緋袍銀帶,但無冠耳。命大臣陪宴。先生披袍束帶,凝 然中坐,言動莊重,在座咸驚。上連遣內侍窺之,還報, 上曰:「朕不能用斯人,留輔嗣君耳。」後果死革除之難 焉。

臨海趙太守,洪武間卒業太學,為中貴題《蠶婦圖》云: 「蠶未成絲葉已無,鬢雲撩亂粉痕枯。宮中羅綺輕如 布,爭得王孫見此圖。」太祖幸中貴宅,見之,詰問,中貴 以趙對,即召除肇慶知府。在郡有廉聲。及歸,嘆曰:「昔 趙清獻持一硯,今吾倍之。」遂持二硯以歸。時號「趙雙 硯。」

明《昭代典則》:洪武十五年,有廣東儒士上《治平策》者。 上覽之,顧謂侍臣曰:「此人不識道理,豈有涉數千言 論治而不及用賢?天下之大欲朕一人理之乎?雖有 至聖之君,猶以用人為重,曷嘗謂人無足用也。蓋獨 智自用,則所見者狹,資賢而任,則所及者廣。」學士宋 訥對曰:「誠如聖諭。但賢才之在天下,在上豈能周知?」 必賴群臣薦舉。然得賢與否,係夫舉之者何如耳。上 曰:「小人所舉未必為君子,君子所舉未必為小人,故 觀其舉者,即可知其人賢否矣。」

《大政紀》:洪武十六年六月戊戌,上與大學士吳沈論 小人為害,不可不察。沈等進講《周書》:「國則罔有立,政 用憸人。」上曰:「有小人必敗君子。故唐虞任禹稷必去 四凶,魯用仲尼必去少正卯。小人巧於悅上,忍於賊 下,人君若喜其順,適已意,任其所為,害者必多,怨將 誰歸?譬如犬馬噬人,人不怨畜犬馬者乎?」沈曰:「小人 中懷奸邪,而其言甚似忠信,不可不察。」上曰:「察之亦 不易。小人善於逢迎,彼知人主之所樂為者,不顧非 義,乃牽合附會曰『是不可不為』。知人主不樂為者,不 顧有益於天下國家,亦牽合附會曰『是不必為,此誠 國之賊也。自古以知人為難,而知言亦不易也』。」 十八年六月,上閱《漢書》,謂侍臣曰:「漢文恭儉元默則 有之,至於用人,蓋未盡道。初將相大臣迎自代邸即 位,首拜宋昌為衛將軍,張武為郎中令,其諸將相列 侯宗室大臣,皆在所緩,非所以示至公也。有一賈誼 而不能用,竟死。長沙竇廣國賢,欲相之,以其皇后弟, 不可,曰:『恐天下以吾私廣國』。夫以廣國之賢,為天下 用人,何避私嫌乎?此其於君人之道所以有未盡也。」 八月丙辰,上與大學士朱善論任人之道。善曰:「古者 人主致治,重在任人。蓋擇眾賢為耳目,則視聽周乎 四海;任眾智為計慮,則利澤施於萬民。今天下太平, 惟選任賢才,宜留聖慮。」上曰:「然。任人之道,當嚴於簡 擇,簡擇嚴則庸鄙之人不進。當專於任使,任使專則 苟且之意不生。然必賢者乃可以專任之。非賢而專 任者,必生亂也,是任人為難。然人亦有謹於始而怠 於終者,亦有過於前而改於後者,則固不能保其終 始。惟終始如一者,其懷忠報國之心,堅如金石,安得 不任之。若匿詐似信,懷奸若忠者,決不可任也。」 二十一年三月,上與侍臣論去讒佞。上曰:「朕昨觀史, 見前代人君好聽讒言者,必致敗亂,蓋有讒佞忠賢 之害也。賢者事君必以正,初若落落難合,終實有益。 讒佞險巧之人善承人主意,人主多為所惑,始若無 害,終實無所不至,其妨賢病國,可勝道哉!是以人君 圖治,須保賢哲,去讒佞。」

二十二年十一月,上與兵部尚書沈溍論去小人之 道。上謂致治之要,當進君子、退小人。溍對曰:「君子小 人,實未易識。」上曰:「獨行之士不隨流俗,正直之節,必 不庸常。譬如良玉委於污泥,其色不變;君子雜於眾 人,德操自異。何難識也?」溍又曰:「自古君子常少,小人 常多,亦不易去。」上曰:「善者進之,足以勸善;惡者去之」, 足以懲惡。故太陽出而群陰消。賢者舉而不仁者遠。 夫何難去哉。

三十一年三月,諭吏部隨材任使,不可用小人。上曰: 「觀人之法有數等:材德俱優者上也;材不及德者,其 次也。材有餘而德不足者,又其次也。苟二者俱無,不 足論矣。若逐勢變移,好作威福,言是而行非,此小人 不可用也。」

洪熙元年六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十二月,上御左順 門,與尚書蹇義等論及漢光武保全功臣事,以功臣 不可廢置諭之。義曰:「光武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不